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氛围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景。开放型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新思想,即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这是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1.1 教学内容的开放要达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必须先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性,体现更新,再灵活施教。因此,笔者根据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重新组织教材,大胆尝试跳出教材,达到教学内容开放,使学生摆脱教科书的束缚,学习起来更轻松。如例题:“果园里有梨树1 480棵,桃树比梨树少280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直接单一地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解题规律,同时又训练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获取新知识的成功感。
  1.2 设置问题多元化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教学的首要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努力设计一个好问题。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就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好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或提供材料,设置问题多元化,尽可能使学生投入到多向思维,直到问题解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
  1)条件不唯一。学生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解答。这种训练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较为常见。如某工厂今年八月份生产机器360台,七、八月份共生产机器多少台?要求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此条件的补充方法很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补充不同条件、解答出结果。
  2)问题不唯一。也就是使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答案。如由已知“鸡15只、兔10只”可以提出不同的多个问题,分别列式求出鸡、兔之间的和、差、倍、比关系。
  3)条件、问题都不唯一。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条件,根据所选的条件补充合适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解答。例如:六年级(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学生可补充如下问题: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2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4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2.1 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笔者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会按图意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2 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应试教学造成讲风过盛,数学课也照样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 结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新区小学)
其他文献
唯一稳态消谐法是近年出现的消除非线性系统谐振新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非线性系统存在一个非谐振的正常解,并且该系统具有唯一的稳态,则此时对应的条件就是系
流通部是图书馆核心部门,承担着借阅与收藏的职能,它直接面对读者,是图书馆精神文明的核心环节。然而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转变,流通管理工作在诸多方面已经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本
目的:探讨不同药理分类的抗高血压药物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患者口服钙通道阻滞剂
本文给出了第42届IMO第二题的一个简捷证明与一个加强,丰富了权方和不等式的使用功能.
以无水乙醇和水为分散介质,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立方氮化硼(cBN)颗粒表面包覆TiO2制备cBN-TiO2复合粉,研究了无水乙醇与钛酸丁酯物质的量比、cBN与钛酸丁酯物质的
体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种教育实践方式。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阶段,然而在生命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生命教育开展的方式存在着些许问题。
在借鉴吉林省前郭县理化“加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松原市从1996年起实施初中毕业生理科“加试”。9年来,我们本着积极稳妥、逐步深化、整体配合、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的原则,加强“加试”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了“加试”的顺利实施,得到社会、家长、学校的支持和好评,达到了预期效果。    “加试”实验操作的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加试”工作成果显著  “加试”实验操作是素质教育和“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70例,试验组服用茶碱缓释片(0.1 g,每12小时一次)+N-乙酰半胱氨酸(NAC)(600 mg,1次/d);对照组服用茶碱缓释片(0.1 g,每12小时一次)。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治疗24周后,对患者行肺功能检测及C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对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院当天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进行心理测评,存在焦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4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PPV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NPPV治疗,首次治疗时间2 h,每日累计治疗时间8 h以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