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现状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而学习,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能够说明学生愿意学什么的原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贵州省铜仁学院的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日语学习动机调查分析,弄清了当前大学生的主流动机,并提出了一些激发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日语学习动机主流动机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072-02
  
  The Study on Current Motives of Students’ Learning Japanese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He t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Guizhou province Postcode,554300)
  
  Abstract:Learning motivation is one of internal motive powers that improve study directly.It can illustrate why students learn,how hard students learn and why students enjoy learning.Through experimental study,the author research and analysis Japanese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s at Tongren University,Guizhou province,which find out the main mo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The research also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to stimulate Japanese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Japanese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The main motivation;Japanese teaching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而学习,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能够说明学生愿意学什么的原因”。外语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个人因素动机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之一,它受到了众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外语学习动机作了大量研究。这显示了语言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动机不仅激励学生开始学习,而且让学生保持学习行为。大多数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并且“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即诸多因素是以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的。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即使是最好的语言人才,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和语言环境,我们也不能确保学生提高外语水平,不能实现长期的学习目标;相反,一个强大的学习动机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以及学习条件的缺乏。外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采取有效的外语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加德纳和兰伯特就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开始了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然而,由于视角过窄,研究方法单一,二语学习动机研究一度徘徊不前。90年代虽然有所突破,但其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的建构方面,加上中外语言学习环境的巨大差异,国外的研究结果很难在我国外语教育界直接应用。我国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相比国外而言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学者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是引入、介绍和翻译国外的教学和语言学理论,9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到基于我国外语教学背景下的深层思考。实际上,我国学者所研究的外语学习动机主要是英语学习动机,有关大学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在我国教育界尚属起步阶段。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逐渐增多,使得许多人都选择日语作为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尤其是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第二外语都是日语。日语学习的日渐兴起,标志着有关大学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1 日语学习动机调查
  1.1 调查时间及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于2010年3月在贵州省铜仁学院进行。被试者为铜仁学院外语系2006级和2007级英语专业大学生。施测时实际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100%。
  本次调查问卷参照王婉莹在《大学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定量研究》中所使用的部分问卷,和笔者于2010年1月在铜仁学院访谈的反馈信息编制而成,设34个大学生学习日语的可能性动机因素,可分为6个小类:师生关系、学习环境、兴趣、学习目的、成就感、归因;由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Likert的五级量表(A非常同意,B同意,C一般,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上选择一个与自己相符合的分值选项,选A记5分,选B记4分,选C记3分,选D记2分,选E记1分。
  1.2 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SPSS的频数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兴趣排在了首位(平均值为3.48),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之前没有学习过日语,对日语文化有所了解的也是寥寥无几,因此,当他们接触日语了之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对与日语相关的知识充满好奇、产生兴趣,希望能掌握新的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日语的持久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排在第二位的是成就感(平均值为3.46)。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着个体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中乐意去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驱力。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自我素质得到充实,由此而生自信心。尤其是一些英语没有学好的学生,希望能学好日语以弥补英语学习中的失败,并且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日语成绩,有了在英语学习中没有的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不应该有过高的动机水平,也不应该有过低的动机水平,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立适中的成就动机水平。
  排在第三位的是师生关系(平均值为3.41)。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两个基本因素,除了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双方的思想、情感交流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是直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素质,乃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如果教师和蔼可亲、人格高尚,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排在第四位的是学习目的(平均值为3.35)。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结果。学生确立了某种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表现在日语学习中,学生希望通过学好日语来达到自己的愿望,比如是“为了在毕业中更具竞争力”或是“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报以积极的态度、集中注意、克服困难,从而产生教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排在第五位的是学习环境(平均值为3.18)。典型统计材料表明:学习过程中就知识的获职而言,75%取决于学习者的动机、目的性和记忆力,25%则取决于周围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即取决于学习环境给学习者造成的心理上的、生理上的感觉、感知或体验。因此,从大体上说,教育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由提供给学习者的环境所决定。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充分体现了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对学习环境作用的真实写照。
  排在第六位的是归因(平均值为3.03)。人们在进行归因时,往往会有自认为很重要的原因、理由,这些重要的原因、理由主要包含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日语学得好是因为自己有天赋、学不好是因为自己天生没有语言细胞,这种心理暗示使得有些学生逃避责任,不能够正确归因。能够正确归因的学生,除了考虑不可控因素外,还考虑了可控因素,如自己的努力等。
  2 激发学习日语学习动机策略的建议
  任何调查都是从实践中产生,最后又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主流的日语学习动机依次是兴趣、成就感、师生关系、学习目的、学习环境、归因。在日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习动机选择相应的激发策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2.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个人对学习的倾向性,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持续、认真的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学习负担,降低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的策略主要有变化刺激、设疑、矛盾。在课堂上通过文化导入、小组讨论、客座教师等形式创造适当差异的刺激,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找答案,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快乐,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2 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就感
  成就感是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和任务时产生的满足感、获得的一种自我肯定。成就感对于学生而言,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的自信心。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上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成功、没有成就感,那么学生这一学科的学习动机会逐渐减弱至消失,从而影响之后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设置符合他们的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积极性。
  2.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日语教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课堂中,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学理论与实际的协调者,对日语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对日语学习成就的获得起影响作用的教师,主要是指与学生的日语学习行为直接产生关联的担任日语课程教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归因以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
  3 结语
  本调查是针对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其调查对象是英语专业大学生。这类学生有的觉得日语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不愿意学;有的一开始凭借兴趣积极学习,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加上没有自然使用日语的机会,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并最终放弃。这对于担任第二外语课程的日语教师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了当前大学生的主流学习动机,在大量阅读有关学习动机的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已有的动机激发方法,根据现状,分析原因,针对这四所院校的教师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对策,希望这些建议能给广大日语教师带来一些工作上的启示和一些具体的操作办法。
  
  参考文献
  [1] 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琪.日语学习心理与策略[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 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 王晓旻,张文忠.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5(4).
  [8] 王婉莹.大学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定量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3).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探究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58例,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其简单随机分
肝硬化是肝病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而在肝细胞受到损害后形成了窦性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这就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
目的:观察靶向VEGF-hTERT基因siRNA表达载体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裸鼠骨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构RNA干扰腺病毒载体rA-hTERT和rAd-VEGF,单独和联合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MG-
《管子·治国》篇提出了以善为国,必先富民;粟多国富,国富兵强;秋籴以五,春粜以柬;农士商工,交能易作;粟则多,物尽至的思想,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开垦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9月入院的患者130例归为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2015年9月-2016年3月入院的患者132例归为风险组,实施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5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服辛伐他汀及阿司
语音端点检测在语音信号处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分析了传统的能量阈值的端点检测算法基础之上,针对其不足,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减法和短时能量的检测方法。它结合语音增强
永吉县劳动局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积极开展劳动监察工作。年初以来,对县城口前镇内的39户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进行了劳动法实施情况检查,重点
期刊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与苯磺顺阿曲库铵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肌松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