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熟读精读吧!抓好了读书这一环节,从古人的教学经历来看真是一顺百顺,没有多少花样,朴实无华,但有效果。语文成绩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学生的语感水平的提高,而学生语感水平的提高,还得读书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才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关键
  眼下正进入了一个纷繁的读图时代,电视网络各种音像资料充斥着人们的视野。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娱乐消遣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青少年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从电视和网络上获得以往孩子只有从书刊杂志上才能的获得的快乐。学生们几乎没有阅读的动力和兴趣,随之而来的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大幅度下降,有些甚至出现了阅读障碍。初中生能把一篇文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下来者寥寥无几,做阅读题不把文章读完盲目答题,作文狗屁不通错别字成堆,语文学科几乎成了弱势学科。
  应该说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在的小孩个个聪明伶俐,为何会出现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尴尬现象呢?确实有些令人费解。有时想想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究竟在哪儿?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一位文学家当自己的儿子向他讨教作文之道时,他给儿子拿出一些经典书籍让儿子诵读并戏言:“作文的秘诀就是书中夹的一根金针。”儿子读遍这些书,也没有找到这根所谓的金针,但作文的水平突飞猛进。再问父亲,父亲微笑着说:“金针无影,领悟自得。”有谚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是大谈熟读诵读对作文阅读理解的益处,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细想一下古人的语文教学无非就是习字诵读写作,老师并没有条分析缕的分析讲解,只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是学生们几乎没有不会读书写作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熟读精读吧!抓好了读书这一环节,从古人的教学经历来看真是一顺百顺,没有多少花样,朴实无华,但有效果。这也许就是“大智如愚,大巧若拙”吧。有一则故事讲清朝有一个叫阎若壉的人6岁入学比较愚笨,虽然一篇文章读逾千遍但仍不得要领但他乐此不彼。到了15岁那年豁然开朗一通百通,诗文大有长进后来竟成了清朝著名的大学者,熟读精读给他创下的奇迹。
  语文成绩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学生的语感水平的提高,而学生语感水平的提高,还得读书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才行。教师把一篇文章讲得行云流水,头头是道,那仅仅是教师个人的理解学生不见的领会。语文教学的关键还是一个“读”字,离开了熟读精读,单靠题海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几乎就是一句空话。读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朗读,在语文课标里对读作了明确的界定即:读分为浏览,朗读,默读,诵读等,并规定了各个年级的课外阅读量。既然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那么我们该如何落实这一读书的目标呢?
  当今学生普遍讨厌读书背诵和课外阅读经典作品,让他们自觉去读书不亚于与虎谋皮白日做梦。要贯彻课标精神需要具体的方法,以下重点谈一下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
  朗读,每篇课文尤其是文质兼美深刻隽永的文章必须让学生认真朗读。朗读须字字清楚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上要有朗朗的读书声,因为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会抛却一些游思杂念,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中,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作者的感染和熏陶,达到精神境界的净化提升。学生在朗读竞争的环境中,在老师的积极的评价鼓励指导中会越来越喜欢语文喜欢朗读的。李阳的“疯狂英语”名噪一时,引无数人追捧,学英语似乎找到了一条终南捷径。“疯狂英语”其实就是吼英语,说白了就是旁若无人的朗读,英语可以“疯狂”,汉语为什么不可以“疯狂”一回。
  背诵,对基础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因为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获得语感,学习说话,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当前学生作文,语言匮乏,辞不达意,抓破头皮,无从下手,归根到底是脑子里背的东西太少!有一位著名语文教师曾风趣地说:“语文教学其实像农村里往坛子里拄酸菜,使劲的塞菜,用檊杖使劲把它压紧压实,直到塞的往外冒水,紧的不能再紧了,密封。放它三个月一发酵,酸菜就成了。”脑子里有几百篇文章储备,经过酝酿运思怎么写不出文章来?一招吃遍天下,由于背功扎实,落实有效,不仅学生作文成绩斐然,而且阅读成绩大幅上升,语文成绩终将一路凯歌。
  课外阅读经典名著让学生自觉完成并不现实。有些地方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让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摘抄,旁批,读后感);之后是读书交流会,故事会,辩论会让学生的收获得以展示。这些把阅读经典的要求落到了实处,办得有声有色,学生从名著中汲取了营养能力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当然在此大谈读的重要性,并不是教师不讲作文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充分大量阅读背诵的基础上再精讲方法和技巧是必要而必须的。但如果单纯为方法而大搞“题海战”,那只是劳民伤财,收效甚微的。因为汉语文有汉语文的规律,方法只能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写作经验里升华提炼才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方法。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我始终这样认为,大家看呢?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风貌,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可以将城市整体的精神与风貌等特质予以提升、升华,塑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城市建设雷同化、一般化的倾向,推动城市全面发展,创建名牌城市。  【关键字】南昌;城市品牌形象;设计;定位研究  引言  城市的品牌形象
期刊
“普通中学看高考,职业中学看技能”,从这里足以看出中等职业中学技能大赛的重要性,目前各所职业中学把技能大赛的重要性当成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之重要抓,可以说技能大赛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那么如何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备赛工作经历谈一谈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同时对目前有些学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备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的一点建议。  一、汽车运用与
期刊
【摘要】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优化师资管理则是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的建设一流的学科教育,为社会和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就当前形势下,高校师资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改革高校师资管理机制的几点设想以实现高校间的协同创新发展。  【关键词】师资管理 机制改革 协同创新  引言:  优化师资管理就是运用科学高校的管
期刊
【摘要】活动教学是进行经典阅读的支点,实施活动性策略是实现经典阅读的重要途径。活动性策略在经典阅读中运用可以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关键词】经典阅读 兴趣激发 活动性策略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 并采用与儿童在校外从事游戏活动类似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触发其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  经典阅读是从课内延展到课外的阅读活动。它更多需要学生在课
期刊
【摘要】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  【关键词】语文作业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
期刊
【摘要】医疗体制改革与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联系。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初级医疗和转诊制度的不完善、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无序、看病难看  病贵、政府职能未能合理发挥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医改历史的梳理和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扎实推进医保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双向转诊制度、明确政府的职责、完善药品市场等一系列相应措施,为促
期刊
【摘要】古筝因其柔美透亮的音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古筝教育在高等院校中越来越普及。怎样弹出好听的音色,对演奏者指尖的控制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快速指序丰富了古筝的旋律色彩,怎样掌握正确的指序练习方法,达到一定的速度要求,在本文中我们将一一探讨。  【关键词】慢四点 快速指序 古筝教学  古筝外形古朴雅致,高音区音色清脆明亮,低音区音色浑厚悠扬、音韵优美华丽,不仅能表达出悠远开阔的意境,又能抒发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形式新颖,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形象生动,增强语言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创设情景,突破重难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内容丰富,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在多媒体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
期刊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影片自2008年上映以来一鸣惊人,备受好评。影片以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这部小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出生在贫民窟的穷小子贾马尔参加电视问答节目,并最终赢得大奖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勾勒出了一幅别具异国风情的社会各阶层众生相。有人说,这是一部不完美的影片,但它却美得无与伦比。  遗忘的“美丽”  影评家罗杰·艾伯特形容这部电影是一部21世纪狄更斯式的故事,一部打破好莱坞营销规则的
期刊
一节成功的课让人回味无穷,信心十足;一节失败的课让人刻骨铭心,受益匪浅。我就从一节失败的公开课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备课能否抓住关键、能否站在孩子的高度是一节成功课的关键。  那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这节课是通过猜想、动手操作,然后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同学们要在一个大三角形中分别剪掉三个角,然后再利用剪下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大角——同学们很容易发现这个大角是平角,也就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