个性化饮食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的影响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肺结核中纳入7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个性化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变化、及肺结核转阴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饮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ALB、PA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痰培养试验结核杆菌阴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干预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降低营养不良的风险,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使患者痰菌转阴率提升。
  【关键词】个性化饮食;肺结核;营养指标;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022-02
  肺结核近年来呈现扩大发展的趋势,因此为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问题,其治疗受到广泛重视[1]。肺结核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虽存在多种治疗方案,且转阴率较高,但每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时长基本在6个月以上,这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出了十分高的挑战[2]。另外由于肺结核会影响到患者的营养吸收,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2]。营养不良发生后不仅会对患者机体状态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肺结核的治疗,继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肺结核患者的营养支持目前也逐步得到重视。本次研究以饮食干预的方式为患者提高营养支持,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从我院收治的肺结核中纳入7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构成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4.89±9.21)岁;体重指数(21.67±3.92)kg/m2,平均病程(4.90±1.90)年。观察组患者构成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5.06±9.28)岁;体重指数(21.48±3.85)kg/ m2,平均病程(5.04±1.9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结核的相关诊断,痰液培养结核杆菌阳性;②保持间断或持续的肺结核治疗;③患者或家属知情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外结核;②合并主要器官、系统功能严重不全;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⑤治疗依从性极差或精神疾病导致的难以配合治疗。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具体情况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组成的抗痨方案,治疗观察6个月。
  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出院回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饮食干预,其实施办法如下:①成立个性化饮食干预小组,由护士长负责人员组织,其中营养师、护士、康复师。②在收治患者后,实施个性化饮食干预,向患者发放肺结核知识手册,对于理解能力欠佳的患者,以面对面讲解的方式帮助患者理解。在患者对肺结核有初步认识后,对肺结核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自我护理等重要内容进行介绍,加深患者对肺结核的了解。③依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对于无药物反应的患者,按照糖类(55%)、蛋白质(25%)、脂肪(20%)的比例选择食物,总热量以患者的身高、体重、活动量为基础计算;饮食上每日6餐,热量占比分别为30%、10%、30%、10%、10%、10%、10%。对于有呕吐、恶心的患者,在蛇舞的选择上以易消化、无刺激基础,同时避免摄入油腻、糖分高的食物。并且抗结核药物均改为餐后服用,当出现不良反应后,保持站立或坐立,并且深呼吸,待不良反应结合后再活动。对于不良反应为便秘的,可选择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同时每日增加饮水量,每日控制在2 L以上。对于肝功受影响的患者,指导其选择高蛋白、低脂、低糖的食物,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腻的食物。④个性化饮食干预小组以微信、电话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回访,评估患者用药、饮食情况,对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及时介入干预。
  1.3观察指标 ①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进行调查,其中完全依从:完全按照医嘱、饮食指导选择性进食;部分依从:基本能按照医嘱、饮食指导选择性进食;依从性差:半数以上的情况,不能按照医嘱、饮食指导选择性进食。饮食依从率=(完全依從+部分依从)/总例数*100%。②比较患者ALB、PA指标水平,以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时间入院时、出院6个月。③出院6个月后对患者痰液结核杆菌培养试验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饮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入院时两组ALB、PA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ALB、PA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痰培养转阴比较 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痰培养转阴率为87.18%(34/39),对照组为58.97%(23/3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c2=7.885,P<0.05)。
  3 讨论
  结核病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由于长期用药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难以持续保持[4]。另外由于缺乏的对疾病的认识,许多患者不重视自身的饮食结构,因疾病的影响,极易发生营养不良。为获得理想的治疗护理效果,临床进行了许多尝试,张艳丽[5]等的研究中,予以肺结核患者个性化饮食干预护理,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使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下降,治疗依从性显著上升,最终患者获得理想的预后。而本次研究中,为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了饮食护理,并且为获得理想的饮食干预效果,依据患者个体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ALB、PA是人体重要的蛋白质指标,临床将其应用于肺结核患者营养水平的评价。在患者罹患肺结核后,ALB、PA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说明因疾病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有必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饮食干预[6]。本次研究中的个性化饮食护理,由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组成,在人员组成上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这为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提供了人才基础。同时在制定饮食方案时,十分注重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更为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为饮食干预取得成功奠定基础。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行个性化饮食干预,对照组常规干预,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个性化饮食干预能使患者更为重视食物的选择,使患者在饮食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观察组患者的ALB、PA在干预后的对比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更为理想。而理想的饮食干预,对疾病的治疗也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在两组患者的结核杆菌转阴率对比中,观察组明显占优,之所以可获得如此较好的干预效果,主要在于每例患者的饮食方案适合患者,相较于一般大众化的饮食干预,更具针对性。
  综上所述,予以肺结核患者个性化饮食干预,有助于患者降低营养不良的风险,最终促进疾病治疗疗效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饮食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关注如何在長时间段内帮助患者保持饮食干预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李玥璐, 念伟. 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0): 2369-2371.
  [2] 仉珍, 吴红艳, 王毅, 等. 个性化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 24(4): 87-89.
  [3] 万彬, 赵霞, 付莉, 等. 结核病护理人员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附91名结核病护理人员调查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19, 41(6): 681-686.
  [4] 朱可玉. 心理护理干预对异烟肼治疗肺结核致精神障碍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5): 448-450.
  [5] 张艳丽, 武丽, 杨卫. 个性化饮食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依从性的影响[J]. 西南国防医药, 2018, 28(5): 440-442.
  [6] 芦永赞, 荣宁宁, 韩星芬, 等.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肺结核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12): 1302-13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生活质量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糖尿病生活质量相关文献,以BICOMB2.0、SPSS22.0和 UCINET6.0作为数据处理工具,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糖尿病生活质量的护理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分析。结果:共纳入5064篇文献,得到3216个关键词,35个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延续护理
【摘要】目的:在提高药物治疗社区糖尿病中采用饮食控制联合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相关指标水平、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
【摘要】目的:观察团体生物反馈疗法对癌症患者抑郁、焦虑和失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30例。基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试确定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用团体生物反馈仪对参与者进行包括了四种分体化训练和四种团体游戏化训练干预。在干预前,10次及20次后分别对患者进行SDS、SAS和PSQI测量,并对结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二白、阳溪穴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湿热下注型混合痔的患者80例,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混合痔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灸单侧二白、阳溪穴,20 min/次,2次/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 d内的疼痛评分及护理优秀率,并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 d内的疼痛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比索洛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BNP、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146例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血脂康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疗程治疗,进而对治疗疗效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7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通脉益智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多靶点治疗效果及部分机制,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随机将所有患者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血清ET-1、NSE、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低(P15分则有较大梗塞面积梗塞。采用
比较法在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地理试题为例,统计分析了高考比较类试题的类型,提出了精准比较的方法,即通过精准审题明确设问主题、精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