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近代性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zhouwe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现代性”取代“现代化”成为核心话语,它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然而近年来对它的认识越来越宽泛、芜杂,其阐释力逐渐丧失。在这种时候不要轻言“终结”,而应返顾它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历史的清理中去寻找新的突破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关于关键词的历史探原、内涵探讨、现象梳理和流变追踪,已经成为近年来一种新颖独到而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或者思路。就现有研究来看,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逐步出现,其投资主体、合作形式、内在结构、管理机制上,则
评萧功秦的“意识形态创造性解释”程明萧功秦先生在《走向成熟──对中国当代政治改革的反省与展望》[1](以下简称《展望》)一文中介绍“新型权威政治”所具有的“多元民主政治无
明代中晚期小说虽然受到新兴的市民思想的影响,但仍呈现出士人的淑世心态。主要表现在"浓厚的道德教化"与"进取精神的张扬"等方面,产生这种淑世心态的原因主要在于儒家的救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