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6月以来,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亦称“卓越计划”)工作启动至今,将近4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果。在“卓越计划”培养出了一大批与国际接轨的“卓越工程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的社会背景下,对“卓越计划”的实践之路以及“卓越计划”带给人们的思考进行了简要论述。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思考
  “卓越计划”将学校、社会、学生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学校和企业在共同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培养计划,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研究,“卓越计划”显示出了其强有力的有生力量。
  一、“卓越计划”实施现状
  中国在最近几十年间发展迅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并且正处在迈入发达经济实体阶段。从中国的城市修建这一点上就可看出,社会对“工科人才”的大量需求。“卓越计划”的实施,加紧了教学模式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出了一批更加和社会接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人才,拥有着自身的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卓越计划”在现阶段依然存在着较多诟病。以下就“卓越计划”的特点以及在实践之路中出现的诟病作简要阐述。
  (一)“卓越计划”的特点
  1.多样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一,经济在走多元化,行业在走多元化,企业在走多远化,高校在走多元化,人才也应该走多元化道路。“卓越计划”主要是培养面向“工业界”的人才,但是,现在的“工业界”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一个生产车间,一条生产线,而是各种各样。
  2.超前性
  国家在每一阶段的发展规划不同,需求人才也会有所区别。“卓越计划”不光是要培养专业人才,更应该根据国家产业调整,及时更新信息,为社会储备日后需要人才,使国家不会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滞缓国家发展脚步。
  3.创新性
  “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学生自主三者相互配合。创新意识不光体现在学生的创造力上,也应发挥于学校和企业之中。
  诚如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1月9日被公布于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公开课”上的工会十六大的经济形势报告,被媒体冠以“权威、轻松、活泼”的形容词。摆脱了总理报告以往带给人们的“不苟言笑”的特征,这样“新式”报告方式更家被世人所接受。可见,总理在以切身演练给我们传递着一种信息——创新的重要性。
  只有将学校创新的教育模式、教师创新的教育模式、学生创新的学习模式、企业创新的培养模式结合起来,才能使“卓越计划”体现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完成其社会使命。
  4.国际性
  人才的需求不能仅仅止步于国内,还应走向国外,走向世界。“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出一批国际化的高等专业优秀人才,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性。
  (二)“卓越计划”的诟病
  1.“形而上学”的“卓越计划”
  在哲學理论中,“形而上学”被归属于“唯心主义”理论。我国的“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形而上学”现象。
  很多高校对于“卓越计划”的参与度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却没有做到真正的制定一套完善的相应的培养计划。而企业虽然响应着“卓越计划”的号召,却并不会将实操工作留给学生。于是,这样的一种社会现状就会很普遍——高校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一批批学生就成为了观摩团的代表,被企业带着参观他们的生产车间、生产基地,等等。观摩数次之后,学生依然不知道亲手操作的感觉,企业也无法发掘优秀的学生。长此以往,不仅淡化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更使这样的教学变成一种既定模式,无法得到更新。
  2.未被普及的“卓越计划”
  在2010年的“卓越计划”启动仪式上,与会的企业代表仅20几家,高校仅60几所,而对于拥有上千所高等“工科院校”以及成千上万家企业来说,这样的一组数字无疑有点“寒酸”意味,可以说,在2013即将接近尾声的今天,很多高校工科学生甚至不知道有着这样一个教育培养计划的存在。缘何未出现这样的情况,无法不引发教育者、受教育者、企业以及社会大众的思考,也表明了“卓越计划”的实践力度并不到位。
  3.不具特色的“卓越计划”
  十七大的召开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高等教育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改革,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的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成为了社会各界努力地焦点。但是,由于我国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在改革中才会阻力重重。
  “卓越计划”的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延续了几千年,其思想对我国教育界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卓越计划”无疑有着自身长足的优势,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是要将“卓越计划”得到完全有效地实施并走出中国特色道路,摆脱西方模式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二、对“卓越计划”产生的几点思考
  “卓越计划”未来的发展会越加完善,也会越来越得到大众认可,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的“卓越计划”有着各种各样“先天的、后天的”不足,也是毋庸置喙的。以下就“卓越计划”引发的几点思考作出相应阐述。
  (一)去粗取精
  1.借鉴他国精髓
  正如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张波在《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中所述,国外一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提出了类似于中国“卓越计划”的观点。一百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发展取得的成果令中国望其项背,可是只要能够有效地借鉴其精华之处必定能对我国的“卓越计划”产生巨大的帮助。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学工学”产学合作模式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的发展速度之快确实令人惊叹,也可看出“产学合作”教学模式在西方的收效颇佳。   如滑铁卢大学的三个学期制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在中国会现实下非常值得借鉴。中国高校学生很多具有“勤工俭学”的想法,但是由于课程以及平台有限等原因较难实现,还有部分学生从小受到家庭庇护严重,严重缺乏独立能力。从哪个方面来说,工读结合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学模式。
  2.杜绝生搬硬套
  我国在借鉴他国精髓之时必须结合自身国情,不然就有“东施效颦”之嫌了。譬如,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就比较单一,学习氛围相较于西方国家属于内敛型,所以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我国自身状况合理调配教学方案。
  (二)建设强大后盾
  1.增加专项资金投入
  我国的教学投入资金虽然数量巨大,但是并未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份额。“卓越计划”需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增加这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入,所谓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或许过于极端,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活雷锋”。尽管为人师表,但是无论是教师或者辅导员在付出时都需要有突入,如果国家在资金方面不能给与支持,能够全心投入到“卓越计划”的学校职工不会占据太大比例。所以,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可以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使其没有后顾之忧,便可以使该计划得以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鼓励政策
  “卓越计划”涉及到的很多领域,我国的法律法规都不够健全,如税收、经济等。“卓越计划”输送到社会的人才最终是服务于整个社会经济,服务于整个国家,为国家创造收益。所以,我国应加强这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同时,对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建立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加大全国各类型企业、高校的参与力度,提升学生自身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
  (三)强化企业内在需求
  1.从时间成本上强化企业内在需求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人员在“跳槽”,很多企业每年都需要招聘大量人员,甚至是央企国企。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很多,如薪酬过低、企业文化没有向心力,还有就是实习期过长。每年企业招揽人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培训,而后在员工还未创造出任何收益与价值的时候接收到一封“辞职信”。这样的事件在“工科”职业发生的尤其多。
  假若企业参与“卓越计划”,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成本,还可以节约资金成本。在校生的见习或者实习工资与其毕业之后相比有着较大差距,尽管他们做的是同样的事甚至比正式职工更好,待遇都是天差地别。而且,学生在学校就已经熟悉企业的工作,掌握相应技能,便能省去企业的一大笔培训费用。
  2.从人力资源角度强化企业内在需求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关键的部门,中国的招聘会市场上基本都是人力资源的天下。可是为什么招聘会永远人山人海,人力资源部门每天要从如山的简历中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职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通过“卓越计划”却是人力资源选择的一条捷径并且更占先机。
  (四)建立學校保障机制
  1.建立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有着专业师资力量的支撑,尤其是有着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可以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不再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之中。同时,有着实践经验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较快,知道如何使学生更好的驾驭一门课程,更好地接近社会实际工作。
  2.设立专门机构,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需要主动和企业联系,以增加学校的合作方,加大学生和企业的相互选择概率。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更加接近市场动态,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改革课程体系,可以完善学校“重理论,轻实践”,企业“重实践,轻理论”的弊端。
  三、结语
  “卓越计划”现在主要是针对“工程师”的教育培养,但是,我国未来不只是培养“工科”类高素质人才,其他方面的人才也需要一种“产学合作模式”进行培养,而这样的模式在未来的中国必定能够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力纲.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04):34-39.
  [2]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1-12.
  [3]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张波.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04):49-52.
其他文献
临床研究发现尼莫通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1],但尼莫通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应用尼莫通治疗20例脑梗死患者以探讨其
文中分析了竖向荷载下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对单桩承载力的估算提出了修正方法
<正> 一、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 绍兴市位于富饶的宁绍平原西部,地处杭州、宁波之间,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小城镇众多,1997年底全市总面积7901km~2,人口428.94万人。辖诸暨、上
1前言选用优质的建筑外墙涂料是完成高质量装饰工程的基本前提,但好涂料未必一定能做出好的工程,其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只关注涂料的性能和质量,而对涂料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却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头颈CT、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49例HI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CT、MRI所见HI主要分为血肿型及非血肿型。1周内发病,高龄,高血糖,有
随着钢结构在建筑中运用的不断发展,从钢结构厂房慢慢延续到大型公用建筑、场馆建设方面。因此,重型钢结构应运而生。重型钢结构柱的施工尤为重要,重型钢柱基础锚栓埋设施工
目的 探讨多梗死性痴呆(MID)时局部脑血流量(rCBF)、红细胞变形能力(DI)、球结膜微循环(BCM)、血糖(GLu)、平均动脉血压(MABP)、血脂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系统及
<正> 1 工程概况 杭州市中河高架路位于杭州市中河路上,北起中河立交桥,南至规划中的钱江四桥,全长5.9km,分三期施工,是杭州市重点工程。其中一期工程01标段从凤起路口至庆春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凝血谱等多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脂、血糖、凝血谱等项目。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