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索膀胱癌患者预后监测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5例.临床分期T(is)~T1期55例,T2~T4期30例;组织学分级G1 27例,G2 40例,G3 18例.膀胱肿瘤电切术
【机 构】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郑州大学肿瘤分子外科研究所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郑州大学肿瘤分子外科研究所河南省高等学校化学系质谱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膀胱癌患者预后监测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5例.临床分期T(is)~T1期55例,T2~T4期30例;组织学分级G1 27例,G2 40例,G3 18例.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复查.术后第3个月均未复发.术后6个月复发20例,9个月复发18例,术后12个月复发19例,共57例设为复发组.28例术后1年内未复发者设为未复发组.复发组T(is)~T1期35例,T2~T4期22例,未复发组分别为20例,8例.健康对照组5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各组尿液修饰核苷1-甲基腺苷(M1A)和1-甲基次黄苷(1 -MeI)的水平.统计学比较尿修饰核苷水平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术后3个月未复发组尿液修饰核苷水平(M1A:3.24±0.40,1 -M eI:5.73±0.67)明显低于术前(M1 A:4.34±0.98,1-MeI:14.22±4.05,P<0.005),其后维持在低水平状况.术后3个月复发组(M1A:3.31±0.33,1 -MeI:5.67±0.55)低于术前(M1A:4.32±1.19,1-MeI:14.31±4.12,P<0.005),其后呈上升趋势并接近术前水平.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术前尿液修饰核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1A:2.91±0.84,1-MeI:5.56±1.25,P<0.01).复发组术后6、9、12个月尿修饰核苷水平(M1A分别为4.04±0.48、4.11±0.47、4.09±0.53;1-MeI分别为11.46±1.34、12.14±1.22、12.33±1.27)均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P<0.01).病理分级间与临床分期间尿液修饰核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T(is) ~T1期患者尿液修饰核苷水平(M1A:5.92±1.28,1-MeI:20.01±8.53)高于未复发组(M1A:4.02±1.22,1-MeI:11.21±6.45,P<0.05),T2~T4中亦如此.结论 尿液修饰核苷检测对于膀胱癌术后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分子印迹聚合微球。通过一系列的
研究不确定信息的多目标线性优化问题,其数据不能精确给出但是属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首先,采用鲁棒方法把该问题转化为一个确定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然后,给出此问题解存在的充分
讨论了一类无穷维Hamilton算子的Fredholm性,由于无穷维Hamilton算子是分块算子矩阵,将它的Fredholm性用它的元素算子的某种组合来描述,给出了无穷维Hamilton算子是Fredholm
为考察不同抽吸条件对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的影响,在吸烟机上改变抽吸参数,分别抽吸了4种卷烟,并采用离子色谱法对4种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氨的释放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抽吸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比伐卢定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用Zorbax 300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55∶45∶0.45);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5℃;正离子电离
针对4-甲基苯酚(4-MP)的结构特点及半抗原设计原则,选择对羟基苯丙酸(34-HPA)作为半抗原,通过活化酯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合成人工免疫原,免疫3~4 m的雄性大白兔,制得多
对耦合Schr?dinger方程组提出1个线性差分格式并对其进行分析,证明格式保持原方程组的守恒律,证明格式依L2模稳定性和先验误差估计,对孤波碰撞的多种现象进行模拟,得到较为满
以丙烯酰胺(AM)、自制的1-(2-甲基丙烯酰氧丙基)-3-癸基咪唑盐酸盐(MAPD-Cl)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得到了咪唑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MAPD)。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证明其为目
对凸二次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始-对偶路径跟踪算法,算法迭代方向的求解是不同于传统的牛顿法,而是借助于一种新的工具找到搜寻方向.最后证明了算法具有多项式复杂性.
目的 研究含噻唑烷-4-酮的糖类衍生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成年人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经ConA+免疫调节剂CH1a、CH2a、CH1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