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替

来源 :古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b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发现的北碚天台山、华蓥天池、合川三汇坝等哺乳动物化石群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15个群化 石群的资料。应用动物生存时代几率、断代动物、动物绿灭率的分析和年代学数据的比较等方法,判断了各动物群的时代,划分出四川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5个演化阶段:早更新世的Ailuropadamicrota动物群;中晚更新世的Rhinocerossinensis-Megatapirusaugustus
其他文献
Wangyuella,Synambonites,Metambonites和Eosotrophina为有铰纲腕足动物新属,其模式种的模式标本均采自浙赣交界的三山地区上奥陶统长坞组或下镇组。Wangyuella Zhan et Rong属于德姆贝超科的克鲁孔贝科,以发育较高的腹铰后面、极短的齿板和极短的
团山子宏观藻群按形态类型分成4属6种,皆有上下之分,直立生长,群集于盆地的浅水部位,形成一繁盛的水下“草原”。大型宏观藻类宽10-36mm,长在165-190mm以上,叶状体的广度扩展到4000mm^2友上,与现代藻类大小相近
复合模化石是贝壳被溶蚀后,由于早期成岩压缩作用的影响,原贝壳的内模和外模互相叠加压印而成的化石,其正、负模上均印有原壳的内面和外表的特征。这种石具有形态和沉积学意义。
Palaeoscolex huainanensis sp.nov.是我国华北地区寒武纪地层中首次发现的蠕虫化石,也是我国寒武纪地层中所发现的蠕虫化石的最高层位。
总结出六项延缓润滑油变质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了220kV变电站110kV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完成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设备的改造,对于实现变电站设备的优化有着重大意义,现就220kV变电站110kV设备
现结合对我国公路养护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其相应的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首次报道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达木斯剖面的Cyrtospirfer-Tenticospirifer腕足类化石组合,该组合属于Cyrtospirfer动物群的代表分子,描述了3属3种。对该动物群的组成及分布综合分析表明,其时代应属法门晚期。
安徽贵澉-青阳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的瓶筐石类化石具有非常发育的壁外构造。根据壁外构造所在位置及其中的骨骼结构状况,将瓶筐石类的壁外构造分成3大类9种类型,并首次提出瓶筐石
生物地理分析至少包含两个基础性的工作:分类学和群落生态学。综合研究亚洲5个地区(华南、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图瓦和西伯利亚)志留纪Llandovery世腕足动物群表明,已知的生物组合几乎都在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