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音越语。在长江入海处回响了上千年。它是长江三角地方文化的根基,也是延续。
  吴越文化在历史中是同根本源,有着海派文化和长江文化的根基。而河姆渡把吴越文化一下子提前了数千年,也为吴越文化成为最早的中华文化源提供了历史依据。吴越文化不单是历史发展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和简单的叠加,它的本质在于传承,从最早开创农耕文化的稻米和渔猎,把先祖的智慧从遥远的古代传承至今,在吴越大地生根发芽,吐花蕊展瓣。
  时代进步下的吴越文化,传统与现代,有了新生力量和再生的机缘。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明,当年靠海,地处在河海之间。
  5000年前这里的人类已知道如果不想吃咸水,必须有一个自己建造的水井。
  1200年前这里的人们更是在海水和内河之间,筑建堤坝,防海潮和江洪。
  当年的它山堰与鄞江就书写了这些长江流域文明的进程。
  
  鄞江,有许多迷人的景点。
  周末,去鄞江边的栲树林度假,享受那天然氧吧的身心涤荡,是我一直的向往。早几年前在宁波为它山雕刻艺术博物馆的筹建开会时,就与几位老师相约去那里彻底地放松一下。今晨,终得如愿,大家结伴前往。
  鄞江,是宁波的母亲河,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西南部,因四明山山脉千峰竞秀,古树绿荫,形成万壑溪水汇涌,相聚鄞江,经它山堰,直奔大东海。“两岸青山刻削成,一溪回曲篆纹平,绿阴隐隐无层数,欲去黄鹂又一声”。这是宋代王安石当年对鄞江的赞叹。
  鄞江边的栲树林因风景宜人,早在60年代便是众多电影的拍摄基地,当年著名的影片《渡江侦察记》就在那里拍摄。现在更是得到众多电影、电视剧、婚纱摄影的青睐。再有周边的韶家村、它山堰与上化山唐朝的采石场,它们如众星捧月般围聚着鄞江,使它更熠熠生辉。
  它山堰,有让所有了解了它的人肃然起敬的魅力,它是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筑造的中国著名四大古堰之一,是中国古代长江三角洲甬江水系支流的鄞江上,修建御咸蓄淡引水灌溉的枢纽工程。今天,虽然海水早已从这退远,岁月使之间赫然多出一个方圆几百公里的大宁波土地。它山堰筑建堤坝的水利作用渐弱。当年气势雄伟全长134.4米,高约3.05米,宽4.8米的它,现在我们仅能看见鄞江面上一条长长的,勉强露出水面的石坝。它山堰告别了朝气蓬勃的青壮年,像一位勤勉努力的老人,继续在努力地发挥阻咸、蓄淡、排涝功能,虽已没有像当年的气力,却仍傲然铿锵地陈述着长江流域人类文明进程的辉煌。
  它山堰、韶家村、古采石场,因深圳天海集团在此修建它山雕刻艺术博物馆,这几年追随着考证、奠基等,我们《焦点》早已熟识。这次吸引前去的是——鄞江的烟云。
  特意赶在清晨到鄞江边。正值昨夜江南初夏一场细雨过后,远远从车窗向外望去,淡淡的云雾从江面缓缓地萦绕而起,柔和地缠绕着、游走着,那山水之间充满了仙风神韵,瞬问,竞让我们仿若跌入圣境。车刚停江边我们还未下车,云雾便欣然前迎,似主人般地领着路。随着它,经它山堰、韶家村,再转北往上化山的山边栈道,一路上行走,人仿佛踩在云雾上,竟也轻盈了起来。望鄞江两面的山峦幽谷,绿树苍翠欲滴,浓郁覆盖,林间百乌鸣噪,杜鹃红袖添香,眼前的景色还未看够,云烟就又调皮地飘拂在眼前,让你在朦胧中感受它独特的风韵。
  那云雾在江面上时散时集,时高时低,时薄时浓,变幻无穷。有时宛若轻纱迎风飘舞,那峰峦、那绿水仿若害羞的新娘披上一层薄纱;有时蒙蒙一片,铺天盖地,遮盖万般秀色;有时化为朵朵白絮,散落深壑巅峰之间,露出惊艳美景:有时又好似条条银龙,从江面盘旋飞舞后,再仰头冲天而起。走着、看着、等待着、辩认着…在你还未准备好之时,云雾已经来到面前;在你方要看个仔细时,云雾又悄然散开,它忽而开朗,忽而迷离,忽而奇峰兀见,忽而水面洞明。雾聚时,啧喷称奇,雾散时,阵阵惊呼。
  云雾的舞动,撩拨起鄞江的灵性。
  那是最美妙的。在江边浓淡飘飞的云雾间,若隐若现中映衬着——江边洗衣女的鲜亮红妆,江面村童白鹅的嬉水银浪,栲树林中羊群的觅食踏绿……他们五彩的身影里糅着那云雾,这些人烟与云雾,在幻化无定问,汇聚成了鄞江独特的神韵——烟云。
  这烟云,使天地间的景与人,都因雾霭浓重而朦胧,因朦胧而神秘——千年的它山堰与它堤坝上的海眼,韶家村与上化山偌大的石窑,人类与河海过往神秘而美丽的故事。这烟云,衬映着那数十呈山脉与碧绿的江面,横溢之间,忽而屋峦中断,忽而万壑合冥。它们使鄞江的云,美而不妖,更是洁白轻盈;美不能誉,逸如天仙神女:淡泊如雅,仿若隐士逸人。真是两岸“青山林立流云绕,碧水镜悬浮屋摇”。
  继续沿路而上,烟云开始从江面,一点点地散去,眼前渐渐开朗,山峦和水面层次明晰起来。此时雾降在山腰,云升在峰顶,我若在仙境漫游。在鄞江之畔,一路与云相抚,有如与伊携手天上同行,吐出的是雾,吸入肺中的是云。
  身心,真正放松了!恍惚间,云就是我,我就是云。
  只是云默默地飘在天上,我和鄞江一起,如烟般静静地活在世上罢了。
其他文献
西溪老家  网上点击杭州,寻找近年被世人关注的西溪湿地,鬼使神差地点到了西溪河。  西溪河,不在西溪湿地?  郁达夫在((西溪晴雨》中写到:“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的景色……”,这松木场路就横贯在儿时家门前约50米,走过家花园前的小树林便是。可载“慢慢儿地向西摇的船”的河水已不见,
期刊
它山会馆掩隐在孤山东巅的万绿丛花中,周围围聚着西泠风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南屏晚钟、西泠印社、省博物馆等名胜,是文人名士流连荟萃之地。  会馆面对西湖,绿树环抱,湖光山色,堪称是一个远离都市喧嚣,品茶论道的绝佳去处,在此,世俗问的种种顷刻问都会化作云烟。  会所之地原是南宋时期的“敬书院”,书院外的白墙有“一片云”题词。据传当年康熙下江南,站在保俶山顶,远眺“敬一书院”,烟雨问书院的墙壁隐隐闪现
期刊
1、北京的姐妹城在何处  700多年前,当时的北京有个美丽的姐妹城叫元上都。  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城市。它在许多中外旅行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们的笔下都有不少描述和记载。人们把它和东方、和强大的蒙古帝国联系在一起,它代表了东方的奇迹。  元代诗人吴师道在《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中写道:“滦水萦回草满川,皇都佳气郁满天”,“滦河东出水萦回,叠坡层冈拥复开”,形象地描绘出了这座草原城市的风光:有满川的绿
期刊
有了水,便有了生命。  有了江河,便有了文明。  江河与文化,相互依托;生态与人类,在交融中寻找生命未来的方向。  长江,神性、圣洁,孕育了华夏的文明,是世界第三大河。它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长江流域在两晋时期或更早,就开筑了它的文化根基,并和黄河文明很好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华大文明。  水是生命之源,长江,以母性的胸怀把她流域的文化特性汇集一体,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进程里,支撑起中
期刊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石与书画一直并列,但在艺术市场上,相对于中国书画的飙升,金石篆刻市场一直不温不火。  一年一度的艺术品秋拍已经开槌,一些大型拍卖公司也陆续推出金石篆刻专场,11月14日的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即包括丁敬、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等多位篆刻界名家治印,另有清末收藏大家龚心钊的部分旧藏。保利、匡时等也推出了部分篆刻专题,而在朵云
期刊
欲述大江、大河,欲讲人与水的和谐,自然就想到了朱幼棣老师,他不仅是中国最好的环保和水利专家之一、首届“地球奖”获得者、原国务院社会发展司的司长,更是我心目中华夏文化的忠实守护者。  一直很感激朱老师,感激早年他那篇《三门峡——无水的湮没》给于我的激励;感激那之后他给予我们《焦点》的莫大支持;感激他不计报酬、不辞劳累担当期刊的义务顾问。认识他之后我逐渐理解,什么是家国天下的济世情怀,什么是“无事袖手
期刊
江水奔腾而过,穿过虎跳峡,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后平静地流淌。金沙江上游的羌氏和中游的滇蜀文化在这里汇集,东巴韵律萦萦绕耳,浪漫的歌声也在回荡,往昔今日,束河古城流水不止,传说不绝。  束河阳光  第一次到束河只停留了两个小时,沿着老城区走了一遭,留下几张令人回味的照片。因为躲开了大研古城中嘈杂的人群,来到这里,感到格外的清静,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哗叫嚷,也少有游客此起彼落的相机快门。暂别了户外远足的艰辛,
期刊
黄鹤楼容纳了太多别离的故事,容纳了太多深情的咏叹,如果感觉到累了,他就往蛇山之巅一站,随手把几页残破的纸张洒脱地丢入滚滚东去的长江,平静地看着江面卷起一个浪花,又一个浪花。  静静地,恰似超然脱俗的世外高人,看惯了荆楚大地云卷云舒;默默地,仿佛历经磨难的贵族后裔,昕惯了滔滔江水如泣如诉。从崔颢洒脱的诗句里流淌出来的千古神韵,让黄鹤楼巍然屹立在了每一个中国文人的心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
期刊
从小,我就会唱这首《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的歌儿。这歌曾被贵州苗族歌后阿幼朵,从雷山西江的苗寨,唱到了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歌声里,苗家姑娘唱醉了无数人的心。  当我从广州来到雷山,当苗族姑娘手持牛角杯,以一曲曲优美动听的苗歌向我敬酒时,我便也唱起一了这首歌回应她,她大吃一惊:说这可是苗家时《飞歌》呀,你,竟然也会唱?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曲《飞歌》。敬酒女子是雷山苗家歌王的孙女,名叫鹏喜娥娜,家
期刊
隆重的舞龙比赛已拉开序幕、接着还有腰鼓比赛、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大型传统古装越剧最让老百姓开心。老戏新戏一起唱,每天都是好戏连台,百姓们过足了戏瘾,也让“十月十”庙会的节日气氛更加浓厚。  鄞江“十月十”、“三月三”、“六月六”庙会,距今已有1171年的历史。  鄞江庙会又称它山庙会,是北宋时期民间为纪念它山庙神而形成的,每年举行三次。其中以“十月十”庙会最为隆重。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庙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