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的发展下,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中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成为了人民银行做出的重大措施。农村支付环境在加强金融服务,构建和谐金融社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因素,呈现出各类问题。本文深入探究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问题;对策
一、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1.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是实现金融服务的关键
现如今,在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农村支付服务逐渐成为了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重要组成内容,积极改善当前农村支付环境,不仅可以实现农村支付结算渠道的畅通,并且能够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改善“三农”发展现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2.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是建设和谐金融的基本要求
自上个世纪末端以来我国清算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从手工联行到电子联行,金融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如今,在支付系统、汇票系统的推广下,清算的范围得到扩大、地域与时间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支付清算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广,时间也越来越短。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城乡支付的二元建设仍旧存在,城乡之间仍旧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城乡支付系统仍旧面临重大挑战,所以需要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面积,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支付清算的服务标准,积极构建和谐金融产业。
3.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是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风潮成为了举国上下的重大变革,新农村建设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决策之一,将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纳入到下一个五年发展战略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加快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积极遵循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为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方便的支付清算服务。
二、现阶段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发展现状
1.农村金融机构过于单一,社会能力与经济能力有所弱化
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发展特点分析,我国农村所设置的金融网点以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为主,其它商业银行并没有在农村地区设置相应的分支机构,在前几年农村信用社取代办点之后很多偏远地区没有任何营业网点,金融服务呈现出空白局面。这种发展局面下,农村支付服务的承载主体有所缺失,给农民正常存款、贷款带来不便,导致支付结算服务功能有所降低。
2.农村支付结算工具单一、渠道狭窄
在农村进行商品交易的时候以现金交易为主,之所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金融机构受到经济效益的驱动,部分农村支付结算设施不完整,建设速度缓慢。根据相关调查分析,POS机基本上集中在城区,虽然在近几年农村地区设置了ATM机,但是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对ATM机认识不足。此外,对于经济发展比较差的城镇,缺乏现代支付系统,并且网点比较分散、路途比较遥远,导致支付结算渠道狭窄,对资金清算速度产生影响,严重阻碍了金融产品的推广以及中间业务的开展。
3.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宣传不到位,对支付结算服务认识不足
虽然涉农金融机构推动了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并且为结算工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结算服务,但是从整体性分析,农村地区的流动人口比较多,在开展农村制度结算服务宣传的时候所涉及的范围狭窄,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民缺乏对支付结算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农民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支付工具不甚了解,甚至年龄比较大的农民仍旧采取现金结算的方式。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民仍旧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对各种票据缺乏鉴别知识,感觉非现金结算有损个人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非现金支付工具有所抵制。
三、推进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有效对策
1.积极整合农村支付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首先要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对农村的金融网点进行合理布局,加强金融产品与金融科技在农村的使用率,拓宽农村现代支付结算的覆盖面就,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结算方式。其次要积极调整农村银行机构的准入政策,引导部分银行入驻农村地区,并且实现银行与当地政府的有效合作,建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拓宽农村结算领域。另外,还需要根据农村发展的需求,通过设置ATM机或者POS机的方式改善农村传统的支付环境,从根本上满足当地农村金融需求。最后,要积极优化支付结算组织的管理方式,扩大农村金融业务系统的覆盖面积,扩大现代支付的结算空间,改善传统狭隘的结算渠道,引导第三方组织进入到农村市场之中,为农村支付结算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
2.积极推行新型的支付结算工具
首先,需要积极推行各种票据以及电子结算方式,尽可能减少农村商品交易中现金的使用率,对于政府补贴,如退休金、养老保险金等采取银行转账的方式。其次,要积极提升小额支付系统的使用现象,农民交水费、电费或者保险费等采取集中代收付的形式。最后,要积极开展银行卡的普及业务,将存折转变为银行卡,使用ATM机或者POS机进行存钱、取钱,进一步活跃农村的支付环境。另外,还要积极推广个人支票等非现金结算工具,向信用好的人提供支票结算服务,减少现金结算的比例。
3.积极宣传农村支付结算知识
首先,要积极对农村地区开展农村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避免宣传范围过于狭窄,要扩大覆盖面积,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的宣传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对支付工具有所了解,对支付环境的建设有所关注。其次,要实现对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组织的管理,比如人民银行可以针对当地农村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现代化支付系统以及支付结算工具等,将农民比较传统的现金支付习惯进行改善,指引农民利用银行卡或者网上银行支付金额。最后,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服务,对于农民工或者在家务农的农民,需要引导他们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比如,农村的养殖专业户或者龙头企业可以为其提供支票转账以及票据结算的服务,这样一来才能营造良好的支付氛围。 4.积极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需要对客户进行全方位探索,清楚的了解到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加强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以及业务水平。另外,还要积极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与职业道德,将客户至上的工作理念深入其中,尤其是要对员工开展支付结算的培训工作,让员工对ATM机的操作、维护与管理有所认识,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具备引导客户、服务客户的能力。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还要具备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存款、取款的监督监察工作,保证客户能够正常办理存款取款业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相对于我国人民银行而言,需要不断健全支付结算的各种制度,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并且要对农村支付工具开发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人民银行要引导当地的金融机构做好农村取款点的建设工作,引导农民使用取款设施,避免取款、存款设施形同虚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支付结算工作是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与农民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农村的支付结算环境,并且还能够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在近几年银行的努力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取得了有效发展,并且银行也为农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支付清算服务工作,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受到传统观点以及因素的影响,支付环境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积极改善其中存在的弊端,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效、便捷的非现金支付服务系统,构建良好的支付服务建设是现阶段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莉.对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张掖市为例[J].金融经济,2013,20:169-170.
[2]周俊才,金启昊,张欢.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问题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分析[J].西部金融,2013,09:85-88.
[3]张梅.影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4,09:25-26.
[4]杨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嘉荫县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5,06:65-67.
[5]李宁.当前制约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瓶颈因素及破解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104.
[6]樊昭明,包随良.民族地区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金融,2011,05:47-49.
[7]赵文瑞.关于完善吉林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0,01:23-25.
【关键词】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问题;对策
一、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1.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是实现金融服务的关键
现如今,在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农村支付服务逐渐成为了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重要组成内容,积极改善当前农村支付环境,不仅可以实现农村支付结算渠道的畅通,并且能够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改善“三农”发展现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2.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是建设和谐金融的基本要求
自上个世纪末端以来我国清算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从手工联行到电子联行,金融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如今,在支付系统、汇票系统的推广下,清算的范围得到扩大、地域与时间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支付清算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广,时间也越来越短。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城乡支付的二元建设仍旧存在,城乡之间仍旧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城乡支付系统仍旧面临重大挑战,所以需要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面积,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支付清算的服务标准,积极构建和谐金融产业。
3.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是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风潮成为了举国上下的重大变革,新农村建设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决策之一,将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纳入到下一个五年发展战略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加快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积极遵循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为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方便的支付清算服务。
二、现阶段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发展现状
1.农村金融机构过于单一,社会能力与经济能力有所弱化
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发展特点分析,我国农村所设置的金融网点以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为主,其它商业银行并没有在农村地区设置相应的分支机构,在前几年农村信用社取代办点之后很多偏远地区没有任何营业网点,金融服务呈现出空白局面。这种发展局面下,农村支付服务的承载主体有所缺失,给农民正常存款、贷款带来不便,导致支付结算服务功能有所降低。
2.农村支付结算工具单一、渠道狭窄
在农村进行商品交易的时候以现金交易为主,之所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金融机构受到经济效益的驱动,部分农村支付结算设施不完整,建设速度缓慢。根据相关调查分析,POS机基本上集中在城区,虽然在近几年农村地区设置了ATM机,但是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对ATM机认识不足。此外,对于经济发展比较差的城镇,缺乏现代支付系统,并且网点比较分散、路途比较遥远,导致支付结算渠道狭窄,对资金清算速度产生影响,严重阻碍了金融产品的推广以及中间业务的开展。
3.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宣传不到位,对支付结算服务认识不足
虽然涉农金融机构推动了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并且为结算工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结算服务,但是从整体性分析,农村地区的流动人口比较多,在开展农村制度结算服务宣传的时候所涉及的范围狭窄,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民缺乏对支付结算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农民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支付工具不甚了解,甚至年龄比较大的农民仍旧采取现金结算的方式。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民仍旧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对各种票据缺乏鉴别知识,感觉非现金结算有损个人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非现金支付工具有所抵制。
三、推进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有效对策
1.积极整合农村支付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首先要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对农村的金融网点进行合理布局,加强金融产品与金融科技在农村的使用率,拓宽农村现代支付结算的覆盖面就,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结算方式。其次要积极调整农村银行机构的准入政策,引导部分银行入驻农村地区,并且实现银行与当地政府的有效合作,建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拓宽农村结算领域。另外,还需要根据农村发展的需求,通过设置ATM机或者POS机的方式改善农村传统的支付环境,从根本上满足当地农村金融需求。最后,要积极优化支付结算组织的管理方式,扩大农村金融业务系统的覆盖面积,扩大现代支付的结算空间,改善传统狭隘的结算渠道,引导第三方组织进入到农村市场之中,为农村支付结算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
2.积极推行新型的支付结算工具
首先,需要积极推行各种票据以及电子结算方式,尽可能减少农村商品交易中现金的使用率,对于政府补贴,如退休金、养老保险金等采取银行转账的方式。其次,要积极提升小额支付系统的使用现象,农民交水费、电费或者保险费等采取集中代收付的形式。最后,要积极开展银行卡的普及业务,将存折转变为银行卡,使用ATM机或者POS机进行存钱、取钱,进一步活跃农村的支付环境。另外,还要积极推广个人支票等非现金结算工具,向信用好的人提供支票结算服务,减少现金结算的比例。
3.积极宣传农村支付结算知识
首先,要积极对农村地区开展农村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避免宣传范围过于狭窄,要扩大覆盖面积,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的宣传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对支付工具有所了解,对支付环境的建设有所关注。其次,要实现对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组织的管理,比如人民银行可以针对当地农村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现代化支付系统以及支付结算工具等,将农民比较传统的现金支付习惯进行改善,指引农民利用银行卡或者网上银行支付金额。最后,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服务,对于农民工或者在家务农的农民,需要引导他们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比如,农村的养殖专业户或者龙头企业可以为其提供支票转账以及票据结算的服务,这样一来才能营造良好的支付氛围。 4.积极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需要对客户进行全方位探索,清楚的了解到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加强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以及业务水平。另外,还要积极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与职业道德,将客户至上的工作理念深入其中,尤其是要对员工开展支付结算的培训工作,让员工对ATM机的操作、维护与管理有所认识,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具备引导客户、服务客户的能力。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还要具备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存款、取款的监督监察工作,保证客户能够正常办理存款取款业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相对于我国人民银行而言,需要不断健全支付结算的各种制度,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并且要对农村支付工具开发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人民银行要引导当地的金融机构做好农村取款点的建设工作,引导农民使用取款设施,避免取款、存款设施形同虚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支付结算工作是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与农民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农村的支付结算环境,并且还能够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在近几年银行的努力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取得了有效发展,并且银行也为农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支付清算服务工作,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受到传统观点以及因素的影响,支付环境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积极改善其中存在的弊端,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效、便捷的非现金支付服务系统,构建良好的支付服务建设是现阶段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莉.对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张掖市为例[J].金融经济,2013,20:169-170.
[2]周俊才,金启昊,张欢.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问题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分析[J].西部金融,2013,09:85-88.
[3]张梅.影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4,09:25-26.
[4]杨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嘉荫县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5,06:65-67.
[5]李宁.当前制约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瓶颈因素及破解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104.
[6]樊昭明,包随良.民族地区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金融,2011,05:47-49.
[7]赵文瑞.关于完善吉林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0,0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