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化学实践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在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视,否则就会严重的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65-0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实验教学中,因实验教学目的不明确、实验器材落后、实验方法不科学等,严重制约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一、高中化学实验目的模糊,化学实验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的目的性较差,化学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目标模糊,学生不清楚化学实验的目的,学生不清楚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获得什么,学生更不清楚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严重限制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严重的影响了化学实验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比如在“加热KMnO4制氧气”的化学实验中,教师往往为了实验而实验,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实验的进度,为了减少实验失败的次数,为了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在开展实验教学中,教师会提前进行实验流程的讲解,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科学实验方法及步骤的运用,注重实验中重要环节的把握。教师提前进行实验教学的布置,限制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的精神。
  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化学实验的目的,科学地细化化学实验的目标,鼓励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运用,来实现法学实验的延伸,不断提升化学实验的水平。
  二、高中化学中课堂教学安排较密,实验课程安排较少
  西方發达国家,高中化学的课堂基本都设置在实验室,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化学知识的求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技能。而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基本都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对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不注重,对于很多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学生并非根据亲身实验来求得,而是往往直接背诵化学课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实现化学公式、化学流程、化学反应等知识的记忆,这也造成我国很多高中生的应试能力很强,但实践精神明显缺失。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条件等,适当地将化学课堂选在化学实验中,通过详实的化学实验,通过科学的化学流程,来提升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实践求知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遇到新的化学知识时,勇于并善于运用科学的化学实验来求证化学知识。
  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较多,探究实验较少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比较多,基本每一章内容中都涉及到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突出,特别是在班级较大的班级里进行演示实验,实验的观摩效果不明显,学生通过实验未能够有效地获得直观的体现,演示实验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目的。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在探究式实验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凸显,学生带着疑问,带着目的进行实验教学,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明确高中化学实验的真谛,教师在巡查中加强指导,通过这样一种新型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综合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减少演示性实验,而增加探究式实验,根据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合理的布置探究式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条件进行探究式实验,将实验的区域从实验室的局限中,扩大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所,提升高中化学实验的频次,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精神。
  四、实验器材实验资源的限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停留在基础实验上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室的数量不足以满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无法根据教学需求来合理的安排实验,实验的次数和频率不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陈旧,实验器材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落后的实验器材难以体现社会进步性。
  因此,为提升高中实验的教学目的,高中教学部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提升实验器材的先进程度,不断更新实验器材,不断加强实验室的投入,确保实验室的数量、质量符合教学需求。
  在高中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实验教学安排较少,探究式实验缺失,实验室数量及质量不符合教学要求等都制约着高中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邵建程,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阅读,2012(07).
  [2]汪华东,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设计的比较分析[J];大家;2011年2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促进了新型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产生,为了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的全新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体系,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生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针对研究性学习体系在高中地理的应用,探寻其构建思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构建体系 探寻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
【摘要】随着现代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所谓的生活化学习就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学习主体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从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生活化的物理学习心得,并提出了生活化的物理学习方法,为物理学习奠定基础,促进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 物理学习 学习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本文采用搅拌摩擦加工(FSP)的方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0.9%~3.4%的碳纳米管增强铜基(CNTs/Cu)复合材料。研究了CNTs/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分析了不同CNTs含量对复合材料的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不断的进行变革,在新的教育变革下,我国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教育也引起的广泛教育者重视,化学实验作为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手段,必须保证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充分的培养学生在化学领域的探究精神,本文就从苏教版的化学教学方式入手,阐述苏教版是如何发挥高中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实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
课程改革是一项牵动全局的综合工程,它必然直接引发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要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论,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构建“师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将物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本文拟就在新课程改革精神指引下中学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谈些体会。  一、创设物理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知识的乐趣。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初中学生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支架式教学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一,其对引导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本文简要介绍了什么是支架式教学,并对其具体的运用做了简要的分析,旨在为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作出贡献。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这就要求高中学校要循环不断的调整基础教学的任务,全面整体的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采取“灌输式”教育。而且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日感倍增,导致学生学习的欲望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