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民族元素探究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是唢呐独奏曲的改编曲。本文从此首作品结构与和声、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探究了这首作品中的民族元素及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特征,可以说从音乐语言的民族色彩及所体现的音乐美学原则,挖掘其特有的气质和神韵,寻找民族音乐文化精髓。
  [关键词]民族元素;结构;旋律;节奏;音色
  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又名《百鸟音》和《百鸟语》,原是一首鲁西南吹打乐合奏曲。后来唢呐演奏家任同祥等将其整理改编成了唢呐独奏曲。此曲在原唢呐曲旋律律动和百鸟和鸣的音乐基础上,保留了原曲的旋律特色,插进了豫剧的音调,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与和弦作为伴奏基调,综合运用了钢琴这一乐器所特有的技术性和表现力,以钢琴丰富巧妙的演奏技法,再现了原曲的爽朗活泼、简朴粗犷、幽默诙谐的音乐特点,并且通过装饰音、倚音、颤音、琶音、泛音、不协和音、变化音等手法,模拟鸟鸣和民族器乐吹打的音响色彩效果,将百鸟争鸣的欢跃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下面我从此首作品的结构与和声、旋律、节奏、音色等各方面进一步探究其民族色彩的音乐元素。
  一、民族结构与和声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
  《百鸟朝凤》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带前奏与尾声的AB循环体结构,属于衍展体结构,是在北宋的“唱赚”和“诸宫调”中有一种“缠达”的结构形式基础上整体布局的。在音乐结构上全曲分为两个部分: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部分(插部)。旋律部分有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的特点,模仿部分是模拟各种鸟叫声。此曲调式上运用A宫系统的E徵调式,以加变宫的六声调式为主,符合中国民族调性特色。
  全曲共有五段,中间插入两处鸟鸣声和一处蝉鸣声,内容分别是“春回大地”、“林间嬉戏”、“莺歌燕舞”、“欢乐歌舞”、“百鸟朝凤”,各段落间的衔接、转换则极富逻辑性,自然而紧密,环环相套,一气呵成。
  此首作品的和声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和声功能和民族的色彩和声,彰显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和声语言。一方面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高低音声部大量运用二、四、五、八度音程及和弦,模仿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大小二度模仿民间打击乐的尖锐音色。例如第88小节起,整个音乐由左手模仿笙的演奏效果以分解五度(单音和四度叠置和音)的交替作为伴奏铺垫,从之前的热烈欢快进入了舒缓宁静中,空静清新的森林里出现了自由的鸟鸣声,野鸡的叫声;第107~114小节、蝉鸣声第233小节及至各种鸟鸣声的出现,乐曲在急速的八度和弦同音反复中被推向了百鸟和鸣的高潮,演奏出了乐队的混响效果把这种传统音乐常用的和声运用的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运用了小二度倚音和倚音“经过音”式的和声进行,在六声调式上加入一个特征性音即清角和变徵之间的游离音,表现了河南豫剧中的典型音调,体现了中国特殊的和声色彩。
  二、民族节奏旋律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对指法、演奏方法和音高虽然有明确的标记,但在节拍方面却有“拍可无定值”的这一说法。这种说法体现在自由拍子当中,是要求乐曲的节奏按乐曲的风格,演奏者的情绪及表达的需要来决定,从而给演奏者留下极大的创造和发挥的余地。
  此首作品的节奏是固定的速度标记和自由的速度标记并用的写作手法。当此曲为无节拍的散板节奏时,标以Piacere(随意处理)记号,Tempo rubato(弹性速度)如第186、233小节。还有在一些短小的段落大量运用速度变化记号,如 menomosso(稍慢)、rit(渐慢)、allargando(宽广的)等等,速度变化使旋律错落有致。另外结尾段中的急板还运用了中国戏剧中“眼起板落”、“紧拉慢唱”的特殊节奏,采用轮奏的演奏技巧,模仿民族打击乐,从双手单音到轮奏,到双手和弦轮奏,双手八度轮奏,造成强大的音乐动力,把全曲推向了高潮,这种多次运用同音重复的手法,使乐曲在平静中达到力度高潮,是中国民间音乐常用的一种制造高潮的手法。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节奏与东方音乐脉动。
  三、民族旋律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
  此首作品的旋律写作是以传统音乐常用的五声调式音阶为基础。乐曲第二段旋律元素主要来源于河南地方剧种豫剧。豫剧即河南梆子,是流行于河南、山西、陕西一带的传统戏曲剧种,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句法,运用呼应、对答、重复特点的写作手法使音乐主题形象生动、活泼、欢快、鲜明,体现了北方人鲜明的个性,质朴劲道的特点;另外此曲在鸟鸣乐段上运用了多种装饰音、倚音、颤音、琶音、泛音;音区的对比与力度的变化;民族特色的四、五度和弦以及借鉴民族乐器的多种奏法,丰富并发展了旋律线条。在完好保存古曲原有的旋律基础上,旋律发展中运用了大量的重音后置、切分节奏型,巧妙地运用了休止符和明显的力度标记,模仿了豫剧中的鼓点节奏,充分表现出戏曲的气韵和声韵。勾画出清新淡雅的格调,同时把唢呐那开朗、活泼、幽默的个性和渲染音乐气氛的能力刻画得入木三分,将百鸟争鸣的欢跃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凸显了东方的音乐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音乐韵味。
  []四、民族音色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
  音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表现因素,其多样性首先体现在品种繁多的民族乐器方面。此作品模仿了唢呐、扬琴、小鼓、大锣、笙等多种民族乐器、并巧妙运用装饰音来表现各种民族乐器弹奏出百鸟的各种叫声,例如黄鹂鸟、鹧鸪鸟、黄雀、小燕子、百灵鸟、鹁鸪等。
  例如:第17~20小节中音区重复唢呐旋律,左手模仿笙的低音声部;第21~24小节高音区又再度活跃奏出唢呐的声部,采用小二度装饰音模仿唢呐微分音的效果,形象表现原乐曲效果的同时,增强了乐曲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第51~60小节,第64~74小节左手伴奏部分在模仿笙的和音伴奏的同时,也代表了密集的鼓点伴奏;第88小节起,整个音乐由左手模仿笙的演奏效果以分解五度的交替作为伴奏铺垫,从之前的热烈欢快进入了舒缓宁静中,空静清新的森林里出现了自由的鸟鸣声;第107~115小节是模仿野鸡的叫声;从第115小节开始,整个音域上移至高音区,有如黄雀、小燕子、百灵鸟等小鸟的鸣叫;从162小节开始,布谷鸟和小鹊的叫声若隐若现;音乐从174小节进入了第二次自由鸟鸣的段落,是黄鹂鸟的叫声;第186小节由中音区悠长的旋律奏出,诙谐流畅,模仿了鹁鸪浓重的喉音;第203、205小节右手中的八度模仿扬琴的八度散打,声音跳跃性强,第233小节再现鸟鸣之声,一连串复附点半音颤音的自由发挥,模仿了唢呐用花舌音发出的蝉鸣声,别有一番风趣。
  此作品在钢琴的不同音区用不同的音量模拟鸟鸣和民族器乐吹打的音响色彩效果,形成典型的民族风格与韵味,这也是钢琴艺术民族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从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多种民族音乐元素的的探究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特征和这首作品民族风格音乐语言的运用,促进钢琴作品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对演奏者正确把握此作品的演奏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对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精神与发展中国钢琴音乐民族乐派有着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卞萌.中国钢琴作品系列——钢琴名家教名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赵晓生.通向音乐圣殿[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3]朱国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艺术探索. 2011(8).
  [4]魏廷格.中国钢琴名曲30首.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对福建省不同经济发展地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和运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1)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农民收入较高,乡镇卫生医疗条件较好,业务量较高,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备了客
抓管理,促发展,全面推动我市妇幼保健工作四川省简阳市妇幼保健院(641400)黄全冰县级妇幼保健院是该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中心。多年来由于政府财政投入过低,给妇幼保健
论述当前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的政府投入减少、经费短缺、设备陈旧、疫苗质量差、管理方式落后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今后,特别是监督体制改革以后,计划免疫的管理方式、检查方法和疫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上读您童真的灵性年少的志趣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上读您沧桑的岁月蹒跚的步履啊 祖国 读您千遍万遍真诚地读您您永恒的尊严与神圣是我永远读不完的敬意
音乐教育有专业音乐教育与非专业音乐教育之别,非专业音乐教育亦可称基础音乐教育或普通音乐教育,主要指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国民音乐教育之一种(国民音乐教育又包括家庭音乐教
在对人工神经网络和转子动平衡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转子动平衡领域的方法。文中对网络拓扑技术应用于转子平衡领域的方法。文中对网络拓扑结构的
人工神经网络在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常用的反向传播算法存在着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对初值要求高的缺点,给故障诊断带来不便。本文提出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人工神经
本文给出一种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数字仿真的新方法,作者放弃了大多数文献一直沿用的由简化基本电路回路电压微分方程求解开关磁阻电动机磁链与相电流的方法,直接由相绕组电
本文以医生素质为出发点,在医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医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患者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引导医生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认识,转变服务职能观念,充分认识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