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舆情研究中的大数据技术运用:局限与超越

来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技术在教育舆情领域的运用拓展了舆情研究的边界,但是也需要认识到大数据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警惕对大数据分析方法的过度推崇.目前,教育舆情研究中的大数据技术运用在呈现教育舆情事实全貌、揭示背后的教育问题、价值评估、服务决策效果等方面存在局限.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舆情研究应致力于资源建设、多种研究方法并用、舆情研判胜任力提升等路径实现学理和应用实践的规律探索.
其他文献
2021年3月以来,日本政府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美日“2+2”会谈、美日领导人会晤等场合多次作出涉华消极表态,中日关系遭遇2017年两国关系转入改善期以来最大挑战.据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外关系定量预测数据显示,安倍执政后期开始的中日关系改善趋势已告一段落,中日关系在2020年4月之后发生波动,至2021年4月双边关系分值已降至-1.9分(见图1).对于未来一年中日关系的走向,本预测组认为,日本对华政策的“竞争面”会进一步强化,中日关系的下滑态势将加剧.
期刊
按照“双一流”建设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的目标要求,在界定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对样本院校的初步考察,发现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至少具有以下五个鲜明特征:办学理念上以“经济匡时、补益社会”为愿景;人才培养上以培养素养全面的商业领袖、学界翘楚为目标;学科布局上以强化经济学、商学与支撑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导向;国际交流上以充分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带动合作交流为方略;办学经费上以商科主体培养项目为学校经费来源的主要贡献者.标杆学校办学经验对我国财经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是:一要顶天立地,守正创新引领
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的演变,经历了国际化、政治化、技术外部性国际规制以及保护主义等阶段,在政府管控和贸易自由谱系的两端摇摆,而知识产权制度是其核心主题.技术转移规则从管控人员和机器的国内法,逐渐演变为借助国际知识产权法进行规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技术转移议题初登联合国舞台并引发了三次大讨论,其中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倡导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技术转移规则,但以失败而告终;多边环境协定中的技术转移条款旨在规制技术外部性,意在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之间寻求“中间道路”,但收效甚微;而近年强化技术转移财产属性的贸易保护趋
应用型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构成的一种主要类型,随着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大学如何破除“同质化”发展困境,以高质量发展形塑教育类型特色,在服务和融入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走出新路子?文章认为,“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系统升级和高水平发展的根本属性,应用型大学应遵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类型逻辑,寻求“共性+个性”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化特有路径,呈现“内生发展、外生发展、共生发展”相统一的多样化发展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理念-价值-目标-路径-质量”的高度统一,
国际关系学界鲜有关于规范竞争发展趋势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同时在国际组织间的规范互鉴方面留有学术机遇.国际组织作为北极治理规范设计的主体力量,对北极治理的发展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各类国际组织在某些特定的北极治理议题领域,会出现规范供给集聚现象,从而导致规范供给过剩.各个国际组织出于规范推广的考虑,则必然与其他国际组织展开规范竞争,规范竞争的过程是零和博弈还是共存博弈,将决定北极治理规范是走向融合还是消亡.因此,北极地区国际组织的建章立制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规范供给—规范竞争—规范有效”的过程.在北极航运
自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大主义奠定根基地位以来,近些年来国际关系理论在范式上出现颠覆性突破的空间较小.当前学科理论创新似乎主要集中于中层和微观理论,例如对冲理论、同盟制度安排、内政因素对外交行为的影响等.究其原因,国际关系学科日趋成熟是重要现实.由于三大主义在研究范式和理论假定上对既往的重大国际关系经验进行了总结,之后的学者在研究路径上难以完全摆脱现有路径而独辟蹊径,因此国际关系理论在范式上创新的难度增加.范式层面创新难度的加大并不意味着中层和微观理论突破的可能性降低.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学科
期刊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正在走向深水区,对教师教学创新提出新的挑战.智能时代由“互联网”、“教与学终端”、“资源”以及“平台”构成了教师教学环境的技术生态体系,师生通过“教与学终端”获取多样化的“资源”服务与多类态的“平台”服务.教师教学环境的变革对教师理性认知技术、驾驭智能教学环境、创新教学、适应人机协同教学、提升数据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技术助力教师在大单元教学、基于资源的个性化学习、规模个性化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家校协同共育等方面开展教学创新.在此过程中,加强
从澳中关系发展历程来看,维持良好的对华关系对澳大利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以“接触”和“平衡”为基调的对华政策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然而,为何最近几年澳大利亚对华政策会发生明显的转变,并逐渐走上了同中国对抗的道路?本文从政党政治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党政治是影响澳大利亚对华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联盟党和工党在对外政策上的不同传统和偏好、两大政党之间的博弈与妥协、政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共同塑造了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而主流政党之外的小党也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政党政治在“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核心利益越来越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热词,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外交官员在各种场合日益强调国家核心利益.通过对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和中国政府文件对国家核心利益论述的文本分析,本文发现,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具有复杂内涵,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含义.在对外关系全局中,国家核心利益具有顶层设计和政策界定的功能.通过对中国外交实践中的案例研究,本文认为,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定性因素不仅取决于国际关系因素,更取决于国内政治因素.国家核心利益从根本上是中国政治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延伸.
澳门地区民法上个人资料(个人信息)保护权的体系定位,乃是这项权利相关理论的起始点,意义重大,应予厘清.这个问题牵涉三个维度,亦即这项权利的概念本身、其上位概念,以及其下位概念.具体言之,三者分别涉及以下三方面问题:首先,个人资料保护权何以被定性为资讯自决权(资讯自主权);其二,它如何逐步被学说纳入其上位的隐私权体系、这种传统见解面临何种隐忧、其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何;其三,根据澳门地区个人资料保护的立法现状,个人资料保护法所确立的其各项子权利,如何被梳理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