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情况,并针对调研结果给出可行的保健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案,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本市530名围绝经期妇女参加调研,采用Kupper-man评分法、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生存质量自评表(SF-36)等对调查对象的健康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所有调查对象中52.64%的妇女出现月经异常,64.34%的对象出现各种围绝经期症状,59.79%的对象患有慢性疾病,所有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P<0.05) 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形势比较严峻,必须及时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水平。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健康情况 调查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也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前兆,具体时间段是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一年,围绝经期妇女年龄为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体质比较特殊,容易受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导致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心功能失调等健康问题。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必须采用科学、护理的保健措施,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身体状况,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随机抽样调查本市530例围绝经期妇女,所有妇女年龄段为40—60岁,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患者的年龄段分布:40—45岁的对象共178名(33.58%),46—50岁的对象共180名(33.96%),51—55岁的对象共100名(18.87%),56—60岁的对象共72名(13.58%),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48.79岁。
  1.2 调查方法
  调查前对参与调查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随机区组法确定调查的社区,按照医用调查表制定表格,最后通过问卷形式进行匿名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对象的基本身体指标,包括年龄、婚育状况、日常生活习惯、慢性疾病病历等。同时调查对象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通过Kupper-man评分法、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生存质量自评表(SF-36)等对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进行量化评估。
  1.3 调查指标
  通过Kupper-man评分法量化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一共包括13种症状,总分低于6分为正常,7-14分为轻度围绝经期症状,15-50分为围绝经期中度症状,30分以上为围绝经期重度症状。抑郁自评表(SDS)与焦虑自评表(SAS)一共涉及了40个项目,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健康情况、社交能力等,总分低于50分为正常,51-60分为轻度患者,61-70分为中度患者,70分以上为重度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电子化,每次采样立刻输入电子数据库,数据的采集者是从业5年以上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妇科执业医师,数据统计工具采用最新的统计软件SPSS21.5,数据的分析主要采用正交对比法、图谱拟合分析法、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多种分析方法同时使用保证结果正确,结果采用法进行验证。
  2 结果
  2.1 围绝经期年龄、月经、生育等情况
  围绝经期妇女年龄、月经、生育等情况如表1所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30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的总共251名,占比47.36%。其中月经紊乱18.11%,绝经34.91%,绝经妇女的平均年龄为48.58岁,无生育或者一胎妇女为463名,二胎妇女46名,三胎妇女21名。
  2.2 围绝经期慢性疾病情况
  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较弱,因此可能出现慢性疾病,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最多,占比20.34%,其次是泌尿系统疾病,占比14.71%,糖尿病的占比较低,比例为6.6%。
  2.3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情况
  围绝经期妇女的焦虑抑郁情况如表3、4所示,有数据可以看出围绝经期妇女的焦虑发生率为12.64%,其中55岁以上的围绝经期妇女的焦虑发生率最高,达到25.00%,各年龄段出现抑郁症的总发生率为33.77%,其中55岁以上的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发生率最高,达到41.67%,焦虑抑郁症状随着年龄呈现递增趋势。
  3 讨论
  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由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情况与生活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形势比较严峻。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健康状况,包括饮食习惯、运动、身心平衡等,同时实时健康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主治医师必须根据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特征给于心理辅导,帮助围绝经期妇女正确认识自身生理变化,以科学的措施改善生活习惯。围绝经期妇女的慢性疾病具有随着年龄增长的趋势,因此,应该加强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帮助围绝经期妇女认识健康护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必须为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与医疗服务,解决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现状。
  参考文献
  [1]田丰莲,杨冬梓,张小庄. 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查[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08:928-932.
  [2]孟文文,张玲娟,张静,张晓云. 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的知信行调查与健康教育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05:325-327+342.
  [3]陆亦琼.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的调查[D].复旦大学,2012.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管理对门诊处方的规范性及其用药合理性所造成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12月于我院门诊开出的9000张门诊处方被选为对照组(药学干预管理措施未开始实施);2017
【摘 要】 目的 探讨“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对娄底卫校12级护理02班采用“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对12级护理03班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模式,实验一年后比较两班之间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1302班)内科护理学期末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理1303班)。结论 “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堂翻
期刊
目的:探究临床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护理功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46例功能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
目的:观察分析结直肠息肉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探讨双镜联合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用指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息肉
本研究测试了26个松节油基萜类化合物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并分析了定量构效关系。20个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驱避活性,其中薄荷醇的驱避活性最高,驱避率为69.8%。利用Gaus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合理沟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合理沟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1至2年的复发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上,观察组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疗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始密切关注起来,由此也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医疗损害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医疗损害责任鉴定模式的研究则成为医疗制度完善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医疗损害责任鉴定模式的基本问题,以期促进我国医疗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 医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产后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行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14例,按照单双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