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男生的心灵避难所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0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导航
  心理症状:忘记了所有跟学习有关的事
  方华是一个13岁的初中男孩,身材高大。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怪病,把全家人都吓坏了。
  那是刚上初中后不久的一天早晨。一觉醒来,父母说该准备上学了,方华却愣愣地问:“上学?上什么学?上学干什么?”父母以为他没有完全清醒,催他赶紧收拾好书包准备上学。方华愣愣地问:“什么书包?书包是什么?”
  这时,父母才发现孩子已经醒来,但好像脑子出了问题,说什么都不知道、想不起来。不过,随后父母发现,方华忘记的都是与学习有关的事:忘记了自己是中学生,忘记了自己的学校,忘记了同学、老师。
  这下可把父母吓坏了,他们赶紧把方华送到了医院。先看脑内科,再看神经科,都没有检查出大脑有什么问题。这让方华父母心里更没底了: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通过进一步的沟通,我了解到事情的起始缘由。
  方华没有上过幼儿园,从小是奶奶带大的,是家族中唯一的孙子,父母对他也百般疼爱,隔代亲的疼爱更不用说了。方华就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从方华背起书包的那天起,全家人对他就怀有很高的期望,“好好念书,上个好大学”,几乎成了父母的口头禅。可是,父母越是期望高,方华越是出问题,隔三岔五地“闹病”。大约到了三年级,方华就开始经常闹病不上学了。六年级的时候,方华的症状更严重了。特别是每次考试之前,他不是头疼,就是胸闷,要么就是肠胃不好,后来干脆是浑身难受。每次“闹病”,医生都没检查出什么问题。更让人莫名其妙的是,只要一回家,他就没事了。就因为方华总是“闹病”,父母不敢再说“考个好大学”了,但是心里还是这样梦想着。
  转眼,方华上中学了。第一次月考之后,老师找家长谈话,说方华有进步,希望家长配合督促孩子,争取考个好高中。父母听了很高兴,回家就和方华谈,铆足了劲给方华加油。方华也劲头很足,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到期中考试拿个好名次。
  就在这时出现了一种俗称“猪流感”的传染病,学校每天都要对学生监测体温,方华因为体温总是偏高而一个月没能上学。后来,虽然传染病流行期过去了,学校不再检测体温了,可是,方华却再次闹病而不能上学了。
  可是,就要期中考试了,总不上学怎么行?一天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给方华施压,爸爸说完妈妈说,爷爷说完奶奶说,中心思想就一个:不能不上學。方华感到再也找不到退路了,终于表示第二天去上学,说完就到自己的房间去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具。可是,方华刚整理完书包就晕倒了。爸爸妈妈赶紧把方华送去医院,医生看后说没什么事,暂时住院观察。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就出现了开头吓人的一幕。
  心理透析:心因性失忆成了避难所
  方华的问题,其实就是心因性失忆症的表现。医生也给出了这样的诊断。
  心因性失忆症,是一种选择性的反常遗忘现象,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的原因,而产生的选择性失忆。具体说来,心因性失忆症的特征主要有三:第一,原因是心理性的。患者虽丧失对过去经验的记忆,但并无生理上的症状,失忆现象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第二,内容是选择性的。与因车祸等原因而导致的失忆不同,心因性失忆往往是有选择性的遗忘,比如,只忘记了某一方面的事情,只忘记了某一时段的事情。第三,发展是阶段性的。心因性失忆都是阶段性的,持续的时间从一两天到几个月,过了一个阶段通常都能自然恢复正常。
  就方华的症状看,是典型的心因性失忆症。首先,他的失忆选择了学习方面的事情。其次,阶段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来访的时候,方华已经有所恢复了。至于失忆的诱因,更是显而易见。
  方华患心因性失忆的直接结果就是,他躲过了入学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而且可以每天不上学不写作业了。也就是说,他不用面对学习的压力了。
  面对压力,我们的心灵难免会去寻找避难所,容易逃进“病”里。但是,一直逃到心因性失忆症里,确实是不多见的。方华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前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病根在家庭,在家庭教育的失误上:一方面是爱,爱护过头;一方面是压,压力过大。爱护过头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心灵难于长大,会形成退缩、退行、回避等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就是见困难就怕,就躲,就逃。压力过大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在学习时会面临更多的困境。于是,越是怕,就越是感到困难,就越是想逃避。先逃到病里,当逃到病里也不能解决时,就只好逃到心因性失忆症里了。
  心灵跨越:学会直面困境和压力
  前面我们提到,心因性失忆通常都能恢复正常。这个恢复过程,基本上是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所以,一般不必经过特别的医学治疗,或者说,医学治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心病还需心药医,重要的还是当事人和家人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
  一是缓解现实压力。如果现实压力有所缓解,适应能力有所改善,生活环境有所转换,心因性失忆往往可以获得缓解,甚至完全恢复。所以,如果了解到当事人存在某方面的心理压力,首先要帮助他减压。心理疏导、心理宣泄、转换环境、提高能力,都有心理减压作用。一般来说,压力缓解,症状就会缓解。
  二是增强心理素质。不论怎样,压力总是不可避免。所以更重要的是增强心理素质,学会直面生活,学会应对压力。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心理辅导,增强心理素质,重塑良好人格,引导当事人学会直面生活,直面生活中的困境和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心因性失忆。如果已经出现了相关症状,就更加要做好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工作,当事人一旦心理上可以直面现实问题了,失去的记忆也就可以恢复了。
  三是利用事件重演。有的心因性失忆,可以通过事件重演来帮助恢复记忆。所谓事件重演,就是重复当初导致精神创伤的类似情境,这样会激活相关的记忆内容。事件重演常常在自然状态下就会发生。比如,一个偶发刺激恰好与当初的情境相关联,就可能激活相关记忆。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专业人员引导进行事件重演,还可以采取催眠疗法来恢复记忆。   针对方华的情况,应该主要从前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帮助他减轻压力。为此,我做了较多的心理沟通,给予他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緩解了学习压力。同时,与老师沟通协商暂时不给他布置作业,允许他暂时不参加考试。在这个过程中,方华的记忆逐渐恢复了。其间,父母还带他去专科医院接受了催眠疗法。多方共同努力,引导他逐步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二是教他学会直面生活。家庭教育的关键是重新塑造孩子的人格,促进孩子人格的成熟。只有在人格上变得成熟,方华才能学会面对学习压力,也就不需要再逃到心因性失忆中避难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表示要积极合作,帮助孩子成熟起来。
  不久,好消息传来,方华的记忆已经完全恢复,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与教师一起思考】
  人在无法承受某些打击或压力的时候,潜意识里就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进行自我心理防卫。心因性失忆症,从实质上说就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逃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由此可以说,心因性失忆,与其说是想不起来,不如说是不愿想起来,从而让自己免于面对困境或压力。
  具体说来,心因性失忆症的心理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压力。这个压力可能是持续性的,比如学业或事业上的压力,也可能是突发性的,比如家庭的突发重大变故。二是人格特征。有些人格特征容易出现心因性失忆,比如表演型人格,还有退行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等。三是心理素质。这样的人心理脆弱,自我防御体系的阈值较低,难以抵御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遇到困境就容易导致心因性失忆症。
  就方华的情况说,他从小学开始经常闹病,就属于躯体化现象。所谓躯体化现象,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躯体化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心因性反应,是心病转移到了身体上。
  三年级正是一个特殊的转折期,六年级又面临着毕业和升学,对学生来说都是心理压力相对较大的时期。因此,常常有学生在这个时候逃进病里来避难。这也是方华在三年级和六年级,躯体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由来。那时,方华确实也通过“闹病”而成功地避难——逃避了上学和考试。
  但是,到了初中后,方华却不能通过“闹病”来成功地避难了——尽管他病休在家,全家人也要共同敦促他去上学。这让方华感到,自己尽管“逃”进了病里,还是逃避不了面对学校和考试的压力,他在茫然中感到无路可走。
  怎么办?方华“逃”进了心因性失忆症里。因为失忆可以更好地逃避困境,更好地避难。这样说来,心因性失忆症就成了最后的心灵避难所。平常说,“眼不见心不烦”,心因性失忆却是连“心”都“不见”了:心里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个问题跟我们教师有什么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很明显,学生中出现的这类心因性失忆,以及其他相类似的心理障碍,往往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从而产生了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最终形成了种种心理障碍。学生的学习压力,当然不能全怪老师,然而,这其中有多少不是老师亲手制造的?
  在前面的案例中,在方华出现心因性失忆后,为了化解方华的心理压力,老师配合做了积极调整,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初老师无意中给方华制造的那种善意而温情的压力,也是导致方华心理障碍的一个诱因。
  由此说来,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类心因性失忆,以及类似的心理障碍,老师应该有所了解。但是,仅仅有所了解是不够的。面对类似的事件,面对如今学生的学习压力,面对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老师应该如何自我反思,又该做怎样的自我调控,是所有老师应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胎儿偏小时,因胎儿的结构小而不能分清;胎儿偏大时,因胎儿的活动空间减少,被胎头或身体遮挡的肢体常显示不满意;因此,胎儿形态结构改变越明显,超声检出率越高,确诊率也越高;所以,超声筛
最近几年来,在湖北经济逐步好转的新形势下,地税收入增幅却持续下滑.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反差现象?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深刻揭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明确指出,要冷静
摘要:目的:评价实施心理疗法和陪伴分娩对分娩疼痛、方式及母婴预后的影响。  方法:拟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均为单胎)200例,随机分为心理疗法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结果:试验组紧张、恐惧、孤独感减轻,安全感增加;产程中疼痛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精神放松及配合产程者明显多余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率、新生
目的:探讨金标快速检测板对乙肝五项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金标快速板法及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100份血浆样本,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方法检验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患者及
目的:探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证候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58例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进行推拿配合神阙灸治疗.结果:58例经2-12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按国
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如何适应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客观要求,从而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渠道,建立
目的:对创新思维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本院某科室40个病房开展创新思维护理管理模式,改变原有的护理方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高质量护理”的
自从我接手这个班以来,小炜一直担任我们班的语文学习委员。她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而且对工作认真负责,是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一天早上,我在办公室发现一封信,打开一看,是小炜写的:毛老师,我不想担任语文委员了。我感到很疑惑,她工作做得挺好的,为什么突然不想干了呢?事不宜迟,我找来她询问原因。原来是班长小丽觉得小炜表现太出色了,便私下拉拢小炜的好朋友,让她们和小炜绝交。小炜知道后,认为惹不起班上的“老大
期刊
17个春秋,我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教过偏远农村的孩子,也教过中心城镇的学生;17个春秋,担任过不同年段的班主任,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17个春秋,让我深深明白,教育方法绝对不能机械简单、千篇一律。  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思想、个性、特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班主任对每个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融情启智。  因时而变,随事而制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刻
期刊
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坚持与时俱进,就要正确地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本文简要回顾和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