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圭璋致葛渭君信札三十二通

来源 :词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圭璋先生生前與詞界學人有不少論學書札.今年適逢唐老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於此我們整理出唐老致葛渭君先生信札三十二通.葛渭君先生(一九三七—二○ 一八)爲當代著名的詞學家和收藏家,曾收藏明毛晉汲古閣刊本《花間詞》、清高亮功手批宋張炎《山中白雲詞》等詞籍善本,整理編纂《陽春白雪》《詞話叢編補編》等著作.在整理的過程中,爲便於排版,兹將原信行文格式略作調整,字句仍舊,信末敬語及落款、日期等則統一合併爲一行,置於信札末尾.唐老信札多以逗號表示停頓,玆依新式標點要求來重新標示.原信札字體爲簡體,現統一爲繁體,按時間先後排序.唐老回覆葛氏信札,多只具月日,而不著年份,兹依去信及來信内容考訂繫年.
其他文献
對故國及其故國生活的回憶是宋金遺民詞的重要內容,詞人的故國記憶不僅是個人經歷和情感體驗的記録,也凝聚著他們以詞存志、以詞存史的深遠用心.在經歷了個人記憶的泛化、集體記憶的文學化以及文學交往行爲的强化之後,宋金遺民的個人記憶以詞爲文學載體進入到文化心理層面,成爲文化記憶.從文學的角度,一方面,遺民心態與歷史意識的融合,突破了個人表達的局限性,承載著個體面對時間和命運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詞人對元宵節序的「紀念碑化」又彌補了個人記憶同化帶來的扁平化傾向,而群體性唱和與雅集也不斷給予這些記憶以活化可能,從而以鮮
滦平古时是北方少数民族聚集地,明时是“蒙汉分治”瓯脱地,清代成为塞外京腔地,现今是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明时瓯脱地、清代满汉语言转换后形成的北京官话是现代滦平话形成的语言背景;清前中期占产立庄、木兰秋狝、避暑山庄、八旗驻防、行宫驿站等是其形成的基本路径;道光年间开始的承德“陪都”地位衰落,导致话语中京腔京味消退,使之区别于北京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北京音系)为标准音成就了今天的滦平话,使之成为自然状态下高度接近普通话的地方话.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深入,多领域协同发展也日渐重要.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国家对产业融合逐步重视起来.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河北省的产业融合情况,基于河北省一二三产业产值数据、第一产业中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对河北省的产业融合情况进行测算,比较河北省第一产业内部及总体融合的情况,并探究农作物播种对河北省第一产业内部融合情况的影响,以达到对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入认识,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建议.
吴藻的家世和生平都有不少疑團需要釐清.其生年聚訟紛紜,今人多根據陸萼庭的推斷,認爲在清嘉慶四年(一七九九),今據金繩武、魏謙升等人的材料,可將吴藻的生年確定在嘉慶二年(一七九七)五月前.卒年則據張應昌兩首詞的長題,進一步確證了陸萼庭的推測.梁紹壬「蘋香父夫俱業賈,兩家無一讀書者」的說法,《(民國)黟縣四志》中適許振清的記載,皆不可靠.根據一些新材料,其中年移家南湖奉道和晚年重回文壇與沈善寶、魏謙升等人賦詩填詞度曲等活動也得以再現.經過詳細的版本調查,發現了多種前人未曾留意的刻本和抄本,並對之進行考訂,梳理
异文因文本变异而产生,是写抄本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研究内容.日本室町时代临济僧东阳英朝为南宋僧诗选本《江湖风月集》作注,是为《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岩崎文库藏《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天正旧钞本完成于1586年,属室町末期较有代表性的钞本.岩崎本中存在不少异文,包含异体字形、一字多形、连字符误读、形近而讹、版本差异、俗字异文等.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以趣缘关系为纽带的网络趣缘社区成为了小众文化的聚集圈和人们社交的新场域.不同于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大众媒体,网络趣缘社区凭借其专业性和集中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因之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小众社区.论文以Paperi文具社区为例,从内容、渠道、用户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分析了网络趣缘社区的运营、传播策略,并从用户活跃度与黏度不强、传播渠道发展不平衡、内容不均且更新慢、线上盈利模式不成熟等方面论述了网络趣缘社区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文章最后分析了Paperi文具社区对网络趣缘社区发
针对如何提高高校教师在线直播教学设计能力的问题,依据活动理论,展开对学习行为、学习活动目的、学习活动策略和学习活动单元等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学习活动单元的在线直播教学设计模型,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多个学习活动单元,然后设计OCTBEE学习活动策略,最后列编学习行为,绘制学习行为结构图.实践表明基于学习活动单元的在线直播教学设计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咸同詞壇,詞人以詞爲史,以詞言志,發爲悲慨之音.浙派詞風依然高漲,然在戰争的歷史背景中,常派的詞學理念漸爲詞壇所普遍接受並予以實踐,由浙入常乃至浙常融通成爲時代的一大趨勢.就咸同詞人而言,其審美情趣體現爲對「既清且厚」或者說「意趣」的追求.這也導致他們在反映戰争時,往往曲筆填詞,寄託感慨,情事隱晦.值得注意的是,咸同時期,浙派詞人輩出,傑作頻仍,然其詞學主張却漸趨衰落,其師說統序却獲得詞壇的共同體認.而常派却呈現了「師說雖具,統系未明」的狀態.尤其是常派的清代統序,譚獻等常派詞人尚未廓清.
詞選《雲韶集》與詞話《詞壇叢話》是陳廷焯前期詞學的主要載體.與後期論詞推重「風騷之旨」不同,前期的陳廷焯對「風」、「騷」的理論定位存在差異,其分别以「風人之旨」與「楚騷之遺」評詞,二者各自獨立,各成體系.「風人之旨」側重以儒家詩教原則規範詞體,將詞納入「温厚和平」的雅正軌道;「楚騷之遺」傾向於在文學審美層面建立楚辭與詞的互通,重視楚辭在詞采、詞風等方面對詞的影響.至後期,陳廷焯對楚辭詞學意義的認知發生了由「貌」到「骨」的轉變,楚辭遂回歸並重塑詩教傳統,「風人之旨」與「楚騷之遺」也凝鑄爲「風騷之旨」.辨析「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了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以高效管理体系为保障,以创新型教学体系为支撑与引导,以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系为落脚点,三者之间互联互通,相辅相成,同步发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