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强化内部控制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84343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通过分析典型案例,阐述了任何企业要实现持续经营,必须强化内部控制的道理。
  关键词 内部控制;案例;启示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其实质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要实现持续经营,必須强化内部控制。
  笔者最近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2003年初,某机器制造公司审计处对公司2003年报进行审计时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公司2002年、2003年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563万元、5323万元,呈上升趋势;财务反映的废旧物资销售的数量分别是78万元、45万元,呈下降趋势。而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角料等废旧物资应该与生产规模同比例增长和下降,为什么财务数据反映的却是不合理的趋势呢?带着疑问,审计处对公司物资处的废旧物资的回收、销售、收款等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经审计,发现物资处处长、综合室主任、仓库主任、废旧回收站长、计划员等人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与某个体经营者串通,通过买通门卫、“开阴阳收据”等手法擅自降价将废旧物资销售给没有业务往来、没有签字合同的个体经营者。并要求其将销售货款不交财务而直接交物资处。并截留了全部货款。截至审计时,已经将私自出售、截留的销售收入私分。这起案件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虽然涉及的金额不算很大,但它暴露出来的内部管理问题却是严重的。经审计,物资处废旧物资的回收、分类、过磅、合同、出售、门卫检查等业务流程环节出现了失控或有章不循的情况——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
  
  一、超越内部组织分工原则处置业务
  
  根据公司内部职责权限,废旧物资的出售业务需要计划处(签合同)、财务处(审计价格变动)等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审批,但是2003年下半年大部分废旧物资的出售违反了组织分工控制原则,虽然在物资处内专门设立了废旧物资回收站,负责废旧物资的回收和销售,但很多废旧物资业务没有经过废旧物资回收站,却由物资处处长指定没有此项业务权限的综合室主任直接处理。
  
  二、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则
  
  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则,某项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职务,应与执行该业务的职务分离,但在废旧物资出售业务处理中,出现了批准人(物资处处长)亲自与客户处理降价、交款等业务。又如,物资计量有过磅员专司其职,却出现了综合室主任参与废旧物资过磅等现象。
  
  三、不遵守业务流程控制
  
  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完成都需要经过一定的业务流程环节。废旧物资销售业务的环节包括:业务批准一物资过磅一填单(包括磅码单和结算单)-交款-办出门单-门卫验单放行(包括复检或抽验)。但是案件中废旧物资销售却违反了业务流程。
  
  四、不遵守业务单据控制管理原则
  
  《磅码单》和《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有两种,其中一种没有编号,无法知道使用了多少、什么时间使用和谁领用的。由于单据管理不当,审计核查废旧物资销售业务时,竟出现了有废旧物资销售业务却没有《磅码单》和《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相对应的现象,无法核对销售业务的真实情况。
  
  五、废旧物资业务管理混乱
  
  废旧物资的回收、登记、过磅、销售等没有做到点点相连、环环相扣,有的无记录、无单据,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回收和出售的数字统计与实际出入较大。由于物资处废旧物资销售业务记录不完整,财务数据与物资处废旧物资销售业务记录无法核对,物资处的废旧物资回收记录与各生产单位无法核对,因为各生产单位也没有记录。
  
  六、规章制度没有起到作用
  
  公司专门制定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同时,涉及的相关制度还有《出入生产区管理制度》、《现金有价证券管理办法》、《资产管理总则》等,但在这起舞弊案件中,相应的制度并没有起到作用。这么多的违规废旧物资从过磅、填单、合同、收款、门卫检查等要经过多个业务环节和多个部门却能顺利出门。
  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的,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运行。但是,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并严格检查执行情况,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在这起舞弊案件中,废旧物资业务处理涉及的回收、分类、登记、过磅、合同、出售、收款、门卫检查等流程环节均出现了失控。内部控制之所以失控,不是没有规章制度,而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另外,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存在“蚁穴”,一定要及时修补完善,否则容易酿成大错。比如,此起舞弊案件的手段并不高明,其之所以得逞,一个重要原因是票据管理有漏洞。作为销售业务结算用的《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等重要单据,竟然没有编号,领用也没人管理,完全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凭证和记录预先编号保持记录的链条性、完整性原则。在内部控制方面,对人的要求不能只注重业务素质,还要注重道德素养,因为制度再完善,如果没有合格的人来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早晚是要出问题的。如果让其钻空子得逞一次,则将一发不可收拾,带来更大的损失。如,轰动全世界的“巴林银行倒闭案”,仅仅因为一名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有问题,进行违规操作,就断送了一个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企业,这个案件最主要的教训就是内部控制的松散。也就是缺乏严密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
  还有太多类似的案例,典型的如我国的“琼民源案”、“银广厦事件”、“巨人集团的倒闭”、“亚细亚的破产”以及美国的“安然事件”、“世通公司造假案”等案例,究其原因。大都是疏于内部控制。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如果规范管理、违章必究、控制到位,舞弊案件是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的。可惜的是有些经营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总是等到舞弊案件发生并造成损失后才寻找补救措施。
  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这些舞弊案件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一道鲜艳的红,从什么时候开始,  讓我如此敬仰;  一道鲜艳的红,从什么时候开始,  让所有的风都在为她飘扬;  一道鲜艳的红,从我爷爷入党那年,  从所有的红军战士用鲜血染红的那道鲜艳开始,  我记住了党走出来的艰难。  南湖上的那只游船,  怎样穿过漫漫长夜的血雨腥风,  让星星之火燎原,  照亮了苦难的大地。  就像天空中一道凌厉的闪电,  在我记忆深处,就是一阵触动心扉的响动,  让我时刻
小镇、小镇青年和小镇生活,以其与最广泛人群的天然亲缘性,及其所携带的社会、时代与文化变迁的信息,而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书写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尤其是伴随着乡镇私营企业和人口教育和就业迁徙,70后到80后的作家们在晚近三十年中诞生并成长,见证并亲历了小镇在城与乡之间的中间态生活。他们的经验中日新月异的小镇与我们在那些社会呈稳态化的社会中看到的小镇简直不是同一个概念。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没有发生剧烈变
草白,1981年生,居浙江嘉兴。写小说和散文。曾获第25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首奖等。出版作品集《童年不会消失》《少女与永生》等。  1.女体  裸体艺术一直痴迷于对空间坐标的寻找。那些褪去衣物的身体,自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自我探寻之旅,就像古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的还乡之旅。女神维纳斯的形象,经过贝利尼、波提切利、提香及安格尔们之手,逐渐嬗变成不同时期的符号,一个让人腻味的符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小吃暖一方胃。  初冬的闽北已经让人冻得手抖脚抖。我和小曼决定到街上去觅食。  有家远近闻名的粗面店就在县政府边上。小小的店面,客人络绎不绝。我们叫了一粗一扁两碗面,两碗扁食。面的做法极简单,备好碗,在碗底下点酱油花生酱。面从锅里捞出来,再加点豆芽和韭菜,一起放入碗里,端到客人面前让各自搅拌。  扁食的清汤味道太淡,曼妮埋怨,怎么不拿大骨来熬点汤呢?面条,特别是粗面,圆滚滚的
廖俊波扑下身子,把执政理念化为实际行动。但他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工作狂、拼命三郎,他亦是一个重情重义,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格魅力的人。  廖俊芳流着泪说:哥哥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爱唱歌的他喜欢《我的中国》,也喜欢《西海情歌》……  应该让人们知道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廖俊波。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需要众多像廖俊波这样有着光荣与梦想的共产党人。  ——被采访人语录  一 朴实家风  1968年7月
冰雪奇缘辞  发梢金黄,染色的部分在枯干  剪到齐肩后,仍可扎起,为了庆祝身体变轻  大桶爆米花、“雪宝”果茶、《冰雪奇缘2》  “那不是暴风雪,那是我姐姐”  “我叫倾宝,喜欢抱抱”  女儿坐在你膝头,用平刘海蹭你的脸  黑暗中,你抱紧她  感受她的心跳变化  头顶所有的灯亮起,离座,你试了试未知的力量  外面,天空没下雪,城堡没出现  (需要外面的事情证明我吗)  你跳出肉身。一场看不见的雪 
收到《会计之友》第2期下,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书架前杨时展先生的笑容,照片下面用行楷字体赫然写着一句名言“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好大的口气!好磅礴的气势!一下子把“会计”这个行业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让我这个小会计不禁有些汗颜。可细细想来,却不无道理,不愧为一代大师,可用如此独到而精练的语言来描述“会计”这么复杂的事情。  展书而阅,《会计之友》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杨时展先生的生平,让我对先
我脑际浮现那老人满头的银丝,  像一场最高虚构的雪,落在现实主义  夜晚的灯前。我独自冥想——  诗歌,不正是诗人执意去背负的  那古老或虚妄之物?或我们自身的命运?  ——白鹤林《诗歌论》  和老吴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具有仪式感,甚至过于稀松平常了。  老吴像是认识了我很久似的,他靠在床上,抬了抬手,他的老伴刘姨连忙摇了摇铁床下的一个“Z”字形摇柄,一圈,两圈,两圈半,老吴大半个身躯慢
林中早已不见你的倩影,  我在云端的间隙盘桓。  天边是沉醉的夕阳,  我与你在梦中道别。  我年少无知的泪水,  总在静夜时分流淌。  窗外是闪耀的星辰,  隔着纱织的宫阙,  我划动绵柔的翅膀,  却不能将天空抱紧。  我依然挂念,  藏在你湖畔柔波里的水底婵娟  落花时捧起的霏霏雨雪,  还有秋风中落寞的寒蝉凄切。  在梦里双目凝望  深爱但却逐渐缥缈的火苗,  也在心口缠绕  微笑但不能言
我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属于过去人们常说的“生在黎明前,长在红旗下”的那代人。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当下年轻人处理两性关系的态度似乎有点随便,甚至有点乱——让人眼花缭乱,想不明白。  显然,这眼花缭乱的“眼”是你自己的“眼”,想不明白也是你自己的事。你乱你的,你想你的,现实就是那个样,谁也改变不了。想来,这也是一种新常态。  也许,从某种角度讲,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按我们过去的逻辑,这随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