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观课程之初探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深化教育改革、适应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活动。从拓展训练引入职业观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看,提高了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核心竞争力。高校教师应结合国家政策,积极应对青年学生的变化,发挥自身组织优势,依托素质拓展训练,探索出一条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素质拓展;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47-0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发起和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旨在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也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进一步将素质拓展活动引入职业教育课程,精心设计素质训练项目,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成长成才需求,将为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一、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观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脱颖而出,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但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处处受到呵护的教育背景下,走入社会后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很快的融入工作环境,束缚甚至阻碍了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拓展训练活动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1995年走进中国后,短短几年不断发展,倍受推崇,被列为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发起和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从高校教学实践应用看,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大学生个体来看,拓展训练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可以帮助大学生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强化挫折承受能力。从大学生群体来看,训练中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必须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赢。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对团队、对社会的依赖,因此拓展训练能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因此,将拓展训练引入职业观课程体系,必将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激发大学生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二、职业观课堂素质拓展训练实施步骤
  (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学实效
  1.“刷新”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决定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影响教学活动的水平和效果。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即:教育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因材施教;教育的着眼点应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表层的专业知识、中层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深层的方法论知识。教师应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厚积薄发,仅有表层的专业知识必然不够,还必须了解与课程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一般可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在学科对比中相互渗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3.激活教学能力
  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素质拓展活动引入课堂,淡化了教师“教”的职能,尤其考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拓展教师需要承担对参训学生进行情况摸底的调查员角色,同时又是活动开展前对场地、器械、安全等进行布置、检查的质量监督员;既是训练过程的导演又是活动结束后的心理医生和矛盾化解员。只有激活教师的综合能力,才能直接或间接地去引导、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拓展活动效果。
  (二)制订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素质
  1.职业导航计划
  初涉社会的大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很难去确立自己的人生取向和就业方向。据有关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第一年失业率为3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已弱化,且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可通过“职业导航计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选择观,引导、帮助他们合理规范和科学设计职业生涯,并针对如何完善综合素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素质训练计划
  拓展训练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制订适合大学生的体能、毅力、智慧、沟通、协作等能力的计划,能够培养参与者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克服困难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参与者团队意识的培养和个人潜能的挖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训练帮助。
  3.素质评估计划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公正地记录学生个人行为、品德、智育、创造、实践等素质和能力发展,使素质评估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自主性以及权威性,指导学生有效地实施素质拓展。
  (三)翔实安排项目,增强核心竞争力(表1)
  三、继续深入开展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思考
  (一)加强学生对素质拓展活动的认识
  高等院校可创办校级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指导素质拓展计划的指导以及认证。校级素质拓展中心负责整个学校的素质拓展训练。其下,可设立各院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指导、审核本院素质拓展活动。而院级之下是更小的传达机构——班级的素质拓展小组,责任是做好本班级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和申报。对于素质拓展,将活动分为校级、院部级和班级三大类。在活动举办之前,团委组织可通过素质拓展活动申请及时做好网上预告,以便于学生可以广泛地选择参与。   (二)做好讲解培训,重在计划指导
  素质拓展计划包含有申报、认证、授予学分、公示等多个环节,最终通过网上申请获得认证。这个具体的操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专业的培训。鉴于此,就亟需组织安排专业的设计、从事系统操作的人员来进行讲解,让每一位同学真正体会到素质拓展的意义所在,并且最终能够实施每个环节以及熟练的操作素质拓展网上系统。
  (三)大力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
  高校中的共青团、学生会、各级社团应该重点打造和宣传具有时代特色、校园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校园优质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调动参与素质拓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曾举办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内容包括了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不断地让学生去做与专业相关的事情,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青睐。另外,诸如“综合素质一战到底”、“挑战杯”大赛、“团队职业形象展示”等,这些形式丰富的活动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为素质拓展的圆满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媒体联络,大力宣传素拓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应利用媒体非凡的影响力,吸引社会公众对大学素质拓展的注意力,进而取得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理解与支持。当然,高校不应让媒体的积极作用仅局限在宣传报道之上,可以进一步与媒体合作,将媒体引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项目,在活动现场与媒体互动,再由媒体播出大学生素质拓展专题类节目,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的同时,也将为素质拓展活动的广泛开展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方式的拓展活动,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例如部分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或提供赞助金,为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立足于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的拓展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现代科技人才必备的素质有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地拓展自身素质的良好风气,促使大学生更早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蒿鹏,梅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3).
  [2] 刘妍.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育创新型人才[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3] 郑钻科.浅谈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现状与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8).
  [责任编辑 杜 鹃]
其他文献
参选资格被取消“人造美女”要讨“选美权”5月21日下午,杨媛接到2004环球洲际小姐北京赛区组委会通知,由于有证据表明她是“人造美女”,她被取消参加决赛的资格。由于此次选
“浙商”现在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他们受到市场的欢迎,受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捧,但在许多财富故事中,大量浙江商人又成受伤害最多的群体, 尤其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强权中,
绩效管理注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通过提升个人绩效实现组织绩效的提高,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分析结果是实施绩效管理的依据;绩
<正> 环形零件的辊压成形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以及各种车辆的轮辋生产中。下面以15马力拖拉机后轮辋为例进行分析。工件如图1所示。工件要求圆角处不得有任何裂纹,减
有人愤愤然地质问张淑琴“全国有那么多好人的孩子、孤儿、失学儿童你不管,为什么偏要管罪犯的孩子呢?” 人们把对烈士的敬佩、感激之情转移到烈士子女身上,同样,也把对罪犯
【正】 就在记者采访完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的第二天,即9月6日,东海分局的同志打来电话,说有一件事情你一定感兴趣,是关于海洋预报的一个突发事件。一个电话吊足了记者的
只看GDP、只看“政绩指标”而不计算资源消耗,不怕高耗能、高污染,不管可持续发展,只怕“乌纱帽”不够“高”。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这种“政绩观”充分体现在政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