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铜版画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zhen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铜版画作为版画艺术的分支,以凹版技术为支持,其不同于木版雕刻,而是在版面上制作向内凹陷的点线面痕迹,从而确保油墨附着,完成承载物纸张的转印。铜版画本身制作方法十分特别,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具体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还需要有专业的刻画能力。梳理铜版画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并结合具体的铜版画作品,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铜版画;版画艺术;艺术特征
  一、铜版画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以及要求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铜版画作为兼具现代化和古典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铜版画需要以金属版为载体进行绘画创作,由于金属版质地坚硬,要在上面进行绘画,需要用腐蚀液、刀等工具辅助刻制。由于金属版大多都是铜板,所以这种版画形式被称为铜版画。铜版画发源于欧洲,多位大师如马奈、毕加索、伦勃朗等都曾创作过铜版画。铜版画中常见的艺术元素包含自然和人文等,例如溪水或是树木都归属于自然元素,人物则属于人文元素。铜版画中抽象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需要创作者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开拓想象空间,呈现出高水平的绘画构思创作效果。
  二、铜版画的创作特点
   铜版画同样是一种绘画形式,在创作的过程中与中国画、油画有着不同之处。铜版画的创作过程相对复杂。首先,在选材上,绘画的材料相对特殊。其次,在构图与艺术表现形式上,铜版画更是独具一格。实际作画时需要在铜板上创作,但是铜板的质地相对坚硬,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在铜版画印刷时,主要以版上的印痕为依据,使铜版画具有明显的艺术性。
  三、铜版画的形成及发展
  (一)世界铜版画的形成及发展
  线条是铜版画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借助线条进行画面表现不仅是铜版画刚开始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现如今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铜版画的线条表现方式与素描的线条表现方式别无二致,都是单纯利用线条的疏密以及明暗关系,通过不同排列、不同组合最终呈现出描绘对象的丰富层次以及不同的明暗色调,并由此归纳出了一套排列组织线条的标准模式。
  在文艺复兴时期,铜版画的创作几乎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当时的意大利等地区,在创作铜版画上有着一定的优势,是铜版画发展较早的国家。在意大利、德国等地区,诞生了诸多优秀的铜版画画家,例如马丁·施恩告尔。马丁·施恩告尔创作的作品,大多表现基督教的内容。另外一名叫E.S.的匠师,他的雕版技巧源自金银工艺作坊,用金银工匠使用的雕刀表现形式多样而丰富的线条,也利用各种小型工具通过点和短线表现细腻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反映出铜版画的线条美。
  在社会进一步发展后,绘画技术也迈入新的阶段。铜版画蚀刻技法的诞生,更加拓展了铜版画的创作空间,优化了铜版画线条的处理方式。该创作方式主要用刻针创作,工具在手上就像是画笔一样,大大提高了绘画的灵活性,也使得绘画的表现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该方法不仅没有忽视铜版画独有的线条处理特性,更以此为基础赋予了绘画创作更大的随机性,可以更好地提升作品艺术价值。线条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主要工具,运用无需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增强铜版画的艺术表现效果,扩展铜版画造型语言的表达范围。
  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使得铜版画的基本技法有所发展。随着现代艺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绘画观念也进行了更新,銅版画需要结合全新的思想内容进行创作与表达。在传统刻制技术与现代创作观念互相碰撞与融合的阶段,全新的绘制手法应运而生并迅速得到应用。艺术家不断进行研究、开发与创造,基于铜版画的绘画原理延伸出多种绘画技法,这更加有利于推动现代铜版画的发展进步。
  (二)中国铜版画的形成及发展分析
  早在乾隆年间,铜版画就已经由西方传至中国,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限制,铜版画一开始并未得到广泛传播。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乾隆皇帝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曾下令制作过铜版画。近代以来中国因遭西方列强入侵,绘画工艺的发展受到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艺术进入缓慢的发展时期,但由于各类现实状况的影响,铜版画的受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一些美术院校并未开设铜版画专业。铜版画的制作流程比较复杂,对于刻制有一定要求,例如刻制工具、刻制作坊以及刻制材料等。这些刻制条件很多都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对铜版画艺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术院校才开始重视版画艺术创作,设置相关专业,规划具体的教学课程,从而培养出一系列优秀的版画创作者。这些版画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且卓越的版画作品。由于版画作品中很多都是铜版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铜版画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在随后的十年,铜版画艺术创作进入缓慢发展的低谷期。直至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引和市场经济发展等积极因素影响下,传统艺术和工艺逐步恢复往日的辉煌。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版画,对版画的认知程度也有了显著提升。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或是大型的美术交流会,对于铜版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都有涉及。随着铜版画逐渐获得国家乃至世界的高度肯定,中国的铜版画艺术作品相继展示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中国铜版画慢慢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三)铜版画作品鉴赏分析
  对于铜版画作品的鉴赏分析,主要应从艺术价值和创作实质上入手,同时要结合创作的历史背景,如此更有利于全面地赏析铜版画作品。
  例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铜版画作品,《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其由宫廷画师郎世宁以及王致诚首先进行草图绘制,随后将草图送至法国进行刻制。该作品为长篇系列作品,共计十六幅。通过观察作品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细节,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人文背景。除此之外,通过对《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刻制方式以及地点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当时的铜版画制作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另外,德国版画师阿尔布雷特·丢勒创作了世界著名铜版画作品《忧郁》。这幅作品的实际创作时间是1514年5月,整体表现出极强的神秘感,充分贴合作品名字。该作品将绘制的内容以谜题探究的方式进行展现,通过详细且细节化的构图元素应用,将相关因素进行融合,具有独特的艺术创作魅力。整体背景设定是在书斋或作坊,身形高大的女子拿着圆规,托腮凝视着某处,角落里有打盹的小狗,整个空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零散物件,这些无一不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墙壁上镶嵌了一组著名的四阶数学魔方,其上重点标注了“1514”,这更加印证了作品的主题。通过对整个铜版画的细节和表达内容进行赏析,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这个女人是谁?整体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需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这些都像是谜题一样,等待着世人去探索与挖掘。铜版画的创作材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凭借凹版画形式,能够保证图像科学且立体地呈现,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铜版画的艺术价值。   四、铜版画的艺术特征
  凸版画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是木刻,当其需要印刷时,油墨附着于版面凸起的部分,铜版画则与之相反,油墨附着于铜版凹陷的部分,被称为凹版画。铜版画的制作是以铜版为基础,通过腐蚀液或刀等具有腐蚀性或刻划功能的工具,完成点线面等低于铜版平面的印记制作。如果腐蚀过度或者版面过于光滑,都无法保证油墨的留存。如果在铜版表面擦拭油墨,容易出现油墨印染不均勻,印刷环节出现画面留白的问题,这是铜版画本身的创作原理导致的。铜板经过专业的机器压制后,凹痕中的油墨发挥作用,转而印制在纸张上面,最终完成铜版画的绘制。
  (一)立体性艺术特征
  铜版画本身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作品表现出较强的立体性是展现其艺术价值的关键,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该艺术作品的鉴赏价值。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使观赏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在作者与观赏者之间建立联系。铜版画借助凹版画的表现形式,直观地展现作品内容,使作者更好地融入自身的创作情感,从而有利于作者思想的充分表达。铜版画明显要比普通纸质作品更具有冲击性,其可以有效提升鉴赏者的审美水平,使作品具有较强的画面感,从而充分展现自身的立体性艺术特征。
  (二)历史性艺术特征
  研究铜版画的创作起源和发展历程,发现其具有较强的历史性。铜版画以铜版为创作基础,表现出较强的厚重感,时代久远的沧桑感也更为显著,这使得铜版画具有历史韵味。观赏者在品鉴铜版画作品时,可以感受到较强的历史性,这一艺术特征同样是纸质绘画作品所不能比拟的。
  (三)和谐性艺术特征
  和谐性是美术创作中颇为关键的一点,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不能单纯应用单一色彩,需要形成适宜的颜色搭配,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谐性也是铜版画主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合理选择铜版画运用的颜色,确保颜色搭配的协调性,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艺术性,更好地展现铜版画作品的艺术创作效果。铜版画的色彩运用十分强调和谐性,作品中基本没有非常强烈的颜色对比。人们在欣赏铜版画时,需要将颜色与铜版画内容相结合。
  五、结语
  本文阐述了铜版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分析了铜版画的艺术特征,以完善铜版画的相关研究,希望能促进铜版画艺术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珂琼.铜版画技法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以《七贤图》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9(1):24.
  [2]潘恺.当代版画艺术的时代特点研究:评《版画观念与技法大全》[J].领导科学,2019(2):128.
  [3]熊丹.浅析线在铜版画创作过程中的语言魅力:以毕加索铜版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55.
  [4]李珮珮.铜版画中“线”的语言魅力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8):266-267.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
其他文献
竞技健美操作为一项新的体育竞技项目,在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针对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培养,研究了2015、2016届黑龙江活力大赛中高校运动员的现场表现力。深入分析影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希望引起教练员对竞技健美操的重视,并加强对运动员的培养。在日常训练中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健美操运动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摘 要:20世纪在中国是中西方文化发生剧烈碰撞的时代,中国美术的发展道路不可能完全沿着以前的艺术逻辑进行演变。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最重要的艺术使命就是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美术发展的新道路。那个时期对西方绘画而言是蓬勃发展的年代,而中国绘画却面临如何突破与创新的难题。林风眠将正在欧洲各国兴起的、以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绘画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潮流,推介到中国,并提出“中西融合”的艺术主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于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体育教育的合理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篮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则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内容。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体能训练的开展起着很大的预防作用,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
17岁的小姨身体里燃烧着大火,在床上翻来滚去。她的牙齿咬得咯咯响,喉咙里发出骇人的吼叫,姥姥姥爷满头大汗才摁住她的四肢,撬开嘴,将一只卷成团的手巾塞在她牙齿中间。他们顾不上擦汗,一把扯过床脚厚棉被,把小姨连胳膊带腿裹紧,用力压住被子边缘。小姨挣扎得更加厉害,拼命蹬踹。他见过小鸡破壳,鸡蛋只是轻轻摇晃,远没有这么剧烈。大人们总是禁止他们动手帮助小鸡出壳,只能看,当蛋壳里钻出小鸡,大人们会把湿漉漉的小
期刊
守桃记  桃花开了  他站在  人群之外  远远地看  桃花落了  每天  他提一桶水  浇灌桃树  桃子熟了  被人摘尽  桃树下  他默默坐下  闷头看自己手掌  感情线上  那过去的  一场桃花运  诗人来访  某年某月某日,阴雨  有某省某市  某诗人  突然来访  而我恰好开会  不能亲迎  此人等一个多小时后  未留姓名  一去不返  导致我,关乎他  实难有所记录  仅凭门卫描述: 
期刊
随着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青少年儿童面临各种不健康的威胁,为此国家大力开展体育活动。不仅如此,国务院于2019年7月8日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强化体育锻炼。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而技巧运动在校园中可以很好地达成这个目标,因此,该文就安徽省“技巧运动进入校园”在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的现状与推广进行深入调查。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增强,教育行业也在进行着改革。学校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将思想政治的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加大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内容的所占比例,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更新高校教学体系、增强国民素养有很大作用。该文的主要目的是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