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3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学生要想实现发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数学、物理等理科不同,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非常强,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初中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与数学、物理等理科不同,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非常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那么,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法呢?
  一、创设出和谐的教学情景
  和谐的教学情景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悲戚的情景会导致学生出现痛苦的情感,积乐观的情景会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愉快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种适宜的教学情景,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朱自清《春》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配备精美的PPT课件与解说词,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先播放PPT课件,待学生有了共鸣之后再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让学生扮演皇帝、大臣、路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羚羊木雕》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编成为课本剧,并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这既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
  采取以上的方式,那么语文教学就不再枯燥、无趣,而变得丰富、多样,正如爱因斯坦强调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作为礼物来接受,不能让学生将其看做艰苦的任务”,基于这一因素,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必须要意识到初中生的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设置好适宜的情景,催生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着直接的影响,孔子了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那么必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不用谈创新了。反之,若能够采取科学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创新敞开大门。
  例如,在《杨修之死》的教学中,可以将重点问题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杨修的死因;
  第二,我们可以在杨修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学呢?
  提出以上两个问题后,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被迅速的激发出来,并将这种兴趣带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认为,杨修是由于过于聪明,借自己的聪明来揣测曹操的想法而引起曹操的嫉妒而被杀死的;有的学生认为,杨修是由于卷入皇室继承人的争斗中而被曹操杀死的;有的学生认为,杨修是因为过于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才招致杀生之祸。因此,我们要从杨修身上注意到言多必失的危害,在某些特定场合,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否则就可能出现“祸从口出”的情况。
  采取以上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也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构建出一座桥梁,种种实践也证实,只要教师能够采取适宜的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三、重视发现与探究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需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与读书时间,并积极的将合作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能够从与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讨论过程中加深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从他人的思路中得到启迪,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够形成一种独到的见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萌芽,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间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在《俗世奇人》的教学过程中,在讨论“杨巴”与“杨七”“奇”的地方时,就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分析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杨七这种埋头苦干、真才实学的人,也需要像杨巴这种随机应变与圆滑世故的人,在讨论的过程之外,教师需要随时的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砍看法,保护好学生的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 李玉兰.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新丝路(下旬). 2016(11).
  [2] 刘兰.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法运用探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12).
  [3] 王凤香. 分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1).
  [4] 郑兴林.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2) .
  [5] 马静. 巧预设,妙生成的课堂最精彩[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2).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指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能在一定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语文水平进步更快。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下,我们看到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语文课堂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究其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同设计实践的联系程度也在日益增强,也就需要将两者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进行研究并推动其发展,以满足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本文将对环境艺术设计在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探究,并分析促进二者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设计实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还受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次;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期刊
摘 要:主体性教学就是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设置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体验和生成中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本文从一线教学出发,分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  主体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对生本理念的诠释和实践。具体操作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
期刊
现在的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接班人,是本世纪赋予我们教师最迫切、最艰巨的任务。如何成功地做好教师工作呢?就此,我浅谈一些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爱心多多,硕果累累  爱心是关怀与理解的体现,是真情和善意的流露。爱心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爱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给予他们学习的力量。特别是在差生身上给予爱心,效果十分明显,因为差生可提升的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教育方法研究的学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浪潮。本文根据多年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作了探究。本文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职语文
期刊
摘 要:藏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藏族风俗文化在我国各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藏族的文化习俗无不显示着藏族人民的勤劳勇敢、热情憨厚、豪放乐天、吃苦耐劳的精神面貌。藏族全民信奉佛教,在藏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藏民对佛教的虔信。藏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内蕴,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成果,值得深入研究和解读。  关键词:藏族:社会概况;历史变迁  一、藏族族源及地域分布  对于藏族的起源,藏区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的大量南迁,宋朝十分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和管理。宋代是广西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区内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其他地方。同时,区内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也各异。宋王朝对广西境内不同地区的治理策略也经历了不断调整变化。在桂西北地区,宋王朝主要采用“以夷治夷”的治理方法,通过设置羁縻州、县、峒来管理地方,同时设置寨为据点来加强对羁縻州的管理,任用
期刊
玉树是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遗产丰富的民族地区之一。其中玉树的民俗多种多样,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在此,简单介绍几个关于节庆的民俗风情。  一、藏历年  藏历年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其形式与整个藏区大同小异,但有其白己的地域特色,当进入农历12月中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储备,缝制新农,酿造青稞美酒,准备供佛祖或敬神灵的酥油灯和“切玛”等供品。  当新年的前儿大,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理发,女性
期刊
摘 要:文学翻译具有复杂性,因为文学作品在理解和阐释时各有不同。增译是阐释方法的一种,合理的增译能够为目的语读者在理解时扫除障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和倡扬,但是过度增译会适得其反,应该避免。本文将从正反两反面研究《干校六记·下放记别》章楚英译本的增译效果。  关键词:《干校六记·下放记别》;英译;增译;效果  《干校六记》杨绛先生的纪实散文集,记录了“文化大革命”那段黑暗时期,知识分子在干校的衣食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