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伴腹腔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68例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男性289例,女性79例,年龄38~79岁,平均56岁.术前临床分期I~Ⅲ期.全部患者采用Ivor-Lewis手术(右胸及上腹部两切口)行食管大部切除加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全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8个月.结果 腹腔淋巴结转移58例(15.8%),其中T1-2患者占36.2%(21/58);有13.8%(8/58)的患者为跳跃性腹腔淋巴结转移,均发生在T1-2患者中.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10.3%,低于胸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18.3%.远处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极差,无1例达到5年生存(0/16).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5枚和远处腹腔淋巴结转移是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应该选择有利于腹腔淋巴结广泛清扫的手术方式.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不良,尤其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近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安全可行.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311例拟诊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分为A、B两组;A组130例行双甲全/近全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感觉神经阻滞剂(RTX)预防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按住院顺序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拟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对于一类具有模型误差和外部干扰的非线性系统,研究了其鲁棒H∞控制问题.利用Hamilton-Jaccobi不等式的方法给出了一个系统满足鲁棒H∞性能的新的判定准则,基于该准则设计了
目的 探讨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l(ApoAl)、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比较74例老年SIRS患者与对照组35例
目的 探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ICH)后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及其与脑水肿、组织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纹状体区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纹状体ICH模型,动态观察大鼠ICH后28
目的 探讨含PEG启动子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7(rAAV-PEG-MDA-7)在裸鼠体内的抗肝癌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尾静脉注射
目的 探讨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部分各向异性值(FA)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进行MR常规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
目的 研究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
目的 通过检测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选取100例重
目的 初步明确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缺失的GADD45β基因近端启动子活性调控中心,并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肝癌细胞HepG2中GADD45β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30~50个碱基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