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教育事业基础的义务教育事业,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的基础”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免费义务教育的进程也开始提到中央工作日程。本文将针对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些许肤浅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政府 新农村 农村义务教育 教师待遇
日前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看到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何时步子大些》的文章,还有一些类似的文章。说的都是一些希望加快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进程。诚然农村义务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关注更是前所未有。所以一些人跟风而上,不顾实际写出了一些类似上面的文章。我想问一句你们到过农村吗?你们去看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吗?
去年寒、暑假我回农村老家去,首先来说说我的感受。平时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不在家乡务农,大多出外打工。责任田都由年长的人耕种。至于那里的义务教育学校即公立中小学校留者为数不多的几位老师,明显的缺乏师资力量。当我向他们询问到师资力量缺乏的原因时。他们说自从开始实行中小学“一费制”后这里的老师就开始减少。听到后我就很惊讶!“一费制”是国家减轻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制度,这和老师有什么关系呢?经我多方调查才知道,原来农村学校的老师分两种,一是国家老师,能在国家财政部门领到固定工资还有一些相关福利,还有一种民办教师,他们不能拿到财政工资只能靠各村拿点钱和每学期从学生的学费中抽取一部分作为他们的工资。但是“一费制”后,学校收取的经费少了老师们的工资得不到保障(有人会说国家教师有财政工资啊!但是国家教师在那里只占少数,而区他们的工资也减少了,因为他们以前的工资中也有一部分来自学生的学费。)这其中不少老师都是要靠本来就微波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现在更是困难了,每天还要为生活发愁,这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是大打折扣了!
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经济不很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严重短缺的现象,即使在很多发达地区,经费也不宽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运转主要是靠学杂费来维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镇政府虽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经费下拨到学校作为补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间),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所以现在农村中小学很多校长把工作重点放在讨钱、要钱上,向教育主管部门要,向乡政府要。实在没办法的就向学生乱收费。对于教育乱收费,社会各界往往归因于校方,怪罪校长。
由于学校经费紧缺,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债。在被调查的5所中学中,有11所负债,共负债822余万元,平均每校近75万元。其中余杭2所,平均每所负债19万元;金华5所,平均每所负债82万元;龙泉4所,平均每所负债93万元。在被调查的15所小学中,有6所负债,共负债143万元,平均每所近24万元。其中余杭1所,负债18万元;金华3所,平均每所负债31万元;龙泉2所,平均每所負债15万元。负债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楼、综合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而欠债;有的拖欠新华书店、印刷厂、教育局资料室等书费、资料费;有的因创绿色学校、创省教育强镇需要,整治校园、添置仪器、设备和图书造成欠款;有的因开设信息技术课购置电脑、建校园网负债;还有的是拖欠办公费、教师奖金。金华一中学甚至欠个人借款60万元。
还是因为经费紧缺,许多学校教育设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到及时修缮和增加。在调查中,有51%的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设施、设备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学校中,仅因学校拥有标准操场。尽管这几年在改造中小学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农村很多地方的教学、生活用房还是很不足。据龙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对照该省建设三类学校标准(最底标准),该市还缺少学校用地11万平方米,校舍少8.6万平方米。在金华,有的教师调侃说,他们住校生的住宿条件还没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长明知他们的教师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报,否则要封存,这样教师反而没有地方住了。
各地反映,目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据被调查的30所中小学统计,近三年来有21名教师(其中初中19名,小学2名)因待遇底而离开了教师队伍从事他业,有45名教师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学校。现在一些民办、私立学校经常到乡镇中小学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还比较小。如余杭塘栖一中学反映,今年他们学校就走了4名教师,民办学校给的年薪是5万元一年(目前他们教师的年薪只有2.5-3万元)。在他们学校一个英语教师要教三个班的课,而在民办学校只教一个班的课。有的地方民办学校甚至不需要档案,可以为招徕的老师重新建档;也有的地方规定去民办学校的教师档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考试、考核,将一些优秀教师调入城区学校或者一些离城区近、教育质量好、待遇高的民办学校。
我看到的严格例子是:到了期末考试,一个初中学校由于教育经费困难,没钱组织一次正规的考试。就让老师们在黑板上出题,学生就在下面自己抄题目做。一位年轻气盛的老师由于不满这种“拮据”的考试方式再加上长时间的工资没有到位就把粉笔一扔,叫同学们自习,自己就出门走了。我们且不谈论这位教师的工作态度,可想而知那里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一些资本雄厚的乡镇企业家开始兴办私立学校。这里的硬件设施都比较完善,教师的工资也给的比一般的公立学校要高,而且他们为了保证生源,教学质量自是不用说。就凭着这两个优势,私立学校就招徕了大量的年富力强有经验的老师和大量生源,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上私立学校就意味着要交昂贵的学费!
长此以往,我们的公办教育质量就会大幅下降,反而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上升了。这就形成了有钱就读“好”学校,没钱就读“差”学校。这样我们的教育不就走入了“精英教育”的模式了吗?这不正和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希望的大众教育模式背道而驰吗?
当然也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搞免费义务教育。免费义务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要搞。关键是怎么搞,尤其是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
在对农村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是,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学生不交学费了,这个钱谁来出?怎么出?出多少?都有待我们考虑!学生不交学费了,而国家只是支付学生在校读书的一些费用,而老师的待遇不增反减,尤其是民办教师,他们虽然没有领取财政工资但他们却是撑起农村义务教育的中流砥柱。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无偿地为国家贡献着。前天看到电视中报道着一位民办教师每月只拿40元的工资,却在他的岗位上已经坚持了20年。对此我感到很吃惊,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坚持。但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中我真的不知道这种人格力量还能走多远。
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是要落到是实处的。依我见,在减免学生学费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农村教师待遇,福利不能减少,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要跟上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农村的娃才能真正享受到“货真价实”的免费义务教育,也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才能走下去。所以如果国家用在教育上的资金有限,我们宁可放慢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脚步,也不把它做成一个教育的“豆腐渣工程”。所以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不可盲目的搞“大跃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缩小教育差距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J]. 高等教育文科学术文摘.2005.(5).
[2]鄢明明. 略论小康社会教育[J]. 理论月刊.2005.(10)
[关键词]政府 新农村 农村义务教育 教师待遇
日前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看到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何时步子大些》的文章,还有一些类似的文章。说的都是一些希望加快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进程。诚然农村义务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关注更是前所未有。所以一些人跟风而上,不顾实际写出了一些类似上面的文章。我想问一句你们到过农村吗?你们去看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吗?
去年寒、暑假我回农村老家去,首先来说说我的感受。平时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不在家乡务农,大多出外打工。责任田都由年长的人耕种。至于那里的义务教育学校即公立中小学校留者为数不多的几位老师,明显的缺乏师资力量。当我向他们询问到师资力量缺乏的原因时。他们说自从开始实行中小学“一费制”后这里的老师就开始减少。听到后我就很惊讶!“一费制”是国家减轻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制度,这和老师有什么关系呢?经我多方调查才知道,原来农村学校的老师分两种,一是国家老师,能在国家财政部门领到固定工资还有一些相关福利,还有一种民办教师,他们不能拿到财政工资只能靠各村拿点钱和每学期从学生的学费中抽取一部分作为他们的工资。但是“一费制”后,学校收取的经费少了老师们的工资得不到保障(有人会说国家教师有财政工资啊!但是国家教师在那里只占少数,而区他们的工资也减少了,因为他们以前的工资中也有一部分来自学生的学费。)这其中不少老师都是要靠本来就微波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现在更是困难了,每天还要为生活发愁,这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是大打折扣了!
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经济不很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严重短缺的现象,即使在很多发达地区,经费也不宽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运转主要是靠学杂费来维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镇政府虽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经费下拨到学校作为补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间),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所以现在农村中小学很多校长把工作重点放在讨钱、要钱上,向教育主管部门要,向乡政府要。实在没办法的就向学生乱收费。对于教育乱收费,社会各界往往归因于校方,怪罪校长。
由于学校经费紧缺,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债。在被调查的5所中学中,有11所负债,共负债822余万元,平均每校近75万元。其中余杭2所,平均每所负债19万元;金华5所,平均每所负债82万元;龙泉4所,平均每所负债93万元。在被调查的15所小学中,有6所负债,共负债143万元,平均每所近24万元。其中余杭1所,负债18万元;金华3所,平均每所负债31万元;龙泉2所,平均每所負债15万元。负债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楼、综合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而欠债;有的拖欠新华书店、印刷厂、教育局资料室等书费、资料费;有的因创绿色学校、创省教育强镇需要,整治校园、添置仪器、设备和图书造成欠款;有的因开设信息技术课购置电脑、建校园网负债;还有的是拖欠办公费、教师奖金。金华一中学甚至欠个人借款60万元。
还是因为经费紧缺,许多学校教育设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到及时修缮和增加。在调查中,有51%的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设施、设备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学校中,仅因学校拥有标准操场。尽管这几年在改造中小学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农村很多地方的教学、生活用房还是很不足。据龙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对照该省建设三类学校标准(最底标准),该市还缺少学校用地11万平方米,校舍少8.6万平方米。在金华,有的教师调侃说,他们住校生的住宿条件还没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长明知他们的教师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报,否则要封存,这样教师反而没有地方住了。
各地反映,目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据被调查的30所中小学统计,近三年来有21名教师(其中初中19名,小学2名)因待遇底而离开了教师队伍从事他业,有45名教师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学校。现在一些民办、私立学校经常到乡镇中小学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还比较小。如余杭塘栖一中学反映,今年他们学校就走了4名教师,民办学校给的年薪是5万元一年(目前他们教师的年薪只有2.5-3万元)。在他们学校一个英语教师要教三个班的课,而在民办学校只教一个班的课。有的地方民办学校甚至不需要档案,可以为招徕的老师重新建档;也有的地方规定去民办学校的教师档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考试、考核,将一些优秀教师调入城区学校或者一些离城区近、教育质量好、待遇高的民办学校。
我看到的严格例子是:到了期末考试,一个初中学校由于教育经费困难,没钱组织一次正规的考试。就让老师们在黑板上出题,学生就在下面自己抄题目做。一位年轻气盛的老师由于不满这种“拮据”的考试方式再加上长时间的工资没有到位就把粉笔一扔,叫同学们自习,自己就出门走了。我们且不谈论这位教师的工作态度,可想而知那里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一些资本雄厚的乡镇企业家开始兴办私立学校。这里的硬件设施都比较完善,教师的工资也给的比一般的公立学校要高,而且他们为了保证生源,教学质量自是不用说。就凭着这两个优势,私立学校就招徕了大量的年富力强有经验的老师和大量生源,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上私立学校就意味着要交昂贵的学费!
长此以往,我们的公办教育质量就会大幅下降,反而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上升了。这就形成了有钱就读“好”学校,没钱就读“差”学校。这样我们的教育不就走入了“精英教育”的模式了吗?这不正和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希望的大众教育模式背道而驰吗?
当然也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搞免费义务教育。免费义务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要搞。关键是怎么搞,尤其是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
在对农村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是,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学生不交学费了,这个钱谁来出?怎么出?出多少?都有待我们考虑!学生不交学费了,而国家只是支付学生在校读书的一些费用,而老师的待遇不增反减,尤其是民办教师,他们虽然没有领取财政工资但他们却是撑起农村义务教育的中流砥柱。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无偿地为国家贡献着。前天看到电视中报道着一位民办教师每月只拿40元的工资,却在他的岗位上已经坚持了20年。对此我感到很吃惊,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坚持。但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中我真的不知道这种人格力量还能走多远。
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是要落到是实处的。依我见,在减免学生学费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农村教师待遇,福利不能减少,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要跟上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农村的娃才能真正享受到“货真价实”的免费义务教育,也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才能走下去。所以如果国家用在教育上的资金有限,我们宁可放慢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脚步,也不把它做成一个教育的“豆腐渣工程”。所以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不可盲目的搞“大跃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缩小教育差距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J]. 高等教育文科学术文摘.2005.(5).
[2]鄢明明. 略论小康社会教育[J]. 理论月刊.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