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台哈苏H1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了几年135,时常感到不过瘾;玩数码,似乎又早了点儿——三个月一降价,一降就是“一半”价。买“传统”相机,明天又怕被“淘汰”。现在买相机啊,可真是个要琢磨。哈苏H1终于为我“排忧解难”:既是120,又有AF,还给我“留”了条“后路”,有朝一日银盐胶卷真的被淘汰,最多只是扔掉个后背!但H1相当于哈苏“机皇”205FCC的“天价”,又让我站到了柜台边,还始终不忍打开银袋子,战战兢兢地就像钱是偷来似的,直到店主的再三暗示。
  H1终于抱回来了,如同抱了个大美人,美滋滋,乐呵呵,两个手紧紧地捂着,生怕被别人“抢”去。虽急于试机,又有点颤颤巍巍—心里老盘算着如何在家人面前“隐藏”本机的底价……。
  
  H1的机身
  
  (1)操作性:
  H1是一款645相机,所以外形与宾得645N、康太时645有些相似。若从它的侧面观察,它的手柄比前两者有一定的前移。这种设计有利于相机握持重心的把握。在长时间拍摄时,握持H1则更显得轻松。H1的主控板有点类似现代135高级单反机,只是更宽大些。并在LCD的右上角多了呈半包围状的6个按钮。与快门相邻的有一个转轮,跟佳能机有点相似。手柄后侧的右上角也有一个转轮,AE锁与回卷钮在手柄的左上角。相邻的取景器右侧尚有曝光补偿钮与EXP。这种操作键呈环形分布的格局,使“组合”调控更加得心应手。如测光模式的设定:你只要先按 EXP“启动”,然后拨动后转轮,即可以选择三种测光模式: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平均测光。曝光模式的设定,同样也很方便。你只要先按动EXP钮,再拨动前转轮,就可设定M(手动)、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P(程序)、PV(Programmed variable,安全快门时间限定程序)。
  H1的电源是3枚CR123A锂电池,也可换成8枚7号镍氢电池。电池安装在相机的手柄内,换取也很方便,只要掰下锁杆即可。电子镜间快门无机械连接点,H1镜头的安装虽然与“老哈苏”相似,但没有像哈苏500系列机型般有着诸多的“禁令”。
  (2)性能:
  H1采用电子镜间快门,快门速度最短为1/800秒,设有B门与T门,如果在B门状态下,H1的曝光。电子镜间快门能够实现全程闪光同步,这是它的长处;但1/800秒的最短快门时间似乎短了一点。目前最短的电子镜间快门是禄来6008AF的1/1000秒。H1却达不到这样指标,有些令人遗憾。H1快门开启的声音非常轻柔,优于以往任何一款“老哈苏”相机,包括它的旗舰205FCC。这主要得力于机身挡光板及反光镜滑动系统的“改朝换代”。以往的“老哈苏”,像503CW快门开启的主要“旋律”,来自机身挡光板的闭合以及反光镜的往返。H1机身的挡光板采用质地轻柔的化纤材料,既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又降低了噪音,真可谓两全其美。在自动对焦方面,H1与康太时645不相上下。而且H1的AF性能在低照度与较低反差的条件下几乎都没有什么影响。这对于中画幅相机来说,确是出类拔萃了。
  


  专业相机一般都没有内置闪光灯,135相机惟独美能达α-9独树一帜。而在中画幅相机中便是H1具此特色了,尽管闪光指数只有GN12,但遇到一些需要补光景物时,它往往能够发挥出重要的功效。H1的内置闪光灯以及与之相配的美斯SCA3002闪光灯都能实现TTL控制闪光功能。也可以“脱离”机身,单独调校为补光处理。H1的取景器比“老哈苏”的90度反射棱镜取景器有了显著的长进:体积上更扁平,视野更开阔,取景也更加透亮。
  而我最为欣赏的,是它的底片打印功能。H1能在底片画面影像范围以外的边沿可以打出绿色的数据,包括光圈、快门、镜头焦距等等。能为我总结拍摄经验提供翔实的资料。此外,H1尚有很多功能支持数码后背,但由于手头没有数码后背,也就无法体验数码带来的乐趣。不过,跨越银盐通向数码之路的桥梁已近在咫尺了。
  
  H1的后背
  
  后背是哈苏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也是哈苏相机的一大精髓。由于后背的可换性,增加了相机的实用性。“老哈苏”后背的装卸,必须事先插上“安全片”,否则就取不下后背,这是为了避免胶片的曝光。最早的哈苏后背,拔出的“安全片”存放,是个“劳神”的问题。到了1994年,哈苏发表的203FE,其后背的背部才增加了一个“安全片”的盛放夹。这次H1对“安全片”这个问题,加强了“安全”的“管理”。H1改“安全片”插拔式为卷帘式。在H1后背的左侧有一个小垂片,你只要转动360度,它就能闭合了。H1的后背还拥有自己的“独立”电源,一枚钮扣电池安装在后背的底部,在后背的“面板”右侧有一个小小的矩阵LCD,它有胶卷感光度、胶卷类别(120还是220),以及电池使用状况。ISO感光度可以设置成自动或是手动,LCD设有照明指示钮。H1的后背设计可谓精彩!
  
  H1的镜头
  
  H1配套的是全新设计的HC镜头。现已开发出六款定焦,一款变焦。它们是:HC35mm1∶3.5、HC50mm1∶3.5、HC80mm1∶2.8、HC120mm1∶4、HC150mm1∶3.2、HC210mm1∶4和HC50-110mm1∶3.5-4.5ZOOM。HC镜头的制造工艺相当精湛,手感颇佳。并有即时手控对焦功能。虽然镜头没有内置超声波马达,但AF还是比较出色,相当于佳能EF—非USM镜头的水准。由于不是超声波马达,AF时还是具有一定的噪音,不过还是比较轻的。HC镜头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搜寻”目标时,常常很果断,往往是“不假思索”而“拍板”,操作起来的确很过瘾。实拍显示,HC镜头的成像非常不错,显得很亮丽,很通透,色彩还原很真实。但画面整体上略有一点富士龙的韵味。该镜头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各挡光圈之间的像质都很接近,这说明像差矫正得十分理想。就HC80mm1:2.8镜头而言,其成像质量与“老哈苏”镜头不相上下。
  拥有H1是自豪的,使用H1是兴奋的。但兴奋过后却是难言的惆怅:有朝一日家人知道了本机的底价,会不会打响“海湾战争”?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美籍华人乌维培先生应本刊之约,撰写此文,意在将自己多年收藏相机的经验与体会与读者交流,我们同时也欢迎热爱收藏相机的朋友向本刊投稿,将自己在收藏相机中的乐趣与心得跟大家共分享。由于相机的收藏,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收藏相机的体会也不一样,本文所写内容属作者个人的经验积累,可能会有一定的偏颇,特此说明。  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精尖产品的不断涌现,反而引起现代人对各种老产品的怀念。新产品升
期刊
  
期刊
六年前,郑启忠因偶然的机会进入了舞台摄影的天地。小试身手,就发现他对舞台摄影有一种独特的把握能力,其进步之快,成果之令人满意,使他一发而不可收。……人们常说,舞台演出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郑启忠的舞台摄影居然也达到了“台下几秒钟,发烧两年功”的境地。不是吗?一个晚上的拍摄,几卷胶卷拍下来,加起来的曝光时间不过几秒钟,但却付出了他多少辛勤的汗水。这对于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应该是不无启示的
期刊
有人将DV比作传说中的“月光宝盒”,因为它可以记录真实的动态影像,有如“月光宝盒”的魔力,可以让我们留住已逝的岁月,重温过去美好的时光,我觉得是有几分道理。但神秘的“月光宝盒”只是一种传说,而DV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由于它的图像更清晰、体积更小巧、操作更简便、价格更便宜等等因素,让现实中的你我拥有一个梦幻中的“月光宝盒”——DV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事情。本期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DV的小知识,为下期的DV
期刊
人像的布光  摄影离不开光与影。影室布光是拍摄人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影棚内摆布光影关系的过程好象用各种不同的灯光在人物及环境之间画画。人物形体的外形可以通过布光充分展现,人物在空间中的体量感,以及服装发型的质感与肌理的描述更离不开布光。当然,用影室灯将拍摄对象照亮不难,有创意的意境与氛围的营造却是需要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光影布控知识。    单灯布光  有经验的摄影者知道,以最少的光源实施布光,并不等
期刊
  
期刊
江南山水之秀、之美、之壮奇者:首太湖。  太湖三万六千倾,周回八百里,襟两省三府十州县,七十二峰于裙围,马山、西山、三山等几十个岛屿宛如块块翡翠点缀,犹似颗颗珍珠,洒落在玉盘似的湖内。  阳春三月,环湖梅花、桃花、李花、杏花、樱花、梨花时而平铺、时而叠起,其粉色、白色、黄色、使得青山绿水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仲夏六月,高挑的芦苇摇拽着婆娑的身影,时不间湖面吹来一缕清凉的湖风,散发着清涩的爽意;金
期刊
摄影是一门用汗水和心血凝结而成的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摄影比赛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较量:没有任何侥幸和投机。如果一定说有“秘诀“的话,那也是比赛中,对技巧把握和对规则的理解。    评委的三分构成    评委是”百家姓“,年龄有别,性情不一,爱好不同。好的评委公平公正,没有点滴私心和杂念。一般来讲,年纪大点儿的评委,革命的时间比拍照片的时间还长,因而审美观点比较传统。横要平、竖要直、做人也要一撇一捺。
期刊
本刊六年前开辟数码影像栏目后,但当时的多数读者仍然认为自己距离数码影像的距离过于遥远,因为那时的数码影像尚不成熟;因为那时还没有与大家手中若干高级胶片相机同等价格以及同等功能的数码相机产品;因为那时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确实还难以令人满意。可是这时间走得太快了,先进的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速度也更加地快了。先是数码相机的品种越来越多,而后是相机的价格越来越低。过去买一台135单反相机式样的数码相机大约
期刊
数码时代当然要用数码相机拍照片,但是有了数码相机还不一定就能拍照片,那么还需要哪些必要的条件才能够拍照片,才能够象我们现在使用胶片相机一样的方式去拍照片呢?咱们先说一说这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往哪儿存。  其实我前面所说的问题并不那么严重,如果您只是拍摄一些数据量不太大的数码照片;如果您不是大量地去拍摄数码照片;如果您觉得您所使用的数码相机内的存储卡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容量;如果您只是在距离自己的台式电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