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月龄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

来源 :畜牧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y_1012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84.45%和98.14%(P〈0.05),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与上皮内淋巴细胞相似;相反,杯状细胞数从
其他文献
采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的形态发生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V-CHv吸附到DEF细胞上以后通过囊膜和细胞膜
应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研究猪呼吸道发育过程中淋巴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扁桃体和咽部是呼吸道进入机体的第一个淋巴组织集中的部位,弥散淋巴组织在出生时就存在,淋巴小结不明显
以新促孕液为基础方,分别添加清热、活血、补气中药组成3个加味方,通过子宫灌注治疗家兔实验性子宫内膜炎,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子宫形态、子宫内膜显微和超微结构等临床病理
本试验以主要在中性粒细胞中表达的磷酸二酯酶4B基因为靶基因,研究双黄连注射液的抗炎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双黄连注射液在不同时间对磷酸二酯酶4B基因表达的影响。
从1~7日龄番鸭长骨骨髓分离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摩尔浓度比例的钙磷双因子(CCa:Cp为2:1、1:1、1:2)。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于培养第1、3天进行抗酒石
文章介绍了一个具备测试系统的可重构性和测试套优化性的DHCP一致性测试系统。DHCP一致性测试系统的设计采用分层设计、底层封装以及公用API的方式来实现系统软件的可伸展性,通过有限状态机模型(FSM)描述DHCP的状态变换,并使用了二叉树形式表述测试套设计的继承性以达到简单优化测试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