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铁路测量的基本要求及实践探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铁路测量工作的要点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如何进行铁路测量进行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测量;铁路;轨道;桩点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步演进,铁路成为了远距离沟通运输的主要途径,同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原因都促进了铁路建设的发展。为了确保群众出行顺利,必须控制铁路建设质量,其中铁路测量是最重要的建设环节之一。
  2.测量铁路测的要点和要求
  铁路建设属于大型公共交通建设项目,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贴路建设的重视不断提高。为了确保铁路建设可以顺利開展,在进行铁路建设时,首先必须遵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铁路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测量两分成高空与平面两种测控网。根据不同的测量目的,一般将测量分成运营测量、维护整修测量、施工建设测量等[1]。在进行铁路的平面测量时,测量操作网络要按照不同的等级划分测量网、在进行高空测量时,测量操作网络应划分了两个层级进行布置。先布置基点测控网,再布置铁轨测控网络,让铁轨的设计、维修和建设施工能建立高基准基础上。在国内进行铁道建设必须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拟定建设方案、初步测量铁轨、初步规划设计铁轨、定测铁轨等。
  设计测量方案指的是,制作与铁路建设地点吻合的地图,并根据地图对铁路建设进行初步规划,并制定建设方案。初步测量是指对计划修建铁路的低端进行实地考察、勘测,为铁轨设计提供详细水文、地质等资料,并将考察资料制成详细带状地形图。初步规划设计铁轨指的是在详细地形图上规划铁轨中轴线的建设地点,并确定修建铁轨的相关施工技术要点,例如确定轨道的最小弯曲圆弧半径、最大坡度等。定测铁轨指的是根据设计方案中确定的中轴线,对铁轨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断面进行量度。而铁路的施工规划设计指的是,按照铁轨定测环节勘测所得的数据信息资料,设计轨道全程和分段工程。
  3.铁路建设测量程序与方法
  3.1轨道建设初步测量
  轨道建设初步测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安插红白旗;(2)进行轨道水平量度;(3)量度轨道高程;(4)测量轨道修建地地形。下面笔者总结自身铁路建设经验,对以上几个初步测量步骤进行详细分析。
  3.1.1安插红白旗帜标注
   按照铁路轨道设计方案决定铁轨的详细路线,通过计算机CAD设计软件对设计图上的重要位置进行坐标标注。接着,在修建铁轨的实际施工地点运用GPS系统决定轨道的修剪方向及大致地点。然后在铁轨建设的关键点上安插红白旗。在GPS确定的轨道建设路线上,有许多的笔者路径和转弯点,用红白旗标志对这些轨道关节点进行标注。插旗的目的是为了给轨道水平方向的测量提供方向提示[2]。
  3.1.2初步进行轨道水平面度量
  运用GPS系统对轨道进行水平方向量度。以30km为间隔联合测量铁轨位置和国内大地点,在测量时要特别注意GPS坐标及投影位置的变更。
  3.1.3量度铁路轨道的高程
  初步测量轨道的高程时,首先要沿着铁路安设水平基准点,构建轨道的高程测量网络,然后测量并确定轨道路线的引导点。初步测量轨道高程时,必须处理好加桩度量及水平基准点度量。通常,在安设轨道的水平基准点时,两个基准点之间要间隔2km;量度水平基准点的高程时,需要跟国家制定的水平基准点进行联合度量,每间隔30km度量一次。联测一次并形成附合水准路线。通常一般铁路水平基准点的高程度量标准需要符合四等,在测量高铁水平基准点的高程时,测量准确度必须达到二等。在量度铁路水平基准点的高程时,一般使用GPS系统进行测量。
  3.2定测轨道线路
  3.2.1标注轨道线路的具体位置
  轨道的建设路线常常会受到地理条件变化、地质运动、铁路技术、社会经济形式等因素影响而修改方向。为了确保建成的轨道路线圆滑顺畅,在更改线路方向的两处邻近笔直轨道之间需要运用弧形铁轨进行串联,这样的弧形就是平面曲线。这种线条的弯曲弧度各不相同,按照弧度可以将曲线分成缓和型与圆型。缓和型弧线轨道主要修建在笔直轨道与圆形轨道之间,是两种轨道的过渡路径。而圆型的弧线轨道通常具有相等的半径。在建设轨道的主干线路时,在所有的平面弧线轨道撒谎能够都要连接缓和弧形轨道。在修建轨道的施工地点进行位置标注,是指把许多的标注桩安设在轨道的中轴处,这些作为表示的桩就叫做中轴桩。
  3.2.2度量轨道的中轴线
  在定测轨道这一测量阶段,度量铁路的中轴线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测量中轴线主要是将CAD软件制作的铁路建设地形图对照实际地形将地图上的轨道路线在地面上进行放样,再使用标注桩体对放样路线进行标示。在对设计线路进行放样时,要把设计图纸中的线路交叉点之间的笔直轨道线路放样到实际施工地面上,然后给据笔直路径以及弧线路径安设中轴桩。在放线时要将轨道中轴线笔直路径的定位桩根据图纸安设在地面上确定轨道中轴的修建地点。
  3.2.3度量轨道的高程
  与初步测量一样,在定测环节也需要对轨道的高程采取测量措施。度量轨道的高程主要是测定轨道的中轴桩及水平基准点的高程。在度量轨道水平基准点的高程时,要顺着线路进行水平基准点布置,并对布置的基准点进行量度。在定测轨道这一环节中,水平基准点的布置及度量不能脱离初步测量时布置的基准点。通常两个水平基准点之间需要间隔约2km。如果轨道建设需要经过桥梁和隧道,并且桥梁的长度超过300m,隧道的长度超过500m,就需要在隧道和桥梁的两边出入口安设水平基准点[3]。
  3.2.4度量轨道横向截面
  在测量轨道的横向截面时,首先要对中轴线上定位桩所在处地面的不平坦情况进行测量,并根据比例尺将测量的数据绘制成轨道的横向截面图。横向截面图对铁路建设有很大的作用,在设计轨道路基截面、估算土方、路基建设施工等环节都需要使用轨道的横截面图。在测量轨道的截面时需要制定量度的宽度和测量间隔,这两项数据需要依据实际地质条件及地理形态决定。通常要在轨道上地形起伏较为显著的地段和百米定位桩处进行截面测量。度量轨道的截面可以选择的方式较多,可以运用电子仪器进行全站测量,可以用GPS系统测量,还可以运用水准仪测量横截面。
  3.2.5对弧形轨道进行放样
  通常在中慢速铁道及专线铁道中会有两种弧形轨道,其一是缓和弧线型轨道,二为圆型轨道,在铁轨的主干线路中一般使用的事缓和弧形轨道。一般可以通过CAD软件对弧形轨道进行放样,整理归纳放样资料数据,同时还可以运用全站仪设备和GPS系统对弧形轨道进行放样[4]。在对圆型弧线轨道进行放样时,要注意控制好轨道的圆点、圆轨中间点以圆直交接的转换点位置。缓和弧形轨道位于笔直轨道和圆轨之间,是直轨过渡到圆轨的交接部分。
  3.3轨道施工建设测量
  3.3.1再次对轨道路线进行测量
  在完成铁路地基施工后需要再次对轨道路线进行测量。此处的线路测量使用的方式和定测铁路阶段的测量大致相同。在对轨道路线进行二次测量之前,负责路基施工的企业要对轨道线路测绘的相关文件、图纸等资料进行详细的核对与检查。在进行二次测量时,如果发现定位桩点出现移位、丢失或毁坏,必须立刻对桩点继续修复,二次测量的数据应该尽可能接近定测阶段测出的数据。
  3.3.2装设轨道护桩
  在设置轨道的护桩时,要把护桩安设于方向线和轨道路径的交叉节点上,通常方向线和轨道路径相交的夹角大小在60°-90°内。路径每个方向需要安装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护桩,当其中某个护桩无法正常使用时,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护桩对轨道的方向线路进行控制。在安设方向线护桩时,需要把全站仪安装到铁路中轴线定位桩上,在确定了方向之后,将远点作为基准,通过正倒镜设备对护桩安设点进行定位,接着对轨道路径和方向线相交的角度进行测量,并量度出每两个护桩中间的间隔长度。为了方便在需要时可以快速找到安设的护桩,技术人员应该将护桩安设的具体位置标注在图纸上并配以文字描述。在确定护桩的安置点时,应避开铁路施工区域,防止施工操作损坏护桩。
  3.3.4路基施工完结时进行竣工量度
  在轨道路基建设完成之后,于安装轨道之前,要再次测量轨道的路线。竣工时路线测量是为了确保轨道的中轴线准确,并且这次测量会作为安装铁轨的根据。同时,此次测量可以对铁路的路基质量进行检测,测量轨道的中轴线、横截面、高度是否于铁路设计相符。在度量中轴线时,按照中轴桩把重要的位置控制点安设到建成的路基地面上,将轨道的中轴线连通起来进行统一测量。在对铁轨进行连通量度后,轨道的中轴线定位必须尽可能与铁路路基和轨道实物的宽度相符。在对轨道的中轴线进行度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GPS系统测量或用电子仪器进行全站量度。在完成地基建设进行铁路高程量度时,要用混凝土建设固定的水平基准点或把水平基准点往建筑物处转移。两个水平基准点之间要间隔2km,并确保与定测阶段的基准点间隔相同[5]。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铁路是十分中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承担着远距离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必须控制好铁路建设质量,才能为社会大众提供安全、高效的铁路交通运输条件。做好铁路测量是确保铁路建设质量的重中之重,在测量工作中任何差错都有可能造成铁路在投入使用后出现严重的损失和伤亡。为了保障铁路建设质量,让人民群众可以放心地乘坐火车,本文笔者对铁路测量的要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介绍,并介绍了测量铁路的技术方法,希望通过本文,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參考文献:
  [1]孙学敏.GPS测量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J].陕西煤炭.2011,(03):12-13.
  [2]付慧敏,胡雄杰.轻轨运输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科技信息.2011,(15):54-55.
  [3]张延杰.GPS测绘技术在道路测量的发展前景及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2,(18):107-108.
  [4]钟少波.基于矿山地形测量案例的RTK一体化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08):89-90.
  [5]王梓曳.浅谈GPSRTK技术在铁路测量中的应用[J].华章.2010,(08):42-43.
其他文献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路桥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和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它的技术及质量都被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对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的控制仍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控制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质量控制的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路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最近这几年,路桥工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
期刊
摘要: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灌浆技术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灌浆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随着人们对灌浆技术的研究,当前有很多种类的灌浆技术,我们应该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灌浆技术,进而使得灌浆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灌浆施工;水利工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灌浆技术的基本施工原理  1、分段施工  分段灌浆的施
期刊
摘要:我国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建设,其中加固防渗防裂问题一直是相关的工作人员重视的问题,其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灌浆法在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灌浆法;公路桥梁隧道;加固;原理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一、灌浆法的基本原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灌浆法主要是对公路桥梁隧道基础进行加固,应用的主要原理包括气压、液压和电化学原理,浆液在压力作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内涝风险逐渐加剧以及公众安全需求日趋迫切,关于校核室外雨水管网排水能力方法的探讨也日益被关注,本文将针对当前我国城市雨水内涝日趋严峻以及社会安全性需求高涨的形势,提出了基于系统风险的校核室外雨水管网排水方法以及有关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设计的相关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分析管道实际水力坡度及检查井内水位高度,对雨水管网排水能力进行校核的简化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对我国校核室外雨水管网排水能力方法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声波透射法的检测原理出发,介绍了灌注桩声波透射法现场检测三种方法:桩内跨孔透射法、桩内单孔检测法、桩外孔透射法的检测过程、适用范围、及现场检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跨孔单孔旁孔  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建筑工程项目也随之越来越多。作为建筑基础部分,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
期刊
摘要:现代化办公建筑作为城市美化的代表性建筑物,正向着灵活、智能、高耸、综合的方向发展,从项目的初步规划到整体设计,再到着手施工,有很多工序仍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本文主要对现代办公建筑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建筑;办公建筑;建筑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化办公建筑设计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从产品规划到具体设计,再到市场培育,目前仍在摸
期刊
摘要:朝着基层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方向前进的新一轮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层次的需要。对于一个政府为主导发展型国家而言,制度合理化建设至关重要;对于一个国家健康、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也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基层执法 思考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一、呼吁设立基层综合执法管理机制的原因  1、现行基层执法管理机制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和组织协调的难度加大。  从规
期刊
摘要: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技术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光纤通信技术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在以及未来光纤通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字:光纤通信、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光纤即为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通信是
期刊
摘 要: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绿色能源,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电池板单晶硅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光伏行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人类开采不可再生能源的脚步日益加快,使得这些化石能源
期刊
摘要:广播电视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能否顺利稳定的开展,关键在于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好坏。尤其是决定了广播电视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的质量,一定程度上还涉及到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以及应用进行分析,并尝试性提出个人拙见,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 接地技术 系统   中图分类号:TU248文献标识码: A  目前,现代电子设备中已经广泛采用接地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