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岚:守着国旗才心安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byst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92岁的赵玉岚老人是一位抗战老兵,十五岁就参军的他参加了数次抗击日军的战斗,多次受伤多次立功。父亲赵鸿集、伯父赵鸿聚、大舅李善厚、二舅李太厚、三舅李怀厚、大表哥李振帮都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赵玉岚老人家真是满门英烈!离休在家的赵玉岚老人近几十年来怀着对党无限的忠诚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阳台的窗户,挥动着旗杆唱着《歌唱祖国》,国旗在六楼的空中飘扬。一家三代十二口人,在老人的影响下,七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年七月一日,老人都要带领家里的党员们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言,就连大年三十晚上吃水饺前,全家人都要在老人的带领下面对国旗齐唱《歌唱祖国》,以此教育孩子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永不叛党。
  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七十周年了,赵玉岚老人经历的每一次战斗,并肩作战的每一名战友,老人依然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1939年,十五岁的赵玉岚在共产党领导的博山特区独立营二连参军,在一次战斗中因受伤与部队走散,躲进了一个山洞中。幸好一名年龄相仿的女孩路过发现了他。女孩看他是抗日战士,坚持要他在山洞里躲避,自己下山一次又一次地给他弄药找吃的,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伤势好转的赵玉岚时刻挂念着一定要回部队,1941年与部队走散的他几经周转,终于又回到了曾经战斗的部队。在莱芜三岔沟战斗中,赵玉岚所在的部队被日军包围,多次突围中,七八十人的部队,只剩下他和受伤的连长以及另外一个战友李同祥,敌人的援兵正在赶来,必须要冲出去,把战斗及敌军的情况报告给大部队。赵玉岚和战友李同祥一定要背着连长一起突围,连长说如果这样突围,谁也跑不出去。趁他们不注意时,连长拿枪对着自己的头颅开了枪,倒下了……突围出去的赵玉岚和战友把敌军的情况报告给了大部队,给大部队转移争取了时间。每当谈起这次战斗,谈起自己的连长,赵玉岚老人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老泪纵横,这件事已成为他一生中最沉重的痛。1950年,他积极争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后,带着新婚妻子,回到阔别许多年杳无音信的家乡,而家乡的一幕让他惊呆了:自己受伤躲进山洞时,那个曾经帮助自己死里逃生的女孩在默默地照顾着年迈的母亲,默默地等待着自己!赵玉岚不敢相信,更不愿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由于信息的缺失,多年与家人失联。深深的震憾、感激和愧疚交织在一起,让他这个七尺男儿无法面对眼前的一切。都是战争,都是罪恶的战争制造了多少人间悲欢离合!面对无奈的抉择,善良而痴情的女孩竟坦然地接受了现实,这却成了赵玉岚老人一生的愧欠。
  1985年,赵玉岚老人离休,离休在家的老人并不闲着,经常和几个老战友相聚,回忆战争年代的故事,将它们以文字形式记录保存。虽然他识字不多,经常需要查字典问孩子,却终于将这些故事一段一段编辑成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处投稿,这些故事有十几篇得以发表教育后人不忘历史。老人最爱看战争片和新闻,每当看到日本否认历史时,老人就义愤填膺:“你到人家家里烧杀强虏,最后还强词夺理,真是丧尽天良了!”赵玉岚老人经常教育后代要不忘国耻、发愤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对党要绝对忠诚,对祖国要绝对热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会受人欺辱。
其他文献
1962年,电影《地雷战》在全国引起轰动,影片中勇敢智慧的赵家庄民兵用地雷将敌人炸上天的故事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故事主战场发生地海阳市赵瞳村、主要人物赵虎原型赵瞳村“爆炸大王”赵守福因此威名远扬。  如今的赵瞳村,随处可见当年地雷战留下的红色印记,神奇的地雷威力无穷,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赵守福等民兵英雄靠智慧和胆识,借山取石,利用地雷与日军顽强战斗,不仅活跃在海阳县境内,还奉命组成远征爆炸队
期刊
85岁的李洪杰,是为数不多的几名在世的鲁南铁道队(铁道游击队)队员之一。作为当时年龄最小一名队员,李洪杰老人现在身体健康,眼不花,耳不聋,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铁道大队的烽火岁月。  给“王强”包扎过伤口  李洪杰出生于1930年,12岁时因穷困辍学在家,看到村里有铁道大队队员们出门去打仗,时常跟在队员们身后跑来跑去,慢慢和大家熟了,就提出了加入铁道大队的要求。老人说:“可能是因为我年龄还小
期刊
在惠风和畅的金秋时节,山东省迎来文化发展中的大事件——2015年9月16日,“书香山东·快乐阅读”推进活动暨书城开业仪式在山东书城隆重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副司长高世屹,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以及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财政厅、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广播
期刊
1944年七八月份,渤海平原笼罩在漫天遍野的青纱帐中,利津城外绿意盎然。此时,抗日战争战略反攻已拉开帷幕。借此天时地利大好时机,为迎接全面大反攻、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渤海军区遵照上级指示,对日寇展开了夏季战役战略攻势。8月11日,八路军渤海军区挥师北进,发起以解放利津城为目标的第二阶段作战——利津攻坚战,并取得辉煌胜利,使得利津成为山东省全境解放第一县。  此役,共毙俘日伪军1600余人,缴获大小炮
期刊
沂蒙深处,蒙山险峻,沂水长流,一条蜿蜒的公路穿梭在大山深处,这里深藏着一段抗战历史。74年前,位于费县、沂南、蒙阴三县交界处的最高峰大青山发生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一次著名突围战——大青山突围战。1941年11月,为彻底消灭沂蒙抗日根据地,日军调集3个混成旅团及伪军53000余人对大青山地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等党政军机关和抗大一分校校部及其二、五大队
期刊
于永峰,1926年5月生于山东荣成,他的父亲和哥哥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当别人还不知道共产党什么样时,他就参加了当地儿童团的于永峰已经开始为共产党做事。  1940年的农历正月初三,日军占领了荣成的崖头镇。那时候在当地进行抗日的,除了共产党还有国民党的部队。不过国民党的部队在当地口碑很差,老百姓管他们叫“油饼队”,还编了句顺口溜“油饼队吃饱了睡,鬼子来了往后退”。  当时日军在崖头设立了据点,时不时
期刊
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东胜街一个贫困家庭的兰兆法,1943年元旦,为了参军打鬼子,16岁的他步行50多公里找到驻扎在江苏的部队,成为八路军山东地区抗日回民支队的一名战士。  1945年夏,八路军决定攻打被日军占领的马头镇。部队首长派对地形比较熟悉的兰兆法劝降伪军。“炮楼里的伪军大都是被抓去的本地老乡,都认识俺……”  “攻城那天晚上,俺和指导员到城楼底下喊话:老乡们,我是兰大羊(兰兆法的外
期刊
张廉洁出生的文登县铺集乡南长岚村,曾经出现过一位著名的革命烈士——张连珠。张连珠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胶东特委书记,发动并领导了震撼胶东的“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后,他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张连珠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时年31岁。  张连珠生前在村里发展了多位地下党员,为党的工作在这里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连珠牺牲时,张廉洁只有12岁,但这位叔伯哥哥的壮举仍然给他
期刊
自习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后,国家、省对济宁文化发展特别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更多关注和支持: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获批设立,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国家层面推动,中办两次回访专题调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情况……这一切都在昭示着济宁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预示着“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恢弘璀璨的发展前景。  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的最好
期刊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一曲悠扬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部部经典的《铁道游击队》影视,让铁道游击队的故事闻名遐迩。松涛呜咽,苍柏凝翠,庄严肃穆。  山东枣庄市薛城区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内,33米高的纪念碑上,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8个金光大字格外引人注目。1995年8月建成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坐落在纪念园中心。游击队战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