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几乎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痼疾。那么,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呢?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战略工程。历史科目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那末,中学历史教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里我仅凭多年教学的一点经验,就历史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
  一、放弃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播去抓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因为历史学科也和其它学科一样,基础知识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教育,那么其它的任何教法都无从谈起。就象我们的工程队修建高楼大厦一样,没有夯实牢固的基础就不可能建出高质量的楼房。因此,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播,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播历史基础知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并重的,更无主次之分,没有必要作一个“排队”。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反思传统历史基础教育的弊病时,就“出现了一个极端的倾向,即轻视书本知识”。即“把历史教学改革要从过去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到重视能力的培养上来。”这种僵化的误解必将阻碍能力的培养。其实,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入手。
  二、大胆引进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对历史的认识,亦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于历史学习过程之中之后,而不存在于历史学习过程发生之前。走进历史,发现问题,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辨别、论证,得到答案,这是现代历史学习的一般程序。然而反思我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可以发现其编写方式长期以来往往是用单一的史观裁剪史料,最后推演出历史结论。这种“一锤定音”的简单表述就造成了教材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简单片面,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久而久之,中学生也总是习惯于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下简单的是非之论。这种强调“定论”、服从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说是违背求真、务实、怀疑、批判和探索的历史科学精神的。可以说,如果我们仍然只用一种史观、一种结论去编织近代史,最后只会把丰富的、多元化的历史简化了,留给一代中学生的就仍然是一幅片面的、残缺的历史图景。如对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中学教科书一般都把他写成了昏庸无能、卖国求荣的汉奸;相反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却成了高瞻远瞩、一心为公、忍辱负重的爱国政治家。这些强烈反差使学生对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激烈地质疑―如果电视剧的描述是真的,那么我们在教科书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呢?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如果上述反面人物特别是李鸿章都是爱国的政治家,那么离给秦桧翻案的日子也不远了。诸如此类的质疑还表现在对曾国藩、袁世凯等的评价上。当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时,本身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了。面对这种可喜的现象,如果我们再一味地坚持让学生死记课本观点的话,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瞬间被打消,更别说培养什么历史兴趣了。认识到这一点后,为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为了使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真实的李鸿章。我设计了一个“李鸿章,爱国者或卖国贼?”的课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撰写简单人物评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变“灌输式”课堂为“探索式”课堂,启发学生对历史本身的兴趣,培育大胆怀疑、勇于对付困难与挑战的创新精神
  “积极主动性”是创新的动力,“求真”则是创新的核心与灵魂。“求真”是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怀疑精神”以及“思维的独立性”上密不可分的。鼓励学生依据史实,敢于怀疑教材的权威、怀疑“定论”的权威,提出自己对问题独立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则应该不管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首先给予热情的鼓励,然后才施以正确的引导,以呵护学生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鼓励学生发现疑点、提出不同观点,更要引导学生去大胆探索、勇于探索求得正知正见,提高他们创新精神的境界。人类社会在发展,人类对历史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不同的人对历史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历史教科书和所有的历史著作也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瑕。永远不要告诉你的学生,书是神圣的,不可能有错。我们不能让问题止于教师,也不能让问题止于书本。应该鼓励学生去发现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大胆否定、勇于探索、主动创新的过程。发现问题后,更要帮助、引导学生去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资料,提供不同学术派别的观点及其论证的依据,组织他们论证、分析,以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总之,人类社会已经跨金知识经济的大门,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顺应时代,从各自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实际出发,寻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途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一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培养 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创新潜能,这种潜能的实现依赖于个体所处的环境,能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才能力。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1、建立民主的师生。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专
目的:调查与探讨某医学院医学检验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我院2011级高职检验专业实习生共53名实习生,采用症状自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测试,具体分为10个因子,每项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山体滑坡,茶园被毁,生产失管,运输受阻,对四川省茶叶重要产区的北川、平武、青川、都江堰等县(市)造成重大损失。在灾害面前,轻灾区茶叶加工企业,特别
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以多种手段加以辅助,以“读”为主导来加以锻炼。搞好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下
目的:总结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方法:用升阳益肾调经汤加减(丹参、仙茅、仙灵脾、香附、当归、川断、厚朴、升麻、葛根、柴胡等).结果:临床治愈78例.结论:选用升阳益
进入下半年,国产CAD软件在发展自主核心技术上再次取得重大成就:中望软件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CAD平台软件——中望CAD 2017。这也是国内极少数具有完全自主知
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作为英语老师,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迫在眉睫。
【摘 要】 语感的培养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外化(说写活动)与内化(听读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而良好语感的形成则又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培养 语感  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养血宁心类中药配合治疗顽固性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宁心汤(柴胡、丹参、都金、黄芩、黄连等)配合心得安、安定、谷维素等治疗本病28例.结果:
自温病学从医林之中独树一帜以来,一直存在着“伤寒”与“温病”的争论。中医治病主要依靠人体患病后正邪相争所反应的症状特点即证候来治病的,笔者认为伤寒与温病的本质区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