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来源 :中国乡村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深入了解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前的真正心理体验,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9月该院住院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5例,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和质性研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5个主题:疾病的认知障碍、手术期望值高、自我形态改变、经济压力大、渴望接受专业指导。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术前会出现各种心理现象,患者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就应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全面的健康教育,鼓励共同参与决策,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胃肠减压术是将胃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连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在负压及虹吸原理的作用下使胃内容物引出体外的一种方法,以达到降低胃肠内压力,减少胃肠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部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的目的[1].胃肠减压术的护理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普遍,笔者总结我科发生的1例经鼻行胃肠减压术后引流减压效果不佳致患者急性胃扩张的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与对策.
期刊
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进入持续常态化防控阶段.我院是宁波市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增设儿童专科发热药房24小时工作.人员是从门诊抽调,高频次的夜班轮转给原本人员紧缺的药房带来极大挑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使药师身心疲惫.药师与患者之间传递就诊卡和纸质发票、用药交代时近距离接触及发热环境中病毒气溶胶的存在都极大增加了药师感染风险.
期刊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多发疾病之一,其防治是临床难点。外科手术虽然能解决梗阻的症状,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因手术后腹腔粘连再次梗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固定排列术,为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提供了新思路。经肛肠梗阻导管的使用,为左半结肠恶性肠梗阻手术切除肿瘤后直接一期吻合肠管提供了可能,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且需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肠梗阻导
番木瓜为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的果实,别名有木瓜、广西木瓜、木冬瓜、木土瓜、番瓜、番蒜、青木瓜、石瓜、乳瓜、蓬生果、万寿果等,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台湾等热带、亚热带省(区)皆有种植,素有百益果王之称,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鲜用或切片晒干.生食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果实和根、叶、花均可入药,未成熟果实可切片炒食或炖肉、制作药膳服食;成熟果实可直接食用或加工成果汁、果酱、糖浆、果胶、冰淇淋、果脯、果干、蜜饯等食用;青果因含果胶可提取制成木瓜果胶.
期刊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教学法在实习护生锐器伤防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该院手术室的实习护生7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6人与观察组3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虚拟现实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锐器伤防护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锐器伤自我防护行为得分及对虚拟现实教学的认可度.结果 观察组锐器伤防护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锐器伤自我防护行为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虚拟现实教学法有较高的认可度.结论 虚拟现实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锐器伤防护理论与操作成绩和对课
医院病房作为公共区域,卫生间需要保持干净、整洁、无味,这也是广大患者、陪护及医护人员对病房环境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患者对医院环境满意度的其中一项,也能提升医院的形象.但目前诸多医院病房卫生间在设计上往往无窗,不能直接开窗通风,只能依靠排风扇换气,使用者如厕特别是解大便后,臭味不能快速消除.茉琳[1]认为,坐马桶让身体和有毒物质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时间长了,这些毒气会进入人体内,严重的还会引发痔疮、肛门炎、慢性阴道炎,甚至是宫颈癌等妇科肿瘤.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除臭马桶,自2020年10月应用于我院普通病房
期刊
临终关怀已成为护理晚期癌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1].难治性癌痛指由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相关因素导致的中重度疼痛,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1周,患者疼痛缓解仍不满意和(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2].我院收治有难治性癌痛的晚期肺癌患者1例,通过给予临终关怀精心护理,让其生活有品质,生命有尊严,让家属安心.
期刊
目的 分析奇异变形杆菌致儿童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8—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486例,对其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收集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6份腹泻粪便标本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49株(10.1%),感染主要集中在幼儿期、学龄前期(77.6%),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95.9%、87.8%血平板上呈现β溶血及“迁徙”样生长;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达98.0
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出率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显著,治疗手段丰富。但是,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异质性,复发转移依然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疗效仍有待提高,亟需对其生物学行为展开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组学(体细胞拷贝数变异、基因组
翻身床是一种治疗床,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防止创面长时间受压,促进创面干燥,便于肺部护理及处理大小便,利于观察创面及清创换药,保证植皮术后皮片的存活[1]。翻身床由上下两个床面组成,上床面用于患者仰卧位,下床面用于患者俯卧位,通过360°旋转将上下床面交换后,实现患者仰卧位与俯卧位交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