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拉低电视剧鄙视链的智商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FD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些年由于网络的普及,使国内观众得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影视剧,由于观众的喜好不同进而缘生出一个电视剧鄙视链的网络小段子: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其含义为看英国电视剧的鄙视看美国电视剧的,看美国电视剧的鄙视看日本电视剧的,以此类推。
  “安德森,你知不知道你的出现拉低了整个街区的智商!”这是英国神剧《神探夏洛克》中福尔摩斯讲过的最著名的一句台词,近乎刻薄又言简意赅的概括了大不列颠半岛文化中与生俱来的傲慢与偏见,更以此昂头挺胸、不以为然的态度宣布:英剧就是这样荒诞自我,你爱看不看。而大概就是这样不流连、不大众、不着调的态度让英剧的观众在理解与欣赏与众不同时,也找到了品位上的优越感,成为了电视剧鄙视链的最顶层观剧生物。英剧的逆袭上位、攻占国内观众口味是近两年的潮流所趋,人们体会到这个摇滚史与莎翁史一样深厚的国家的冷热交替,并以此标榜到了自身的复杂个性,因而无限欣喜。
  而大概10年前,随着《老友记》、《越狱》等剧的凶猛传播,美剧曾经是一统鄙视链江湖的武林盟主,它的高速与快捷、易看与娱乐,夹杂着高科技、小性爱、限制级和强时尚,美剧令人眼前一亮的时代是它将其民族励志梦和个人英雄主义精准传达的时代,甚至说服了全球观众与其共襄盛举,这是新千年之后网络高速发展与流通的结果,人们推开窗可以看到更远的世界,就算后来被鄙视链顶端生物形容为无非是“机制的流程化汉堡”,但也无法阻挡其初入口时候的香甜与美满。
  日剧和韩剧早在人们刚刚收到“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偶像剧初启蒙,曾在90年代后期开始令人心悦诚服的被少女心态族崇拜,日剧里含蓄和美的纯爱、阳光灿烂的青春以及无限凶猛的人性,从《东京爱情故事》到《求婚大作战》,从《神探伽利略》到《古佃任三郎》中重复上演,而韩剧的锦衣华服、大龄灰姑娘、绝症与真爱抚慰着永恒的少女心,它让女主角牺牲又牺牲、男主角英俊再完美的满足着人们的爱饥渴,就像宅男钟爱苍井空一样,女人们总是爱这些与现实若即若离的泫然而泣。而古朴而持久的传播、模式化的剧情和高龄少女的观剧口味拉低了日韩剧受众在鄙视链条上的地位。
  好在“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香港的ATV与TVB几经青黄不接的流转,如今盛极而衰,被扔在鄙视链的接近底层,尽管“发生这种事,谁都不想的。”但在受到港片北上、港味缺失的冲击后,TVB的寡淡、沉默甚至过多的抄袭借鉴都令港剧的锐气全无,甚至在观众群体扩大度和活跃度上都逊于内地剧了。内地剧总有关键词护驾,婆媳、宫斗、穿越、谍战、大龄、80后,茶余饭后有什么,电视上就拍什么,没水准有话题、再脑残也娱乐,坐镇鄙视链底层的内地剧一向无所谓,反正时代总是在重演。
  如今,泰国人的电视剧就开始重复其日韩剧80-90年的唯美纯爱风,重复的故事、模糊的人物、大同小异的爱情,好像专门为“被鄙视”而量身定制的,但那有怎样呢,脑残偶像剧一向担当着和A片一样直白简单的功能刺激,它不负责幽微复杂的情绪,更不打算实现独具匠心的作者表达,它和它周而复始的年轻剧迷一起,坐定鄙视链的最底层,自娱自乐、假大虚空、接受鄙视,不亦乐乎。
  活了103岁的好莱坞诸神之一,派拉蒙的创始人阿道夫?楚克尔曾用他的自传书名:“公众永远不会错”(The Public Is Never Wrong)来表达大众口味才是影视作品的方向,但是国人创造的电视剧鄙视链却一边剖白了现象,一边踩扁了“公众永远不会出错的”的好莱坞创作精神,娱乐小道和文化显学在不同的群体各司其职,又在喜爱论资排辈的国人观剧群体里被嵌入了鄙视链条中。
  忽然想起来,在鄙视链这个热词还没有繁衍生息、概括文化的时候,香港影星吴彦祖曾在自己微博上感慨了一句:“全世界中国人最喜欢鄙视中国人。”如果说,大小银幕都是造梦的行业,那么,生存在鄙视链上的每一场梦,背后都有一双望其幻灭的眼睛。
其他文献
无论什么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初中英语也不例外。只有学生积极与英语教师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以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为研究背景,对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