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协商:中国社区的协商系统模式与有效治理趋向r——以天长市“11355”社区协商共治机制为例

来源 :行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l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容性协商概念是从中西学术争论和中国实践困境中提出,并在已有五种理论源流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建构的.作为现代治理新理念的包容性协商扬弃了包容性民主和协商系统论,是在治理中由多元主体尤其是公众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平等表达方式参与协商以解决利益关联性问题的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协商的主体、场所、实体、传播、决策、执行等要素和过程都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在社区协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的群众性表达方式和参与性治理方式.基于对全国第一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天长市“11355”社区协商共治机制的剖析发现,无论是“1+N+X”的协商组织架构,还是“五步五单”的协商议事流程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从国际上最新概括的协商系统六要素出发识别,其社区协商具有整体的包容性.包容性协商既是对西方相关民主模式的超越,也是对中国协商系统经验模式的概括;既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中国一些地方的城乡社区会产生协商共治和有效治理的局面,也将成为我国城乡社区有效治理的模式和趋势.
其他文献
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初具雏形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暴露出短板和不足.究其原因,在应急管理范式变迁过程中,短期内完成了机构改革,但应急管理的制度、主体能力和意愿以及应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日益成为透明的社会.透明社会的人们处于“裸奔”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担忧,我们还有隐私吗?除了我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