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暂缓判决制度的构建完善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暂缓判决制度符合了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符合世界性的刑罚发展趋势。但在暂缓判决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本文从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条件;提起的主体和程序;明确暂缓判决人履行的义务;对暂缓判决案件实行听证制度;健全暂缓判决人的帮教制度;明确暂缓判决人的考验期间;监督法官暂缓判决权的行使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对暂缓判决制度构建完善。
  关键词暂缓判决 听证制度 帮教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060-01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基层人民法院试行暂缓判决,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刑罚效益,但对于暂缓判决制度如何具体的实施,缺乏相应的法律予以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应该系统总结全国各地基层人民法院试行暂缓判决的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做到有法有据。
  一、扩大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
  目前各地基层人民法院适用暂缓判决的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犯罪,而将成年人及单位犯罪排除在外。笔者认为,将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限于未成年被告人的做法,似有过窄之嫌。其理由是:
  第一,背离了设置暂缓判决制度的初衷。人民法院适用暂缓判决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节约诉讼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诉讼资源的浪费,而实践中将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限定为未成年人犯罪,人民法院还必须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具体情节,决定对未成年被告人是否适用暂缓判决,则法院适用暂缓判决的案件会很少,那么也就达不到设置该制度的目的。
  第二,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我国《宪法》及刑事法律规范均明确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实践中将适用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限定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作法,是根据犯罪主体身份的不同而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有违法律确立的原则。
  第三,对于一些法人单位如果其实施了违法犯罪活动,也可以适用暂缓判决,而不应该将暂缓判决适用的对象限于自然人犯罪。
  二、明确暂缓判决适用的条件
  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暂缓判决事项的具体规定,笔者建议应该具体规定暂缓判决的情形,并且明文列举不宜暂缓判决的情形作为除外规定。法官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情形结合具体案情,被告人的自然状况、犯罪原因以及犯罪后的态度、赔偿情况、被害人是否谅解等进行分析,认为符合公共利益时,可以作出暂缓判决。
  三、明确暂缓判决提起主体和程序
  笔者建议:应当对提起暂缓判决的主体和审批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在暂缓判决确定后,主动征求检察机关和被害人的意见,在征得同意后,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送达被告人、检察机关和被害人,履行告知的职责,告知其享有的权利。而且在暂缓判决做出后,如果被告人持有异议,考虑到以后的考察工作難以落实,一般应及时撤销决定,并作出判决。
  四、对暂缓判决案件实行听证制度
  笔者建议:人民法院对拟作暂缓判决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暂缓判决之前,由人民法院的主审法官召集检察机关人员、被害人及其代理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一起,也可根据案件需要通知被告人所在单位代表、家属,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参加,就暂缓判决问题发表意见,人民法院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理由,以确保暂缓判决案件的质量。
  五、明确暂缓判决人履行的义务
  暂缓判决是对被告人暂时不判决,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在规定期限内,被告人履行了相应义务的,法院将做出不判决决定,终止审判程序;否则,法院将对被告人作出判决。笔者建议,对被告人应该履行的义务应该明确规定在暂缓判决的决定中,具体义务的范围应当与被告人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相适应。
  六、明确暂缓判决人的考验期间
  暂缓判决并非不判决,而是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暂时不判决,具体考验期限的设定,不宜太长,太长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另一种强制措施;太短,则起不到考验的效果,不能确定被告人是否真诚地悔罪。笔者建议:暂缓判决考验期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各方因素做出合理的限制,计算考验期限应从暂缓判决决定作出之日起算,规定为六个月至二年为宜。
  七、健全暂缓判决人的帮教制度
  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主要包括管制、缓刑等被判处非监禁刑的罪犯,具体工作是由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实施的,而暂缓判决的对象是尚未判决的被告人,对其帮教的机关理应与实施社区矫正的机关有所区别,同时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的任务已十分繁重,也不容许其再承担暂缓判决对象的帮教工作。因此具体的工作只能由家庭、社会团体及基层组织承担,在人民法院决定对被告人暂缓判决时,应同时落实帮教的组织(人员)、帮教的具体措施和帮教组织(人员)的责任等等,健全帮教制度。
  八、监督法官暂缓判决权的行使
  为保证法官作出暂缓判决决定的正确和公正,对法官暂缓判决权的行使也要加强监督。笔者建议:可以赋予被暂缓判决人和被害人复议的权利,对暂缓判决的案件实行备案、定期开展复查、抽查案件活动。自觉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专项监督和人大代表监督。此外,暂缓判决工作开展中还应当接受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社会监督,确保其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开展,防止权力滥用。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实施对策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2]左卫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3]王利明.程序公正和司法改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赵秉志.刑罚总论问题探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晚期妊娠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晚期妊娠产妇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宫缩素)与观察组(低位水囊),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宫颈评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
一、引言rn无形资产是“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无形资产通常分为四类,即知识产权类、契约权利类、关系类和
生物是理科教学中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的各种现象,为人类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医疗、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以前生
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矿业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本文在介绍加强矿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矿业企业生产经
摘要证据开示制度应以公正价值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同时有助于法律效益价值的实现。本文指出证据开示制度的设计应高度关注公正与效益价值,并寻求两者的有序协调。  关键词证据开示 公正价值 效益价值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054-02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是指控辩双方在开庭审判前或者审判过程中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披露所掌握的诉讼证据和
摘要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所设计的四种程序各有利弊,本文以消除各种模式的弊端为视角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的思考。  关键词劳动争议 自主协商 仲裁调解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058-01    一、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概述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又称劳动争议处理体系,是指由劳动争议处理的各种机构和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
随着现代社会就业竞争的不断激烈,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进行自主创业.但经验不足、资金的短缺、思想的不成熟,制约着大学生创业的真正实现.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创业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麻醉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镇静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摘要浮动抵押制度自19世纪在英国出现以来,已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普遍适用,并为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所采纳。浮动抵押制度的灵活性,利于融资金融的开展,所以它能够使有限资源得到最优利用,符合法理上关于法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浮动抵押 融资金融 抵押物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059-01    一、动产浮动抵押制度浅析  (一)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