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对组织文化的影响探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契约反映交往双方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某些期望,一个组织要持续健康发展,就要让组织和成员双方的心理契约保持和谐一致,维持动态平衡,当组织文化对成员行为的影响由外在激励上升为成员自我认同的高度时,自我认同会内化为自觉行为,此时双方的心理契约达成一致并将促进组织持续发展。
  [关键词] 心理契约 组织文化 影响 对策
  
  一、心理契约
  
  1、对心理契约的理解
  20世纪60年代,“心理契约”这一概念由组织行为学家Argyris(1960)率先明确提出,他运用“心理契约”来说明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一种彼此理解而又未予言明的关系。而后,管理学家Levinson(1962)进一步指出:“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相互拥有的,未公开说明的隐含的各种期望之和”。Schein(1965)把心理契约划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把心理契约定义为成员与组织之间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的一组不成文的期望。Herriot等人认为,心理契约是雇佣关系中的双方彼此对对方应提供的各种责任的知觉,这种知觉或来自于对正式协议的感知,或隐藏于各种期望之中。还有观点认为心理契约是契约双方的一种理解和信任。如Robinson(1996)认为“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虽然上述观点在理解角度上各有偏重,但它们都体现出这样一个基本内涵,即心理契约是源于组织与成员之间的一种心理上的交往。它以组织与成员间正式的书面契约为背景,以相互间的关系为纽带。它反映了交往双方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心理期望。预料和期待对方能满足自己的某些期望,希望对方产生自己所期盼对方显示的某种行为。
  2、维持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的重要意义
  心理契约的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对组织而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地位的空前提高,组织变革将成为组织主动或被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顺应改革,组织需要吸纳大量的知识型成员,并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掘成员的工作潜力,发挥其工作效用。知识型成员与传统体力工作者不同,他们的工作以知识为载体,其自主意识和流动性更强。因此,他们的价值认同感将决定其相应的行为,而行为的质量又直接决定其工作绩效,不同成员绩效的交互作用,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所以,與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对成员行为主体的依赖性增强了。
  对成员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能否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热情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成员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90年代之后出现的网络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闲暇与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等,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状态,雇佣双方的心理契约也随之经历着深刻变革。组织以往单靠工资、奖金等物质性的外在激励,已不能满足知识型成员的心理需求,他们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
  综上两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作用的增强,组织对成员行为主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就行为主体本身而言,其在组织中的自我激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从心理和情感层面切入,注重培养组织和成员之间的承诺,使双方的心理期望吻合、知觉效果一致,达成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才能形成融洽的关系和相互的信任。
  
  二、心理契约与组织文化
  
  1、两者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的观点认为:人的需求决定人的行为,而行为的强度又取决于动机的大小。动机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它包含信念、期望、价值观等内容。其中,信念和期望是支撑行为的基础,动机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有效的激励能激发行为主体的期望动机,共同的价值观则会让组织与员工在心理上产生共鸣。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按麦格雷戈的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人致力于实现目标是同达成目标所得的报酬相联系的,其中最重要的报酬不是金钱,而是自主、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提出复杂人性假设的薛恩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在欲望是多样的,并随年龄演变而不断变化着。当物质激励到达一定水平后,其激励效果会越来越弱,而精神激励的作用会越来越强。赫茨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指出,在所有的激励因素中,与个人内在因素相关联的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可、责任、进步等),是激励员工的根本,然而在文本契约中,这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激励因素却往往较少涉及到。心理契约恰恰弥补了文本契约的不足,它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为起点,一方面反映了成员加入组织的动机和目的,另一方面也隐含了组织对成员行为的期盼。
  一个组织要持续健康发展,就要让组织和成员双方的心理契约保持和谐一致,形成统一的价值认同,为组织构筑共同愿景和共同使命,这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组织文化中的价值观对成员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当这种影响转化为员工行动的内在动力时,它能够使员工的行动由外在激励的推动上升到自我认同的高度,进而转变为自觉行为。可见,心理契约和组织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加强的。
  2、心理契约与组织文化的良性互动
  成功的公司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尊重人性假设,注重激励员工,力求将人才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惠普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就是其中的范例。
  “惠普之道”是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公司通过培训的方式强化企业精神,针对员工自身特点实施相应的职业培训计划,安排并资助员工实现大学学位升级,完善其知识架构,充实人生。
  惠普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还突出表现在对员工的信任上。惠普工程师们不仅在工作中可以随意取用实验室备品库存放的电气和机械零件,而且公司还鼓励他们拿回家去供个人使用!因为惠普认为,不管工程师用这些设备所做的事是不是与工作项目有关,反正无论他们在工作岗位还是家里摆弄这些玩意儿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它是一种理念,赋予了员工充分的自由和信任,相信只要创造适当的环境,员工就能做得更好。相应地,惠普员工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很强,他们感到自己是整个集体中的一部分,而这个集体就是惠普。
  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从开办伊始,就将“诚、信、诺”作为信条,员工上下班不实行打卡制度,这在外资企业中是罕见的,因为公司相信每个人的自觉性,成员间以诚相待,互相信任。此外,公司还运用一切手段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氛围,每年一次的“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家庭活动月”,700多名员工和家属欢聚一堂,参观厂房,听取介绍,公司还设下盛宴招待好每一位家属。这一方面使员工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又深感作为家庭一员的职责;另一方面,许多家属在参加活动后都心存感激,打电话或写信给公司,表示支持亲人在公司干好工作。
  惠普和摩托罗拉公司成功地通过实现心理契约和组织文化的良性互动,使员工个体的发展充分地整合到组织发展的轨道之中,组织以积极的承诺强化个人行为的有效性,员工通过积极的努力获取组织的认可,双方通过对未来远景的积极期望来坚定现实的努力,以信任和沟通作为减少摩擦的润滑油和有利于行动的催化剂,避免了相互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工作效率的缺失。心理契约作为组织与员工共同缔造的一种心理上的默契,帮助双方寻找到了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准则,建立互信,从而营造出充满活力,团结向上的组织文化氛围。
  3、心理契约违背对组织文化的“硬伤”
  组织文化的“软约束”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积淀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同的文化氛围会使员工形成不同的社会认知,而认知的差异关系到员工对心理契约的体验。由于心理契约是由一整套关于双方对等权利义务的主观假设或约定构成的,在与组织互动的过程中,当员工理想的心理契约与他在实际中的体验——组织提供了什么以及如何提供,产生了差距时(一般是主观的),往往会导致心理契约出现裂痕,甚至被违背的。其主要表现为对组织的信任度下降,对组织的承诺度减少,工作的努力水平降低,甚至导致离职率上升。这些无疑都会破坏组织文化的向心力,危及组织发展的稳定性。
  
  三、让心理契约与组织文化良好缔结的对策
  
  现代组织中发生心理契约违背是常有的,关键在于如何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使消极的违背转化为积极的互动,而这往往需要组织与成员做出双向的努力。具体而言:
  (1)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使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发现与处理成员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另外,还要思想端正,处事公平公正,从而确保其认知的准确性,这是在组织建立起正确的心理契约的前提。
  (2)构建人本文化,在组织中形成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氛围,为全体成员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开发员工的潜能,无疑给达成与维持“心理契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组织与成员共同信守“契约”。
  (3)提供可信赖的、清楚的和明确的信息发布渠道,以不帶任何偏见的方式将所要完成的任务、所期待的适应组织的行为、组织的各种方针以及工作过程等信息传递给组织成员,这其中既包括积极因素,也包括消极因素,从而帮助成员形成对组织、对所任工作更恰如其分的评价。
  (4)基于成员的特点,构建一个利于组织成员发展的文化机制、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宽松的环境氛围,让成员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所强调的价值体系相吻合,让每个员工把正确发挥最大潜能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并积极为此而努力。在这种文化引导下,组织上下同心同德,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奋斗。
  (5)有计划地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通过工作中职务轮换的方法,使成员得以接触各种不同的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水平,扩展他们的个人发展道路,并配合以职业生涯设计,为成员塑造职业远景的同时,为其分配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予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才干,以增强成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减少或防止因“怀才不遇”等心理落差而导致的人才外流现象。
  (6)加强组织和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联系,建立和完善沟通过程中的反馈机制,可以减少组织和成员之间心理协调和信息传递中的失真现象。通过明确了解双方存在的分歧和差异,秉承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相信将更有利于心理契约与组织文化的良好缔结。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狄福,康毅仁译.惠普之道[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
  [2]张志刚.激励奥秘:调动员工积极性[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一、国内外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一般而言,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程度总体偏低 ,母亲的参与比较多,对孩子的管教也较为细致。而父亲在家庭经济生活中承担的责任较多,这就使父亲对家庭教育的参与越来越少,在家庭教育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弱。香港民主协进会曾访问过600 多位父亲及其子女,结果发现,有六成父亲表示由于自己工作时间太长,与子女沟通不足,忽略了对家庭的照顾。大部分父亲对自己的评分为不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一直备受关注。其健康发展与否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当前该行业总体来说,小开发商居多、市场分额小、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对该行业将来何去何从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核心竞争力 和谐社会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内容的重要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评价指标,房地产行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而房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土地问题已经非常严峻。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主要考察了国土资源的问题,足见其重要性。从分析我国土地问题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呼吁大家珍惜土地,坚持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土地问题 深层次原因 科学发展观    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引用了河北省一个关于土地使用案例,主要考察了国土资源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土地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也是
期刊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如今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大中城市的人数越来越多,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流动人口家庭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批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而且越来越多的儿童就出生在流入地的城市中。流动儿童成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逐渐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中心幼儿园的20名3
期刊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在社会生产、消费、流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缓解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制约的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主要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每个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接受“人之初”熏陶并伴随其终身发展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由此成为决定学前儿童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量。具体分析来看,制约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有家庭生活环境、亲子关系、家长教养观念与教养方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日益关注加之家长的认识观念逐渐转变,势必对以往家庭教
期刊
Ⅰ.《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思路    一、《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实际需要。我国自“文革”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积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到了必须并可能规范化的时候。编制供基层家庭教育指导单位使用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已经成为广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的迫切愿望。由于对0~8岁儿童来说年龄愈小家庭教育的影响愈大,《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
期刊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就此产生。
期刊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同时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合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分层、分段、分类取样的方法,分别选取了哈市第四十七中学、齐市建
期刊
[摘 要]运用现代薪酬管理和激励理论,对我国航空高等院校的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建立基于员工职能的激励型薪酬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航空高等院校 激励型薪酬模式 员工职能    我国航空高等院校是国家设立的具有航空航天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摇篮和技术理论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航空国防事业输送人才的历史使命。目前,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