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让语文实践走向深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taco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们组的几位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开展课堂研讨活动,半学期过去了,共听了20余节语文课。纵观我们一线教师的常态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第一,许多学生整堂课都游离于文本之外,即使有时书读得很有感情,也给人一种拿腔捏调、“虚”情“假”意的感觉。第二,教学目标不明确,以至于课堂教学思路不清晰,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钻“迷魂阵”。课后,学生回忆上过的课,模模糊糊,一切都如过往云烟。第三,几乎堂堂课都有的教学环节:画句子,标词语,读书感悟,交流读书收获。能真正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学生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其余的呆呆地坐着,似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种课堂教学局面呢?翻开听课记录,对一个个教学流程进行剖析,不难看出,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思维得不到激活,情感得不到提升。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如何尽快地走出这些教学阴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文词相连促进学生对词语的深度把握
  
  案例1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片段)
  出示: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师:“大逃亡”是谁从何处逃向何处呢?不知道的同学请读一读下文。
  生:“大逃亡”是火星气体都逃向太空了。
  师:火星气体为什么要集体大逃亡呢?(大多数学生无可适从)
  师:请你们读一读上文想一想。(学生急忙读书)
  生: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起逃向太空。
  师:同学们理解了“集体大逃亡”。请你再小声读一读这句话,透过这个词,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学生读书)
  ……
  师:同学们太会想象了。是呀,作者用“集体大逃亡”这个词语赋予了火星气体以人的性格,让我们不但形象地体会到了火星表面液态水蒸发变成的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赏析
  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词语教学不是蜻蜓点水般简单肤浅,而是扣住“集体大逃亡”这个词带领学生沉入文本的大背景中潜心体会,尽量把词语教“厚”,学“丰”。第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用两个问题二度追问,引导学生读上文,读下文,深入体会词语的内涵。第二,激活想象,丰富词语的形象。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言语表现。因此,该教师把学生引入词语和语句共同表达的意境之中,启发学生由一个词语想开去,到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再用语言描述脑海中的画面。这样,词语表达的意思就立体起来,生动起来,形象起来了。
  
  二、文本开发促进学生对语句的深层理解
  
  案例2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在大海中永生》教学片段)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个别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了这一段有个疑问,为什么文章只说了这四个方面?
  师:从这四个方面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邓小平爷爷……(答不出来)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小平回眸应笑慰,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也许……(范读)
  师:你此时又想说些什么?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会说 ;也许……
  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学生写话后交流)
  生:祖国人民会说:邓爷爷,是您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祖国社会繁荣,人民安康,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谢谢您。
  ……
  师:孩子们,你们道出了人们的心声,这哪里是在送别伟人,分明是在歌颂伟人的丰功伟绩呢。(师生配乐读句子)
  师: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生接读)
  赏析
  教师出示的这段文字即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为对小学生来讲,邓小平的事迹是完全陌生的。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该教师采取三读文本的方法。第一步是初读:谈疑问和读懂了什么。试想,如果我们教师让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只停留在这一步,那么课堂将是怎样的状态呢?学生也许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或浮光掠影,不着边际;或找出课文中的几个句子,一读了事……如果由于教师急于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不重视文本细读,将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极个别学生体验肤浅、空洞。第二步是赏读:教师对这段语言文字进行二度开发,恰当地加上邓小平对自己一生事业的回顾。这样,为学生理解的盲区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让学生明白了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邓小平,“一国两制”政策让香港、澳门安全回归,还有邓小平对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企盼、对世界的影响,解决了学生初读时提出的问题。只有让读者亲密地接触作品,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获得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第三步是写话诵读。这四处写话练习是教师对文本的三度开发,目的是借学生之口道出祖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世界人民的心声,更是对伟人的赞颂。同时,“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三个层面的教学,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知不觉中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了文本,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当他们提起笔时,思维起波澜,情感生灵光,自然就笔下生花,灵性四射。师生对话时都争相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感情朗读情真意切,背诵起来也就水到渠成。
  
  三、披文联想促进学生情感的深刻提升
  
  案例3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二泉映月》课堂教学片段)
  出示: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师: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能突出表现阿炳的坎坷经历呢?
  生:早已、双目失明、卖艺度日。
  师:请大家抓住这三个词语用朗读来表达阿炳悲惨的命运。
  (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着这段文字你能想象一下阿炳沦落街头,沿街乞讨,卖艺度日的情景吗?
  出示三种情境:
  1.在一个寒冷的冬天……
  2.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3.一天早上,阿炳生病了……
  生1: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纷纷,寒风刺骨。衣着单薄的阿炳躲在墙角里瑟瑟发抖。他双手紧紧地抱着胡琴,突然听到有脚步声,赶紧用他那冻得发红的手哆哆嗦嗦拉着胡琴。突然,一个雪球正好砸在他的脸上。阿炳摇摇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师:此时此刻,阿炳只能——
  生:(齐读)深沉地叹息。
  生2: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阿炳正坐在石凳上拉着胡琴。突然,狂风大作,不一会儿,就下起来倾盆大雨。阿炳赶紧收拾东西回家,他一不小心没拿住胡琴。胡琴被风刮走了,他在雨水中摸爬着,摸爬着……可怎么也找不到,阿炳哭了。
  师:此时此刻,阿炳只能——
  生:(齐读)伤心地哭泣。
  生3:一天早上,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头昏沉沉的。阿炳对自己说:“我不能倒下,我有美丽富饶的家乡,还有酷爱的音乐。我要坚强地活下去!“说着,他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吃力地拿起二胡,摇摇晃晃向大街走去。
  师:此时此刻,阿炳在——
  生:(齐读)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
  赏析
  情感,是提升课堂的力量,是课堂焕发生命光彩的主旋律。那么,课堂上如何提升学生的情感呢?本教学片段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首先是抓住三个词语:“早已”、“双目失明”、“卖艺度日”指导学生读句子,然后创设三种特殊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阿炳的一个个悲惨遭遇,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的脑海中清晰起来,让阿炳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加细腻起来。这样学生就走进了阿炳的内心深处,与阿炳的心灵产生了共鸣,从而深刻地领悟到他的“深沉叹息”、“伤心哭泣”、“激愤倾诉”、“倔强呐喊”的丰富内涵。学生在对阿炳可怜、同情、钦佩这一情感不断爬坡的过程中,从阿炳身上汲取了力量,学会了正确地看待挫折和不幸,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堂上,如果我们教师能引导学生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深度把握,对重点句段深层理解,那么,语文实践就一定能走向深入。只是,“文词相连”、“文本开发”、“披文联想”是众多策略中的“三个代表”,还有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去开发、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人们将“语文”理解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出口行云流水,落笔铿锵有致”,把文字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恰到好处,便可以出口成章了。这几乎是所有孩子梦寐以求的。但是,把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指导、疏导的作用。许多教师在新课程要求的角色转换中还没有及时跟进,这里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发挥主导作用的尝试,以期抛砖引玉。    一、在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提高上引导,是为导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态度积极、久而不厌、心情愉快地接近它、学习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兴趣在一节课内会随着教学内
1934年,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由林语堂在《人间世》杂志上发表之后,受到上海左翼作家的指责。之后,一直没有作打油诗。1940年,他却重新开始写打油诗,应该说实在是出于不得已。19
童年是一束芬芳的花朵,应该让孩子感到快乐。但事实上,不少孩子的童年是在繁重的作业的陪伴下度过的。孩子没有愉快的童年,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咬着笔头思考,不知如何下手。看到作文题目,孩子无法在脑海中捡拾起与之相关的素材,也就无法写出妙笔生花的作文。  体验是需要孩子亲身经历的。余秋雨先生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孩子写作文的过程就是心灵与花鸟虫鱼等世间万物进行对
一周两节的作文指导课,往往会被很多教师忽视。他们把最重要的作文指导由细变粗、由详变略、由长变短,就怕学生来不及打草稿、誊写。殊不知,每册教材上安排的习作类型都是我们学生最常见的,也是最经典的,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作文指导课,将不同类型的习作写法给学生讲透彻。可惜,编者有心,一些教者却无意。每一次的作文指导课,我都是花了很多的精力,从学生的习作水平到教法等都具体考虑。诚然,写作求的是无法,可是,在学生刚
对2009年调查勘探的潮阳新坡遗址及发掘情况做了全面介绍;将此次勘察的遗址、遗物配以真实图片进行详细的分析。新坡遗址的发现,将潮汕地区有人类居住、劳动的历史上溯到4000
根据高分子分散剂作用机理及结构设计原则,以马来酸酐(MA)、聚乙二醇200(PEG200)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原料,以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通过半酯化及溶液聚合反应制备出低相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