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系统中Pb、Cd、Zn的累积特征研究

来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fast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污染土壤边生产边修复技术的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植物修复的方法,将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和农作物玉米/蚕豆间作在污染的土壤中,研究了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对植物吸收积累Pb、Cd和Z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使土荆芥生物量提高了134%~217%,玉米生物量提高了100%~124%,蚕豆生物量提高了1.7%~5.6%。间作后土荆芥体内Pb含量增加了10%~85%,Cd含量增加了21%~134%,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增加了11%~19%,土荆芥的Pb、Zn转运系数都增加,Cd转运系数降低;与土荆芥间作后,玉米Pb含量降低了17%~33%,Zn含量降低了10%~34%,蚕豆Pb含量降低了27%~35%,Zn含量降低了5%~34%,根际土壤有效态Pb、Cd和Zn含量降低了2.5%~22.7%,玉米、蚕豆的Pb、Cd和Zn的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促进了土荆芥对土壤中Pb、Cd和Zn的吸收和积累,同时抑制了作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丄例PSP患者,选取7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z检验比较PSP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尿酸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
在研究模式生物衰老机制的过程中,发现衰老受某些特定基因的调控。为研究细胞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SOD1)在不同代数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差异表达,本试验收集正常传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加强,社会上的科学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经济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我国的电气事业也获得 了质的变化与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也慢慢地向着更加
近年来,伴随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就业问题凸显,尤其对高职大学生而言就业压力日益加剧。近期备受关注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就业仍是最大的民生
干热河谷地区是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而豆科树种是该地区能天然更新的少数树种之一,共生的根瘤菌及其与树种耐旱性的关系值得研究。本研究选取能进行共生固氮的
为优选黑皮油松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黑皮油松松针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颗粒大小、液料比、浸泡时
小学足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阶段足球改革思考的重要方向,虽然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足球进课堂,校园足球联 赛,但是取到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尤其是学生兴趣较低
本文通过分析问卷的统计结果,得出学生对企业会计学多媒体教学各方面的评价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思考企业会计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对老师多媒体教学要求较高、
目的采用131碘-间碘苄胍(^(131)I-MIBG)心肌显像方法评估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及特发性震颤(ET)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以期为上述疾病的鉴别探索新的方法。方法收集PD患者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