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电工专业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学生对电子元件及电路板制作等工艺产生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在掌握專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在工作中运用做好准备。
【关键词】电子电工 专业课 研究
一、合并课程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往电工技术基础课与实训操作课两门课程分开由不同教师来授课,理论与实训操作脱离、上课内容单调,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按照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生想学也不容易学会,于是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我们应把这两门课程合并在一起,互相渗透,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教师在讲直流电路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焊接技术、焊机的使用方法、万用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万能板上焊接串、并联电路,并用万用表来测电流、电压等;在讲电阻、电感、电容等内容时,训练学生识别、检测这几种元器件;在讲交流电路时,带领学生安装日光灯电路等;在讲变压器内容时,带领学生制作变压器,由原理到实践、再到理论应用。这样,学生能跟着学,积极性也有所提高,感到上电工与实训课更加充实,喜欢上这样的课,也增强了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降低教学难度。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较多,公式也多,概念原理多,有些内容过于深、过于难,学生一时无法吸收。往往一节课下来,能听懂、能理解所学内容的学生很少,有些学生会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产生许多疑问和困惑。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过多地追求公式推导、理论计算,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实际情况去安排教育内容。因此,教育内容必须进行改革,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听懂。例如,在学习叠加原理、电桥电路、向量图、正弦量的复数表示法、三向交流电路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略降或改变讲授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难度。
二、加强实训操作训练
教师要以实训操作为主线,促进专业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1.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之初,要引导学生明确实训操作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作为一名高职生,毕业后将面临激烈的竞争,通过实训操作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竞争增添一份信心和资本。因为在以往毕业的学生中,实训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适应社会,工作得心应手。
2.基本技能训练。学生要想学好技能,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不受学生的欢迎。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好电工技术基础与实训操作,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前面提到的电阻串、并联电路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在万能板上焊接好电路,并要求测电流、电压等,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根据所测数据得出规律,教师再给学生焊接的电路评分,计入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这样就比单纯讲理论效果好得多。这样的课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大家都想做好,课堂纪律自然也就好了。
学生只要对学习感兴趣了,就会认真学,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当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万用表的操作时,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避免学生读书枯燥,可以设计一个训练表,画出一个万用表表头,指针指到一个位置,要求学生进行读数,改变指针位置后再次读数,在训练学生读书的同时,进行万用表读数比赛,学生会对万用表产生兴趣,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会熟练使用万能表了。常言道:孰能生巧,练是关键。只要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就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操作要领,从而夯实基础,成为自身的技能。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时,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工专业常用元器件与材料的正确识别方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焊接装配的相关工艺、二次控制回路及其他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高密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基础操作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利用万用表判断晶体管的管脚极性和管型,学生虽然懂基本方法, 但实际测量机会少,因为手法生硬,动作迟缓,测量准确性差。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可以选用不同功率、不同材料、不同管脚排列的晶体管,让学生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做到快速准确,符合要求为止。
三、实施过程学分制
电工技术基础有些内容太深太难,学得好的学生并不多,以往考试的时候都有学生抄袭,如考试不及格就用补考意思一下,然后不了了之,这样的学习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采用过程学分制,将教学目标细化,如直流电路的焊接及测试、使用万用表、元器件识别及检测、安装日光灯电路、制作变压器等等,都是细化了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学分。目标直接,取得学分的门槛降低了,学生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就会在平时的实训课上更加积极。
电子电工专业的学习以电工部分为学习重点,我们要根据专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贴近生产实际和工作实际,做到传授知识同技能培训紧密结合。
【关键词】电子电工 专业课 研究
一、合并课程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往电工技术基础课与实训操作课两门课程分开由不同教师来授课,理论与实训操作脱离、上课内容单调,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按照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生想学也不容易学会,于是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我们应把这两门课程合并在一起,互相渗透,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教师在讲直流电路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焊接技术、焊机的使用方法、万用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万能板上焊接串、并联电路,并用万用表来测电流、电压等;在讲电阻、电感、电容等内容时,训练学生识别、检测这几种元器件;在讲交流电路时,带领学生安装日光灯电路等;在讲变压器内容时,带领学生制作变压器,由原理到实践、再到理论应用。这样,学生能跟着学,积极性也有所提高,感到上电工与实训课更加充实,喜欢上这样的课,也增强了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降低教学难度。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较多,公式也多,概念原理多,有些内容过于深、过于难,学生一时无法吸收。往往一节课下来,能听懂、能理解所学内容的学生很少,有些学生会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产生许多疑问和困惑。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过多地追求公式推导、理论计算,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实际情况去安排教育内容。因此,教育内容必须进行改革,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听懂。例如,在学习叠加原理、电桥电路、向量图、正弦量的复数表示法、三向交流电路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略降或改变讲授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难度。
二、加强实训操作训练
教师要以实训操作为主线,促进专业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1.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之初,要引导学生明确实训操作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作为一名高职生,毕业后将面临激烈的竞争,通过实训操作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竞争增添一份信心和资本。因为在以往毕业的学生中,实训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适应社会,工作得心应手。
2.基本技能训练。学生要想学好技能,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不受学生的欢迎。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好电工技术基础与实训操作,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前面提到的电阻串、并联电路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在万能板上焊接好电路,并要求测电流、电压等,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根据所测数据得出规律,教师再给学生焊接的电路评分,计入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这样就比单纯讲理论效果好得多。这样的课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大家都想做好,课堂纪律自然也就好了。
学生只要对学习感兴趣了,就会认真学,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当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万用表的操作时,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避免学生读书枯燥,可以设计一个训练表,画出一个万用表表头,指针指到一个位置,要求学生进行读数,改变指针位置后再次读数,在训练学生读书的同时,进行万用表读数比赛,学生会对万用表产生兴趣,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会熟练使用万能表了。常言道:孰能生巧,练是关键。只要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就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操作要领,从而夯实基础,成为自身的技能。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时,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工专业常用元器件与材料的正确识别方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焊接装配的相关工艺、二次控制回路及其他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高密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基础操作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利用万用表判断晶体管的管脚极性和管型,学生虽然懂基本方法, 但实际测量机会少,因为手法生硬,动作迟缓,测量准确性差。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可以选用不同功率、不同材料、不同管脚排列的晶体管,让学生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做到快速准确,符合要求为止。
三、实施过程学分制
电工技术基础有些内容太深太难,学得好的学生并不多,以往考试的时候都有学生抄袭,如考试不及格就用补考意思一下,然后不了了之,这样的学习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采用过程学分制,将教学目标细化,如直流电路的焊接及测试、使用万用表、元器件识别及检测、安装日光灯电路、制作变压器等等,都是细化了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学分。目标直接,取得学分的门槛降低了,学生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就会在平时的实训课上更加积极。
电子电工专业的学习以电工部分为学习重点,我们要根据专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贴近生产实际和工作实际,做到传授知识同技能培训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