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的社区图书馆文化功能探析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28859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广大农民构建了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状况、文化功能以及农村社区图书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室);农村社区;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102-02
  农村社区图书馆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社区图书馆是指建立在农村社区之内的,专为社区居民服务,根据农村社区的性质、特点和社区居民的接受特点和需要,建置相应的图书资料,并对文献信息及其来源进行搜集、选择、加工提供给社区居民使用的社区信息交流、传播中心。在农村建设社区图书馆是一个新鲜事物,是一个创举。而正确认识图书馆(室)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定位,对于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文化建设及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状况
  (一)国家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在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文化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十七大,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此,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项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从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在农村,社区有着相对封闭性的特点,人们的精神文明消费极少,文化生活也相对单调。所以,需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而又文明的娱乐生活方式,而农村社区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的选择、组织和传递,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娱乐活动,通过灵活、简便、快捷的服务方式,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来为农民服务,提高农民素质。目前,已建成的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开始成为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二)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兴起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后,2007年民政部下发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验方案》。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经营集约化水平,加大了农村土地的整理力度,开始进行新农村村居建设,农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区建设主要有二种模式:一是在人口密集地区,采取撤村建社区,由若干个建制村合并成为一个社区,服务半径一般在2公里之内;二是在人口稀少地区,采取鼓励和帮助自然村或建制村的农户向新开辟的社区聚居,小型社区几十户,中型社区上百户,大型社区上千户。不管哪种模式,都突出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即建有图书馆(室)、文化广场、体育设施等的文化设施。社区图书馆(室)由政府建设,村民自主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农家书屋”的升级版。在馆藏投入体制上各地情况不一,没有统一模式,主要采取了政府办馆、联合办馆、民营公助、外援办馆及个人办馆等方式。在管理机制上采取了公派专职或兼职人员,也有个体经营(包括个人承包)、差补自筹,托管、代管、选派志愿者服务等方式。
  (三)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发展目标
  研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起初公共图书馆所部面临着早期的服务定位与后期社会发展偏离所造成的相似的困境,即“早期的服务定位往往倾向件于‘为领导服务,为科研服务’”,而后期的服务理念与现代图书馆理念相去甚远,它使公共图书馆日益脱离社会公众的视野,或者受到社会公众的批评。虽然目前农村基本建成农家书屋,许多乡镇政府大都设有文化活动室,但是由于农家书屋的管理问题和后期基金问题,农家书屋多成为“摆设”;文化活动室由于设在政府内,农民是“不太敢去”看书的,加上经费运作困难,实际上大多数也没有正常运行。而随着农村社区的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已经纳入地方政府惠农工程,笔者认为,其发展目标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自管自用和自助读书为主、能促进农民读书用书的公益性组织(微型图书馆),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图书馆,它还伴有多种文化服务功能于一体。
  二、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文化功能
  (一)以图书为载体,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建设成为农民的精神文明阵地
  农村用户总体上文化水平较低,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意识也较为落后,许多地方社会风气也不好,如不赡养父母、不尽孝道等的社会公德教育缺失较为突出,封建迷信活动频繁,赌博成风等现象比较严重,成为了阻碍农村发展的“文化障碍”。 而在新型的农村社区中,村民居住集中,图书馆(室)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设备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作为重要文化设施机构,有着其他机构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不仅能够繁荣农村社区文化,而且是开展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刚刚起步,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就要求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把图书馆(室)建设成为社区文化的中心,把图书报刊、学习环境、电子阅读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以积极向上的馆藏书刊教育村民,以健康科学的文化活动吸引村民,帮助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与生产观念,满足他们对“精神食粮”的渴求。图书馆(室)可通过书刊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矫正道德观的扭曲,建立起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应以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为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积极推广科学知识,努力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乡风民俗。
  (二)以环境为平台,提高农民科技信息利用能力,构建成为农民的信息交流中心   很多农民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调查表明,农户收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农民的平均就业率与农民的文化程度也呈正相关关系。图书馆工作可以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加强农民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的认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真正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学科技、用科技、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且通过为农民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国际和国内、当地和外地的政治、经济和科技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生产、经营方向,避免盲目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所以,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不仅担负着沟通社会组织和社区农民联系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增进社区农民交往的“桥梁”,可根据社区农民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信息,为社区村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培养“有文化、用科技、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农民致富的愿望非常迫切,也愿意付出劳动,但苦于无技术、无门路,社区图书馆(室)可以邀请专家开办知识讲座,致富能手开展现场讲学,组织村民学习粮食种植、蔬果种植、苗木花卉栽培、动物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增收能力。这样图书室也成为社区内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为村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二)以服务为手段,推进主流文化入村服务,营造成为农民的休闲娱乐中心
  建设图书馆(室)的根本目的,是充实农民的头脑,提高其建设新农村的本领,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发展当地经济,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实际行动。社区图书馆(室)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发挥其广泛的文化服务功能,为社区农民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进行有益的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可以利用春冬季节是农闲时间,为农民们提供一个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休闲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而亲切的自我娱乐的地方,一个能在其中促进交流、改善邻里关系、增进彼此联系、修养性情与提升活品质的祥和欢乐的环境。社区图书馆(室)还可以通过举办灵活多样的看书读报、歌舞活动、诗歌朗诵、书画学习以及各种专题讲座、展览、优秀图书报刊推介会、读书座谈会、各种体育比赛等等,吸引社区村民到社区图书馆(室)来参加活动,使之成为社区村民休闲娱乐的中心,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氛围。使得村民们在娱乐休闲中,把先进文化灌输和渗透到每个村民的心里。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竞争环境的加剧,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技术、储备新技能已成为现代农民的标志。如今,农村的中小学都集中于县城和乡镇,村庄的文化建设受到很大削弱。而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图书馆已成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誉为“终生教育的学校”和“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新环境下农民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开展社会教育、普及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场所。面对农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图书馆可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担负起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以书育人的重任,成为农民“身边的学校”和培育学习型农民的基地,逐步形成社区村民素质教育的中心。农村社区图书馆(室)教育的目的、内容的侧重点在于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农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整个社区村民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可以向农民提供现行的政策、法律知识,对于农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法、守法、用法,加快法律知识的普及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实现依法治村、和谐兴村的目标。目前农村图书馆(室)的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也提供了一个明晰的图书馆服务路径。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在向农民提供信息权利保障方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在解决公众服务基本的社会责任,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产生着巨大推动作用,并成为了广大农民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交流市场信息和致富经验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冯瑞丽.西北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社科纵横,2009,(6).
  [2]范并思,黄欣.社科情报服各与保障信息公平[J].情报资料工作,2010(6).
  [3]张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图书馆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2006(6).
其他文献
如果说,黄河商人是用“足”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运送货物的英雄好汉的话,那么,黄河筏子客则是在水上,确切地说是行走在黄河的激流险滩之上的大胆勇士。他们用水上交通运输工具——黄河筏子,谱写出了一部部敢于同大自然英勇搏击的壮阔历史。  《后汉书》中曾记载了古代匈奴人“乘马革渡河”和护羌校尉邓之川在青海贵德“缝革囊为船”载兵渡河的情景。宋《武经部要》一书中说:“浮囊者,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系其空,束于腋,以
本文借用符号学的方法,考察了俗套的内在机制,提出俗套是以不偏倚为准则,拒绝标出的保守中项,是文化及媒介共谋的结果;分析了俗套的作用:作为一种规范,它既能稳定社会秩序,同
期刊
诗人不幸诗之幸,诗册标名苦酿成。还幸能呕淤血出,苦如酽茶回味津。
[摘要]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已经抛弃了物的使用价值转而看重物的意义消费,这种对于物的意义消费作用于现实社会,对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影响。本文以智能手机为案例,结合消费主义的各类观点,解析智能手机盛行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观点:智能手机作为符号化的虚拟存在,形成了一个象征世界,它对现实进行了“重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掀起了阶层分化的浪潮。  [关键词]智能手机消费;象征符号;消费主义;阶层
本文根据微机显示和工程图纸的特点,提出一种实用的二值图象压缩编码方法,文中所述算法均采用TurboC语言予以实现
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名字是永远不可以被忽视的,那就是雷锋。他不是一个伟人,他没能做到因为他的存在而使历史有所改变,但他人格的力量影响了他同时代以及他以后时代的人
鞍山市千山区宋三镇一位年近古稀,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关殿启,在自己6岁的孙女和邻居孩子同时落入水中的关键时刻,在几乎不会游泳的情况下,跳入2米多深的冰水中,就近先救起邻居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于空符号的研究,评论了韦世林的《空符号论》,肯定了作者在以下几方面的首创之功:对空符号的多角度定义,符号四层面说以及空符号的逻辑分类,空符号的存在形式、功能,空符号的学科价值等。在《空符号论》的启发下,提出对空符号四层面说以及逻辑分类的疑问,认为应该把空符号分为消极空符号和积极空符号,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关键词]空符号;消极空符号;积极空符号  [
石范洪,字子禹,号三醉,又号万里一闲人。北京人,祖籍山东曹县。1937年生,中航工业万里厂退休干部。现为兰州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工书法篆刻,书涉篆隶,尤善魏碑;印追古玺,喜作汉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