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的雪(外三首)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y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耕牛在田野行走 还差几个时辰
  一场立春后的雪
  像挨了一鞭子 撞破柴门
  路过老井、稻草垛、山丁子树
  作为上一季的收束欲说还休
  长尾巴喜鹊在路边翻找草籽
  捡拾落叶上的雪珠 一冬的旧事
  立春后的雪是踩着春的鼓点来的
  润着心窝 润着铧犁
  立春后的人在泥泞的春雪中按捺下心急
  瞄着窗外的光景
  好像一袋烟的功夫
  就会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我依然相信童话


  雪擦洗北国苍茫的门楣
  老萨满的牛皮鼓 敲醒日月山河
  水清一分 冰硬一寸 雪厚三尺
  鱼的气息从冰塔里传出
  跳动着一条河的血脉
  雪花的重量会增加一个童话的温度
  一场大雪落幕之前
  我依旧渴望有更大的雪来临
  把尘世间的繁杂和童话里的荒芜
  掩埋得干干净净
  那新鲜凛冽的星辰
  与蔓延的雪光相伴而行
  我依然相信童话
  和童话里一片敞开的原野
  万物在雪中蛰伏 根部隐忍
  以怜悯之心
  留住一片雪的亮度
  关注一块冰的来生

所有的雪都不止一次来到世上


  一片单薄疲惫的雪
  以日月星辰算计时间
  在风声里识出东西南北
  在旷野上走走停停
  来时的脚印被另一片雪掩埋
  影子的秘密在树上绽开
  山鸡 马鹿 樟子松 狗尾草
  立着行走
  一粒草籽喂养一个春天
  先人说
  从高处来 到低处去
  一个人成为一条河的孩子
  回头的岸无法用经卷修补
  站在雪的祭台上
  沉默中把感恩的词语用力咽下
  所有的雪都不止一次来到世上
  毫无征兆的生与死
  说不出轻与重 也没有一句问答
  摔碎一片雪 阅尽三生事
  星星的泪 水滴石穿
  草木有心 大地清明
  身后的雪是另一片天空

雪 被


  一场大雪中
  注定有一片雪花
  是天堂里母亲的叮咛
  我要把那片雪花
  盖在胸窝和脚窝
  孵出人间的温暖
  种在村后的白桦林里
  长出慈祥 宽容和善良
  我知道
  從尘世消逝的亲人们的影子
  在一片苍茫孤寂处
  俯瞰老屋 田里的庄稼
  手捻炊烟
  一束光芒 跳过远山
  落在越来越白的故土和我的头上
  我相信每落一片雪
  就会多一粒种子发芽
  每添一根白发
  离心中的敬仰就更近一步
其他文献
街 景  洒水车也要等红灯  短短几十秒  斑马线就“扑通扑通”地  跳进池塘复 活  嗨,是你!  好久不见,最近好吗?  天热,出来的少。你呢?  确实热,好久不下雪了。  北京师范大学  学4楼621寝室门口  走廊里公共晾衣架上  一件快要晾干的卡其色长裤  与一件湿漉漉的红色羽绒服  如此对话  在他们旁边  是一件挂了两年多  没有动过的蓝色毛衣  它已满是灰尘  它已无法说话  一件
期刊
秋风辞  听说你瘦了,瘦成了秋天。  如果再瘦去一些,我就能将你抱起  放到蒲公英上面飞。  白色绒毛织成的裙子拂过水面,  月亮在波心荡漾。  等瘦作一滴水,我就陪你去西汉,  那里有黄金的房子,年轻如痴的彘儿  击筑而歌:“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可你选择信任秋天,  夜读书生还没来得及  吹灭蜡烛,你就已与秋天一起离岸,  皱纹纠结,错杂的脚印。  不知你后来的模样是否继
期刊
慈 悲  时间的围墙里  一只长颈鹿正努力地  把头伸到墙外  一个肥皂泡  在一个小男孩的手上  诞生  像伟大存在的  一个念头  冒出  在空中飘荡  几秒钟后,世界  破灭,消失  一位母亲  站在那里微笑  看着孩子  快乐地玩耍臆想者  是栀子花和金银花  香气,湮没高过头顶的草丛  穿透茭白溪的滚滚绿浪  裹挟的松柏、荆棘、蛇莓,  掩盖在杂草中的崖壁  带着巨大的欲望行走  在隐蔽
期刊
前世今生  我在院子里散步,一个正在学步的小女孩  突然冲我口齿不清地大喊:“女儿,女儿。”  我愣在那里,一对比我年轻的父母  愣在那里  我看着这个女孩,她的眼神里  有我熟悉的东西:我离世的父亲的眼神  年轻的母亲对我说:别在意,口误  纯属小孩子的口误  随即在小女孩屁股上拍了拍  小女孩哭起来,她望着我,那眼神  让我想到父亲在我上初中时,与我谈起  想与我妈离婚又不忍割舍我们兄妹时的眼
期刊
在呼和浩特观赏金鱼  溃败始于一次迟到的串供  每一次的开口都被另一次喉头的  滚动尾随。一位台州老乡告诉我  “藏霆和汇通的酒席是一种传统”  两年前,这个叫海源的男人初来乍到  从此与内蒙的清醒绝缘。夜色  自呼伦贝尔变得沉重,出发去边境的  吉林汉子又折了回来,为坐在上位的南昌人  斟酒。那是我的伯父,他生于首都的  女儿在上海读完了大学,带我来到这里  呼吸北地的空气,带我进入这辽阔的  
期刊
地外时刻  压路机碾平的路面,  散发着午后的热浪,但——  停止地球时间。空中的披萨  在等待热切的烘培。  城市不断翻新着边角  蝴蝶的纪念碑不断破碎在粉尘中。  拱形的青春门廊,  河流拍碎的手掌,索要着  拖欠水星的一笔旧账。  转机在掌纹中惊现,  你现在可以注销它——  接受一次明快的邀约,  请启用太空舱和大海的落地窗,  为混乱的街区订制  一座月光花园。  一个脱离自转的  信念
期刊
布、剪子、石头  剪子吃布,石头吃剪子,布吃石头  如此循环  从剧终出发。一本书自最后一个字  开始写。让英雄先死去,再出生  先流光眼泪,再一声啼哭  奖励输得一塌涂地的人,为他们  戴上皇冠,打开香槟酒并碰杯  请赢的人摊开手心,重重打一下并略过  为遗忘立碑,教授快速失忆  而不是背诵。把枯枝插在花瓶里  而不是鲜花。让一块碎石代表浪漫的心  教授躺下十次,而不是站起来  保持脑中一片空白
期刊
冰 雕  江水,死亡了千万次,被雕琢了千万次  因为寒冷,水坚韧而透明  水,从肉体到肉体,轻轻一划  犹如抵达另一种柔软的肌肤  寒冷的冬天,大师们挥动着冰铲  金属的锋芒切开冰的骨头,声音清脆  哦,死亡之水如此凌厉,又棱角分明  一月的水,不再是水,水已脱胎换骨  一腔汹涌,与雪花一同走向冬天的悲壮  当夕阳托起教堂沉重的剪影  巨大的冰块,被民工们搬运到冰雪的祭坛  每当我看到那些美丽的冰
期刊
上海琐记  弄堂狭窄而古旧,一间早点铺  点一碗甜豆浆,荷包蛋  最好是溏心的。热气  蒸腾。三月的潮湿,一息尚存的  阴冷。老板娘在最唠叨的年龄里  沉默,拿着不锈钢大勺,斜倚  餐台。电线胶皮的剥落与墙角的  霉迹视而不见,门框外是一家  望不到边的购物中心。我认识的  所有奢侈品都在这里,不认识的  往往更加奢侈。黄浦江的水声  不远,陆家嘴是一个突出的循环。  城市的印象交织于,南京路上的
期刊
1972年,德·契里柯(Giorgio de Chirico)在他绘画艺术回顾展的目录校样上,写出了下面的阐释性文本。他是用法语来写的,自从早年放弃了那种令超现实主义者欢迎的、“形而上学”式的写作之后,就很少使用这种语言。这种返回其形而上时期的语言和精神实质是令人惊异的,因为,在德·契里柯之后的生命历程中,他彻底地放弃了早期的写作。为什么德·契里柯如此长久地放弃,又突然选择在这些断章中延续它的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