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分析实践与科学性探析

来源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mai1978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犯罪心理分析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今实践已有数十年,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理论基础包括犯罪心理的客观实在性原理、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犯罪环境——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三变量系统理论和思维定势与动力定型原理。目前理论上并不十分成熟,实践中应正确地看待犯罪心理分析的作用,既不夸大又不否定其客观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两抢”犯罪案件侦防实践显示:近年立案数增长惊人,暴力性趋势加剧,在发案区域、地点、时间、犯罪主体、作案手段、侵害目标等方面有新的特点。针对当前反“两抢”斗争局势,应着
人的身体及其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证据隐匿处和犯罪证据源,为了获得对于定罪具有重要意义的体内证据,侵入身体采证便具有了必要性。然而,侵入身体采证会对相对人的个人安全
常态是统计学中的中间部分,而极端的部分就叫非常态。非常态犯罪者除了作案者自身的原因外,与一定的社会背景也是分不开的。当今,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人们普遍焦虑,相当一部
关于我国被告人是否存在精神病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特点,我们应当从三个方面区别对待:一是一般情况推定正常,无须专门证明;二是有疑点控方必
当前,随着大学扩招,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民族关系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存在一些新的安全隐患。高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尊重各民族合法权益、文化传统、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已不能满足秘密侦查实际需要,为规范和控制侦查权、保障人权,为履行国际义务、与国际接轨,必须对秘密侦查的适用原则、范围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可采取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