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墨、色在写意仕女画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汕头工艺美术学校 汕头 515000
  
  摘要:从用线、用墨、用色及用笔表现写意仕女画。
  关键词:线 墨 色 写意仕女画
  Line,ink,color in enjoy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of beautiful women utilization
  Li Zhixia
  Abstract:Application of line,ink and colour in the freehand painting of palace maid.
  Keywords:Line Ink Colour Freehand painting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124-02
  
  “仕女画”是以我国古代社会上层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仕女画历史悠久,大约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把仕女画作为有着独立题材意义的专门画科,在社会上逐渐流行开来。明清后,“仕女画”一词已完全摆脱了原来的狭义概念,除秉承传统美之外,又融合了更多的现代东方女性美气息,成为至今人们泛称的广义角度上的女性绘画题材。以下浅谈线、墨、色在仕女画写意中的运用。
  
  1.仕女画的用线
  
  用线是仕女画的主要艺术语言,线条艺术是具有生命力、内在力和感染力的,是通过用笔墨来展现的。写意仕女画主张“不求形似”,风格侧重于表现而非再现、写意而非写实。画家用线以柔为主,柔中带刚,以行云流水、流畅的线条画出仕女的形神意境,来抒情寄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1 线条的表现。
  仕女画对线条的形式美有着特殊的要求,画家运用流畅连贯、刚柔相济的线条,突出表现女性的线条美和动作姿态;表现仕女的动作表情和优雅气质;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画仕女画可选用长锋兼毫,运用中锋勾长线,充分利用其含墨含水比较丰富的特点,绘出圆润饱满、厚实的线条。一组线不换墨一气呵成,其线条干、湿、浓、淡皆出于自然,流动酣畅。线条在纸上不断地行进、转折、停顿,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仕女画中的线条本无生命而言,是画家融情其中,它才显得那样生机勃勃;线本是很单纯的东西,是画家运用仕女画来抒情写意,它才显得那样神秘莫测。在表现手段上,既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粗细结合,转折分明,笔断意连,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又能得心应手,浓淡相宜,做到落笔准确,运笔熟练,线虽细但能力透纸背,一气呵成。古人以“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虫蚀木”等形象比喻,来说明线条的形式多样化及其内在魅力。
  1.2 线条的虚实节奏变化。
  毛笔在纸上运行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形成形式多样、千变万化的线条,用毛笔的笔尖、笔肚、笔根作画,其粗细、厚薄相距甚远,会产生很强的不同效果,因此,在勾勒线条时可强化线条的节奏,要流畅随意,紧中有松,松中有紧,恰到好处。勾线时只有理解了才能去感受,才能以线条造型来表现理解的东西。线条不仅可表现仕女和周围环境的轮廓、动态,也能表现仕女的内在气质、艺术韵律和画家的个性情感。
  表现仕女的整体五官、脸部的轮廓及手,要用长锋中锋行笔,形成细而有力、轮廓分明的感觉。写意仕女主要是不容易表现出仕女的面部美,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用疏与密、粗与细、轻与重的线条作对比,掌握好运笔的节奏快慢,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表现出仕女画线条的无穷变化。侧锋线,其特点是灵活多变,易见生动,能使结构起伏自然,主要用来表现仕女的配景物态,结合墨与色的运用,使其更加谐调,使得线条粗、细、浓、淡变化自然。
  
  2.仕女画的用笔、用墨
  
  笔墨是仕女画的灵魂和形式特征。“笔为墨之帅”,线条是用笔画出来的,而每一根线条都离不开用笔、用墨。人们往往可以欣赏仕女画的墨色变化,但很难品味线条的意蕴,更不能理解用笔之奥妙。用笔是仕女画造型的基本技巧,也是仕女绘画的根本之法。
  “境界入情而笔墨庸弱,何以供高雅之赏鉴,吾故谓笔墨情景缺一不可。”说明有了高雅气质的仕女和美丽的景物,却没有精妙的笔墨来表现,没有高超的用笔之法,是不可能画成一幅耐看的仕女画作品的。
  仕女画的用笔要求与书法大体相同,初学者可先在毛笔书法上下些功夫,领略书法的线条美与结构美,这可以帮助理解仕女画的用笔,有利于提高绘画水平。
  古曰:“笔以立其形质。”意为依靠毛笔在宣纸上挥洒,用不同的笔法产生不同的点、线、面,组合成一定的仕女形象。画家一定要研究仕女画的用笔,提高仕女画的用笔技巧。
  2.1 用笔灵活。
  2.1.1 中锋用笔要执笔端正,笔锋在墨线的中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笔锋垂直于纸面,其效果圆浑稳重,劲挺有力。用笔要平,要平均,起迄分明,交代清楚,无虚弱处。绘画不可始终中锋到底,要根据表现仕女画的不同部位、不同内容的需要,起、倒、顺、逆,横拖竖抹,千变万化,交替互用。达到线条圆润有韧性,富有弹性,外柔内刚的效果。
  侧锋用笔就是将笔锋稍稍侧向一方,使笔尖与笔腹着纸。由于有不同的倾斜角度,侧锋画出的线条一边光一边毛,一边浓一边淡,一边干一边湿,给人以轻快松弛、灵活多变的感觉。如果笔头上水分较少,线条还会出现飞白,更显松灵潇洒。
  2.1.2 用笔的快与慢古人云:“落笔风生,草书入画,生涩凝秀。”齐白石说:“半如儿女半风云。”讲的都是用笔的快与慢,快慢结合,形成笔墨的风韵。
  开始时,宁慢勿快,不妨迟缓,万勿浮躁,要注意笔性修炼,笔锋在盘旋曲折中力聚不散,持之以恒,自然意到笔随。要注意用笔气脉连贯,用笔用线多变化,要有气格,有韵味,充分发挥毛笔巨大的潜在表现力。
  2.1.3 干笔与湿笔。
  干笔与湿笔在仕女画绘画中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干笔取其气质,湿笔取其韵味。但湿笔不宜过湿,否则会失其笔趣;枯笔也不宜过枯,过枯则无墨韵。要重视墨色的灵气,做到浓而不凝滞,淡而不浮薄。
  2.2 用墨敏感。
  仕女画的用墨,除靠用笔的变化外,很重要的是用墨。古曰:“墨以分其阴阳”,笔踪过去,墨彩随之。墨是依靠笔落于纸上的,有时笔墨要简练,宣纸对水墨特别敏感,用笔的细微变化对其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如中锋用笔其墨厚重,侧锋用笔其墨活,干笔则墨枯,湿笔则墨润,再加以用笔的快慢、大小、长短、轻重、曲直等变化,画面就产生浓淡枯湿层次极为丰富多彩了。用墨利用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有:焦墨法、积墨法、没骨法、干皴法、湿皴法、破墨法、泼墨法等等。
  墨法和用水分不开,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乃活”。至于怎样用墨用水,无法以语言表达清楚,只能心领神会,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探索,然后才能做到笔、纸、墨、水等等的娴熟把握。学习仕女画,全在多看多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规律而运用,自然生发,妙笔成趣。
  
  3.仕女画的用色
  
  仕女画的用色大概有两种:一是强调和谐,色彩淡雅,节奏温和,调子统一;二是强调对比,彩色明丽,节奏强烈。仕女画表现仕女的用色有时要浓艳泼辣而不俗,有时层次变化要细腻,有时又要淡雅沉着。“色彩相和”,既要用色生动,又要和谐统一。
  色彩的和谐,是指整幅画面中色彩的倾向性要统一。仕女画墨色呈中性偏暖色相,墨色与其它色彩均能很好地协调,如表现脸部和手部,多用三绿加硃磦进行调和。表现衣衫裙带,多用三青加大红或者酞青兰加胭脂调出暖色调的色彩来表现,整个绘画大体是暖色调,但在局部中稍有对比性冷色调,是不会影响整体色调的。这里指的冷暖色是指物体固有色的冷暖,而不是指以光源色的冷暖色彩变化来塑造对象。如果过分地追求光源色的逼真就会失去仕女画的本质,色彩过多会削弱笔墨的表现力。
  色彩的对比,是不同色相的色彩用于同一画面的结果。如红与绿、黄与紫、冷与暖。这类对比不同于整体的墨色与色彩的对比。在画面处理上,有人物的脸部与服饰的局部对比,人物与背景的大面积对比等等。
  用色以补笔墨之不足,更显笔墨之妙处。色彩应与笔墨的表现相一致,用色同时要讲究用笔,用色要单纯概括,基本用淡彩,用水量大,淋漓渗化,涂色结合结构。淡墨色的运用往往能体现水墨效果,表现墨韵特色,很有光彩。宣纸水墨的变化无穷,用色不碍用墨,两者要和谐统一,如在水墨中略混色彩,在若有若无之中构成画面统一的色调。
  总之,写意仕女画是作者运用概括、夸张、联想的手法,巧妙运用线、墨、色,来表现仕女彩带衣袖流畅的线条美;表现东方古代女性飘逸轻盈的形态和含蓄优雅,善解人意,温良贤德的气质;仕女画主张神似,注重用线、用墨、用色,注重个性发挥。写意仕女创作以无形为手段,以有神为目的,充分表现无形的精神内涵,表现仕女人物的温柔、细腻、气质特征,在写意艺术中留有耐人寻味的空间,并产生现代美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12月
  [2] 崔建杜.中国画艺术十门•仕女,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
  [3] 吴学才.古代人物画创作与技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4] 徐永生.古装仕女线描集,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5月
其他文献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参与技能竞赛热情不高的现象,且自身的职业能力不高,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难以实现就业目标。高职院校应通过举办技能竞赛的方
<正> 1.霜桑叶:在冬季落霜后采集加工。初霜后,桑叶老化干硬,呈黄绿色,即可采集。采回后,淘洗干净,沥水,放入蚕箔或晒席上晾干,以叶片完整、大而厚、干脆无霉变、无杂质者为
目的:分析变形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正确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78株变形杆菌进行鉴定,分析其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及产超
广东省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汕头515000  摘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装帧设计的民族性问题,强调书籍装帧要继承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走出中国自己的道路。我认为,寓作品于某一意境之中,以抒发作者对所表达事物的情感,有境有情、情深意切,正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点。今天,我们的装帧艺术要跻身于世界,赶超先进水平,就应该向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遗产学习,结合新的设计形式和手段,把我们书装设计的艺术境界更提高一步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自我评估的方式,寻找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调整学科建设的结构和布局,已成为地方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在
摘要:如何备好一节课,对每位教师而言,永远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到底如何备好一节课?要想备好一节教学课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明确好课的标准。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③博采众家之长。④丰富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教师 备课 学生 教学过程  Arranges the class  He Guangming  Abstract:How arranges a class,speaking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企业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企业各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改革,对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内控要点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企业的管理形式和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对企业的内部管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中,笔者主要围绕在当代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发生的巨大变革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一系列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建设性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
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师生教学兴趣和教学情感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因素,必须明确并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的教学氛围才是良好的;二是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氛围  Discusses Chinese teaching atmosphere  Wang Xiangke  Abstra
在高中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直是广大高中教师所热衷的研究内容。科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和实质
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数学应用及数学建模方面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