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89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我话从两头说起:
  有一年,带孩子去日本玩儿,八月底九月初的天气,不料早晨薄凉,于是叫儿子穿件套头毛衣出去。逛到浅草一带,太阳出来了,忽然之间天气又恢复为夏日。孩子热得受不了。我只好打破旅行不购物的原则。去小店里为他买一件T恤。找到一件草绿色的。那绿像军服的绿。胸前有两个橘色大字:一番。
  一番?我有点儿吃惊,一番什么?一番春梦?一番爱情?总之,不管什么活动,也只是走过一番罢了。
  儿子后来飞快地长大了。这件衣服他再地穿不下,我只好捡来自己穿。
  故事的另一端是我有个香港朋友,男的,他有个女秘书赴日本开会,他因业务需要便带着这位女秘书同行。不料这位女秘书一到日本立刻跟一位日本男孩儿热恋起来。会开完了,男孩儿竟抛开了学业跟她回香港,女秘书当然也就辞了职结婚去了。男孩儿没有了学历,在香港又举目无亲,二人便转到澳门去做导游。专做日本观光客生意。后来又生了孩子,算是恩恩爱爱的一对标准夫妻。
  有一天,这位朋友带我去澳门玩儿。加上他的公司员工,浩浩荡荡一队人马。到了澳门,想起从前那位女秘书,便打电话叫他们一家也来聚聚。于是他们抱着孩子前来赴席。
  而那天,我身上便穿着那件“一番”衫。朋友介绍之后,日本男孩儿盯着我看了一下,忍住什么似的,欲言又止,终于没有说话。宴席快吃完了,男孩儿向我举杯,并且结结巴巴地开了口:
  “你这件T恤,有没有多的一件?如果有,可不可以让给我,如果没有,可不可以就把这件让给我——这日本制的T恤,让我想起家来。”
  我摇摇头,这件衣服有我和儿子的共同记忆。我舍不得卖它。男孩也很知趣,不再说什么。
  我乘机问他“一番”在日本是什么意思,他说是“第一”的意思。我哑然失筻,原来不是指人生的一番历练。
  那天晚上的饭局,他的脸上写满了落寞。
  看得出来他深爱妻小,对自己的行业也很投入,但他脸上的落寞令我不忍。
  大概,人类总有一个角落,是留给自己的族人的。那个角落,连爱情也填它不满。
其他文献
有人说,春天是暗恋的季节,夏天是热恋的季节,秋天是分手的季节,冬天是怀念的季节。我说,这是一句废话。恋爱就是无限多的废话。这是它的社会属性所容许的。  恋爱是有社会属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恋爱有没有自然属性?我认为有。其自然属性之一演变为具有可操作的实践,就等同于自然季节时于恋爱的优势。  季节幻变之中。呈现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万千景致。春之烂漫,夏之热烈,秋之惬意,冬之温存,无一不与恋爱情怀相映衬
期刊
如果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十几年前提出“软实力”概念时,人们还不太理解其要义的话,那么在今天的中国。“软实力”正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路径。  中央高层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很多城市管理者也对此投注热情。但很多城市在对“软实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上,还存在不足,甚至出现了泛化及误用。  如何在全面梳理“软实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的相关要素现状
期刊
清代文字狱的兴盛,使文化界一时噤若寒蝉。许多士人便也不再做声,埋头书本。不问政事。什么事情都敌不过光阴。时间一长,这居然成为一种稳固的风气。不要说乾嘉学派兴起的盛况,就是一般读书人埋头苦读、专心学问的事情也变得相当普遍。这些人在小学、训诂、考据等学问之间孜孜以求,把学问当成他们人生最大的追求。甚至连天下读书人苦苦追索的功名,他们也可以放在一边。如此一种“纯学术”的人生选择,倒也构成了那时一道独特的
期刊
在经济学的历史上。古典的经济学始终围绕着价值展开研究。而现代的经济学则是以价格为核心,这个巨大的转变是从马歇尔开始的。究竟什么决定了价格?古典经济学认为是“生产成本”。而早期的边际主义者认为是“需求”,马歇尔综合了斯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和杰文斯的边际效用学派理论,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他创建的数学化分析方法为今天的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不过有趣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今天商家“欺负”消费者的
期刊
办公室的报纸里夹带的优惠券,每每被同事小心翼翼地剪下。  我们就从这小小的优惠券开始吧。你是否留意。几乎所有的优惠券都是减价的优惠券,你会说,只有傻子才会搞涨价券。但别笑,后面你会发现真的有过涨价券,我们也的确被当过傻子。  对于我这样不富裕的人,对待货币的态度比较谨慎,虽然不是“一分钱当两分钱花”,但能省的地方还是要省的。经济学家用“需求弹性”这个词把我这样的和那些大手大脚的人区分了开来,我是需
期刊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曾构想出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工作一年休息一年,或是工作一两年,再休息个两三年、四五年,那几年里我不用去挣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一些我想去的地方,学一些我愿意学习的东西。结果,我稀里糊涂就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晃晃悠悠》一口气卖了20多万册,大量的版税哗哗地流进我的口袋。初次尝到写小说的甜头后,我又一鼓作气写了《支离破碎》、《一塌糊涂》,与《晃晃悠悠》构成了“青春三部曲”。我
期刊
事情要从1942年说起。家住江西省上饶县的郑宜栋老人那年17岁,他的父亲在村里开了一个榨油的作坊。这种个人作坊过去在农村比较常见,村里的乡亲们有了农产品的收获,会就近送到榨油的作坊,把桐油籽、茶树籽、菜籽等榨成油,作坊收取一定的加工费,各种榨成后的油,由委托者自己拿走处理,或卖或自用都可以。有的小作坊也会兼任收购的业务,但是,郑宜栋父亲当年的榨油小作坊,似乎主要是委托加工。这种小手工业是中国农村商
期刊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就像每一家的院子。这院子四周的围墙高而封闭,院子里的花草和陈设,别人是不知道的,除非你已经敞开过。这个院子由你自己营造、由你自己打扫,别人是管不了的。  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父母、妻子、兄弟、姐妹;都装着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就象在这庭院中栽种着椿树、萱草、紫荆、桂树、兰草、樘棣,以及各种藤萝之类。  人的心中还要装着家庭和生活、事业扣前程、人生的理想和命运,就像在这庭院中又要栽种着槐
期刊
跑着告别了昔日的生活     跑步进入我的日常生活,是在很早以前,准确说来是1982年的秋天。那时我33岁。  刚刚成为专业小说家那会儿,我首先直面的问题,却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我本是那种不予过问便要长肉的身体。从前由于每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体重才控制在稳定状态。过上了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体力逐渐下降,体重则有所增加。因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觉香烟便抽过了头。那时候一天要抽60支香烟,手
期刊
在钱面前,我英雄不起来。尽管我不是英雄,可钱不仅仅作用于英雄。  最好的朋友画家决定买房子了,为了我买房子的事他没少操心,钱都拿了两万出来,他跟我一样,都是农村娃,都是贫苦人家出生,放在文革,我们都属于根正苗红的主儿,放在现在,我们都是穷困潦倒的族群。  画家买房子我很高兴,真的,年过三十有二,虽说笔下能生花,可毕竟妻未娶,娃未生,就是固定的落脚点都没有,全身艺术细胞的画家在生活面前艺术不起来,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