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胡德夫:蓝调背后,其实很有爱

来源 :音乐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0月18日,61岁的胡德夫推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大武山蓝调》。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12届华语传媒音乐大奖颁奖礼上,这张专辑让胡德夫一举夺下了“最佳爵士/蓝调艺人”大奖。评委给这张专辑的评价是:“在胡德夫之前,我们或许听到了许多所谓的爵士或蓝调歌手,其实都只算是情调歌手,胡德夫才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蓝调歌手。”
  这张专辑也让我们认识到与上一张《匆匆》大不同的胡德夫。而近期,胡德夫携《大武山蓝调》来内地巡演,所到之处,朝“圣”者众。演出后,透过与胡德夫的交谈,我才意识到,胡德夫并不是我们通常眼中的那个胡德夫,譬如,一直被称为民歌之父的他,其实一直是以西洋音乐为基本素养的;又譬如,在原住民斗士的表象下,他还是一个甜蜜的爱人。
  让我们认识一个不太一样的胡德夫。
  我是以西洋音乐为基础的
  本刊记者:《大武山蓝调》去年一出就获得如潮的好评,我了解到,这张专辑不像2005年那张《匆匆》完全是自己在家里录的,而是整个拿到美国录音。
  胡德夫:是的,这一张我们是特地去到美国南方音乐之都纳什维尔,并邀请美国顶尖乐手所组成的乐团,以及黑人灵歌合唱班一起合作出来的。大家就是录音工程师介绍来的朋友,几乎你认识的很多美国有名的歌手,从以前到现在,都在那个城市。那是一个旅行,我们在以歌会友的同时,录下一些片段,带回来以后发现这些东西蛮可贵的,就把里面的歌筛选一些,做成了CD。
  本刊记者:标题叫《大武山蓝调》,大家都知道,大武山是您的一个标志性的形象,而这一张的重点显然更多在蓝调。做这一张其实带有某种实验性,是在台湾原住民的音乐与美国蓝调的音乐中,找到一个融合。
  胡德夫:对,我们是放在一起做的,结果最后那个应对是对的,整个曲式的进行合乎我们原住民的唱法,也合乎蓝调的唱法。大家在一起分享音乐感受时,谈到在我喜欢的英文歌的作家以外,我也想唱我们的歌——外祖父的歌,从妈妈那儿传下来的歌。他们发现那些歌完全可以用蓝调的曲式来唱,那我们就做做看,结果一次就完成了。这让我很惊讶,我说这个东西大家可能都是第一次听到,但他们好像骨子里面是熟悉这个东西的,特别融洽。
  本刊记者:大家称您是台湾民歌运动之父,或台湾原住民音乐之父,但给我的感觉是,从您最早为大家熟悉的那些歌,包括当时的台湾民歌运动,大家所采用的基本音乐形态,你们的唱法的底子,不是什么台湾本土的,而是西洋音乐的那些东西。您跟李双泽他们最初发动台湾校园民歌运动,倡导要唱自己的歌,但实际上唱出来的东西,虽然歌词是中文的,但唱法上还是西洋的底子。
  胡德夫:对,那时我跟李双泽杨弦聊天,说现在没什么歌可唱了,我们就自己来做歌吧。所以我就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写,写《牛背上的摇篮》,但我们自小从音乐老师那里学到的西洋的东西,你长期在西方音乐教育过程里面学习到的都是这些,你就那样做。
  本刊记者:可能以前有西方的曲子,西方的方式,你们其实只是根据它填词来唱,其实还是西洋的那些东西,但是你们是把自己原来有的思想的东西挖掘出来了。
  胡德夫:对,听了洋的东西,觉得那好像就是用国语翻版的味道,当然我自己创作时,脑海里有一些英文曲式或是曲风,然后把它变成了自己的歌。我跟杨弦聊过,他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巴比伦》那个专辑。
  被商业机制“遗弃”的音乐教父
  本刊记者:您的第一张专辑《匆匆》是在2005年55岁时出的,而第二张专辑中间隔了七年。您通常会有一个音乐计划吗?可能多久再出一张专辑?我们听说您在准备第三张了。
  胡德夫:其实我第一张和这一张都是意外的,第一张唱片只是录了音,让一个我的歌的声音的作品记录,没想到要出版。第二张本来是一个旅行中碰巧弄的东西,看着像两回事一样,但回来以后就想,何不把它出版发行出来。所以,那不是很强的商业企图,也没有一个专辑系列的企划什么的。
  本刊记者:所以您出歌完全不是按照商业模式计划出来的。
  胡德夫:不是。所以没有那个一年出一张或者两年出一张的计划。第二,我是看到什么事,或者接触到什么人才会写歌的。所以,我不是坐在那里写歌的人,而是一个走动的人。还有,我写歌的方法和装备不是很好,我自己本身不是那种很会写谱,或者善于改进自己写谱方法的人。我是在生活中走着,然后慢慢酝酿出一个故事,我看到一个场景,把它变成一个图面,然后用原住民的咏叹去哼唱,慢慢从嘴里咏叹出来,这首歌才出来。
  本刊记者:您1973年就开始做演唱会了,55岁才出了第一张专辑,我们特别不理解,您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出一张?
  胡德夫:没有,以前你看我们做合辑,之前就没有年轻人出过唱片,慢慢每个人都有唱片出来。但是我们老一代出专辑的人很少,吴楚楚也没有什么专辑,我们只有一个合辑。慢慢民歌,分割了流行歌市场,变成了流行歌和民歌没有什么分别的时候,就是大家认为的那个市场的样子,我们也没有进到那个里面去。那个商业机制也不再欣赏我们的东西,以前我的一些作品也给人看过,人家也来听过,但是没有人有兴趣要出这种东西。一方面不好听,一方面那么多想法在里面,那么复杂。但是,到我出唱片之前,罗大佑就开始不一样了,人家开始觉得音乐后面的故事,或者他写歌的原因变得很重要。所以,我的音乐是和故事一起走的。
  本刊记者:当年的这些战友们,吴楚楚,罗大佑,后来都进入了台湾流行的商业体制,您怎么有这么大定力,就不被他们收编?
  胡德夫:也不是收编的问题,我是疏于、也懒于跟他们打交道,他们也觉得我这些歌硬把它放在商业里面是很难去操作,很难去做的。应该是这样子。
  歌中无爱,身边有爱
  本刊记者:我们听到您的很多作品,基本上都是跟原住民斗争的历史,跟原住民的生活有关,或者是讲人性的,都比较沉重,但关于爱情的东西就特别少听到。我听说,生活中您是一个很重视爱情的人,听说您现在每天都对太太说“我爱你”,看您的心态还是年轻人。
  胡德夫:这位就是我的太太,姆娃。
  姆娃:每天起床、睡觉(都说“我爱你”),每天至少超过20次。
  本刊记者:太浪漫了。
  胡德夫:这难以报答她对我的恩情。
  本刊记者:你们两个是怎么认识的?
  胡德夫:我们第一次见面是2001年,是在台中一个朋友家,那时的我还未脱离流浪生涯,没想到我这副沧桑的面容和简陋的着装反而引起了她的注意。第二次见面隔了一年,在台中的一间酒吧,当时我正在做即兴表演,再次巧遇到她,我就想,哎,这个人我见过。我们两个在一起已经超过十年了,虽然年纪相差20岁,但互相很投缘,尤其是我们对族群和同胞的那份共同的情感。为了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她辞掉了工作,跟着我满世界跑。我们两个人都有光脚不穿鞋的习惯,所以经常就像两个小孩一样打着赤脚四处走。现在我无论走到哪里,姆娃总跟随左右,我烟瘾大,往往一下飞机就要抽烟,她就给我递过来。我在舞台上表演,她在舞台下给我录像,演出快结束时,她就匆匆赶到后台去给我准备擦汗的毛巾。
  本刊记者:你们俩的感情,从你们上次在湖南演出共同唱歌时就让人感受到了。不过,听说私下里,您还挺爱哭的?
  姆娃:是的。他在作怀念母亲的那首《脐带》那段期间,半夜做梦梦到被妈妈打屁股,就像小孩一样哭哭啼啼。
  胡德夫:然后她就会在一旁安慰我。
  本刊记者:他这么一个老小孩,有什么样的吸引力,促使你决定嫁给她的呢?
  姆娃:我倒没有觉得他有多大的吸引力,但他是我遇见过的男人中特别温柔体贴的一个。这不就是很多女性渴望的吗?所以当初嫁给他也没有特别下决心,就是这么自然地就跟了他。
  胡德夫:我们是在认识五年后结的婚。我们两个都是天蝎座,这个星座的人都是互相折磨又互相依赖的。而且天蝎座的特质是靠谈恋爱来认识人生的,别人看起来不怎样的人,偏偏是我的心头最爱。
  姆娃: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很凶的那种人,以前只要他不高兴,马上就不说话了,脸色沉下来,很多人都害怕他,但其实他心很软的,“面恶心善”说的就是他这种人。我们有时也会争吵,但每次争吵之后,他都会主动跟我低头道歉的。
其他文献
如果说发烧了2012年的一整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的余温还没有完全褪去,那么《好声音》里的“好声音”们,就如同一涌而上的浪,在2013年的开头打了过来,激起一片片浪花。新年伊始,“好声音”们都在趁着余温赶紧发片,徐海星也列在其位,发行了自己的首张EP《星海》。早在比赛中就颇受争议的她,虽然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但正式作为唱片歌手进入录音棚还是头一遭,所以在会在回首过往时,也会时而鬼马逗趣、时而忍不住
期刊
《江南style》刚流行没两天,玩家们就玩腻了,马上转为“航母style”,估计我这字还没敲完,又该流行什么“丝带舞(style)”了。  “航母style”也叫“起飞style”,昵称“走你”。近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航母起飞指挥员以半蹲为姿势,右手蜷缩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代表“允许起飞”信号。这一姿势兼手势受到热情追捧和模仿。平日庄重的央视《新闻联播》
期刊
在所有人都以为周杰伦今年终于又有一年不会再出专辑的时候,没想到,2012年的最后几天,人家还是赶着把自己的入行第12年的第12张专辑发出来了。  不管你怎样看待这张华语乐坛2012年的最后一张作品《十二新作》,周杰伦发专辑,这仍是一件乐坛大事,伴随着这张专辑的诞生,歌坛对周杰伦一年一度的拷问又如约上阵。这次上阵的,有老梗也有新料,而最让人意外的问题,不是有没有突破,也不是结不结婚,而是:身为歌坛大
期刊
《中国歌曲排行榜》自1993年诞生第一张榜单,迄今已走过20个年头。这20年,也是华语流行音乐风起云涌、逐浪滔天的20年,第20届《中歌榜》颁奖典礼因此格外引起各方关注。  11月29日,第20届《中歌榜》颁奖典礼主办方公布了年度最受欢迎、年度最佳两大系列共16组单项奖提名名单及四个季度的季度金曲,并首次公布典礼举办地点将移师台北小巨蛋体育馆的重磅消息。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歌手分别“牵手”入场:孙
期刊
10月7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第二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在浙江卫视播出,导师张惠妹组的李琦最终夺得本赛季总冠军,由此,持续了近三个月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式宣告收官。而十天前,湖南卫视2013年度“快乐男声”的比赛也刚刚决出了总冠军,《中国好声音》此时的收官,从某种程度上,也宣告了在国内荧屏上沸腾了半年之久的2013选秀季暂告一段落。  选秀,无疑仍然是今年内地娱乐圈最为热火的一件事情,然而今年的
期刊
小时候的游戏令人回味,但也不乏单调。有一句童谣记忆至今:跟我走,变黄狗;跟我跑,变花猫;跟我飞,变乌龟。本来是小伙伴儿们因为腻烦了小谁谁,看着他屁颠儿屁颠儿地老跟着,便哄笑吵嚷出的顺口溜,各地因为口音方言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版本。虽说没有太多的敌意,但被嘲弄者当时还是有些尴尬的。  《庄子·秋水》里有这样的故事,说赵国首都邯郸的人走路姿态很好看,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非常羡慕,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
期刊
不久前揭晓的第20届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成绩单,将“港台及海外地区年度最佳男歌手”的大奖颁给了曹格。后来据曹格所在的公司少城时代的工作人员透露说,当他们在台北的中歌榜群星演唱会现场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己都觉得非常意外。  而在刚刚结束的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冬季季选的评选当中,曹格在年底刚刚发行的最新专辑《荷里活的动物园》也入选十大,不少评委表示,这是一张让人对曹格刮目相看的专辑,有评委甚至说:“从前的曹格
期刊
从《江南style》泛化到“航母style”走俏,转基因时尚的魅力势不可挡,而且已经演化成了群体性事件。相比这艘靠无聊加速的巨型娱乐航母,什么艺术啦、诚意啦、曲风啦、唱腔啦、版权啦、收费啦等等,无疑都成了远远被甩在后边任其浮沉的小舢板。捷足登上娱乐航母的,仿佛可一下子甩掉“屌丝”、终于遇到“肉丝”,于是无不兴奋振臂狂吼:“I'm the king of the world”“oppa江南style
期刊
谁也没料到,2013年的电影贺岁档竟然赶在年底诸多节日之前就来了。  早先我们脑海中对于每年电影贺岁档的设定,都是从年底圣诞、元旦的时候才开始的。但是,随着今年11月底《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三部大片热映的开启,各大电影院线都迎来了今冬第一个观影高峰。而通观接下来电影上档的时间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紧随其后出现在圣诞节高峰的《血滴子》《十二生肖》《人再囧途之泰囧》,还是正式跨入2
期刊
组合一直是台湾歌坛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说到女子组合,十年来似乎就只有S.H.E.一枝独秀,而SHE又在SELINA意外受伤后便开始单向发展,近日虽又重组发片,显然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味道。直到2011年,终于又有一支女子组合开始引起台湾演艺圈的频频关注,这就是由李毓芬、郭雪芙、宋米秦(韩国)三人组成的DREAM GIRLS,这三位广告模特出身的美女自2011年3月组合成军以来,以“宅男女神”的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