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加强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重构课程体系;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双师”教师队伍。
[关键词] 课程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实训基地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Zheng Limin
(Henan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Henan 450012,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H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promote the teaching to do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we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work::according to post occupation ability analysis, restructuring curriculum system; explore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 establishment of"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Key words:curriculum system;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base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毕业生的能力和企业的要求脱节。从而导致,一方面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不对口,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企业许多实际工作岗位又因难以招到合适的人而虚位以待。解决这种结构性稀缺和过剩之间矛盾的途径需要大胆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将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有机结合,达到育有效人才的目的。
现阶段,通信行业蓬勃发展,随着“三网融合”不断提速,3G网络全面铺开,可以预计通信产业将在未来十年内有更迅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为建设成与通信行业发展一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需进行如下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限制性强、灵活性与选择性不足。不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地选择学习课程,不利于订单式合作培养。另外,课程体系专业性过强、职业相关性不足,不是真正地按照职业岗位(群)工作的内容与要求来设置课程,职业相关性不突出。课程体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本着“强化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根据通信行业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从职业分析入手,建立通信技术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抓手,打开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沟通渠道。以通信行业产业链的数据网络、程控交换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网络岗位群为核心,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课证相互融通”的通信技术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先理论后实践、教学与职业工作实践割裂。课程的设置缺乏有机的整合,课程的安排顺序依然是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应用。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陈述性理论知识,而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倡导学生将脑、心、手相互结合共同学习,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提升学生行为能力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按照“六步法”,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学生分组进行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主角”,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学中做”,对所学内容能有深刻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下辛苦的是教师,课上流汗的是学生。
“行动导向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实训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在通信行业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办好通信技术专业,保障学生就业并被用人单位认可,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实验实训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基础、全面和扎实的职业技能教育。目前,各企事业单位(电信局、移动通信局、通信设备制造、手机制造企业、现代电子电器企业等)需要对通信产品和设备进行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因此,通信工程施工、设计的一线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在移动终端制造、销售和维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与建设维护、光纤通信设施维护、3G应用等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通信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包括通信技术实验室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基地建设三部分。应加大实验室建设,增加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移动网和数据通信网络等基础实验平台,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进行交换助理工程师、通信工程CAD设计、网络工程师、无线电调试工等技能培训,把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组织更多毕业生到企业参加见习,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于通信系统价格昂贵,学生只有在校外生产实习期间才能接触到完整的实际通信系统。因此实习必须有针对性。学校应针对实习单位具体情况,与学校实训设备相结合,取长补短,加强实习指导。实习前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课题,并制定针对性强的实习计划。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校内学不到的知识和解决校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完成实习报告。同时邀请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来校授课或举办讲座等。
四、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学要办出特色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通过从企业引进、在职进修提高、参加岗位实践等手段,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技能丰富、结构合理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课程,而且还要有动手能力,具备工程师的资质。为了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抓教师素质的同步提高;在抓教师敬业精神的同时,抓专业技能的同步提高。学校应以优厚的条件,聘请品牌企业具有5年以上通信技术行业背景和大型综合项目经历的生产经理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方向,参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讨会,对专业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结合院系计划选派优秀的专任教师参加项目制专业进修和工程教育教学论、方法论培训,到合作企业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使他们成为通信终端检测与维修、通信网基础、电子信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骨干。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升学历、参与企业实践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增强教师理论和技能素养,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内的各种职业资格(如通信终端维修员、网络工程师、ARM工程师等)培训与考核,使教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得到提升和拓展。■
参 考 文 献
[1]傅勤,彭旭祯,过梦旦.基于南洋理工学院经验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李茂富,王志明.无线通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G].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万少云.浅谈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科技教育创新,2006(8).
作者简介:郑丽敏(1983-),女,河南郑州,主要研究方向是通信工程。
[关键词] 课程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实训基地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Zheng Limin
(Henan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Henan 450012,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H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promote the teaching to do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we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work::according to post occupation ability analysis, restructuring curriculum system; explore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 establishment of"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Key words:curriculum system;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base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毕业生的能力和企业的要求脱节。从而导致,一方面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不对口,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企业许多实际工作岗位又因难以招到合适的人而虚位以待。解决这种结构性稀缺和过剩之间矛盾的途径需要大胆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将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有机结合,达到育有效人才的目的。
现阶段,通信行业蓬勃发展,随着“三网融合”不断提速,3G网络全面铺开,可以预计通信产业将在未来十年内有更迅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为建设成与通信行业发展一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需进行如下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限制性强、灵活性与选择性不足。不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地选择学习课程,不利于订单式合作培养。另外,课程体系专业性过强、职业相关性不足,不是真正地按照职业岗位(群)工作的内容与要求来设置课程,职业相关性不突出。课程体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本着“强化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根据通信行业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从职业分析入手,建立通信技术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抓手,打开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沟通渠道。以通信行业产业链的数据网络、程控交换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网络岗位群为核心,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课证相互融通”的通信技术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先理论后实践、教学与职业工作实践割裂。课程的设置缺乏有机的整合,课程的安排顺序依然是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应用。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陈述性理论知识,而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倡导学生将脑、心、手相互结合共同学习,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提升学生行为能力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按照“六步法”,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学生分组进行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主角”,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学中做”,对所学内容能有深刻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下辛苦的是教师,课上流汗的是学生。
“行动导向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实训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在通信行业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办好通信技术专业,保障学生就业并被用人单位认可,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实验实训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基础、全面和扎实的职业技能教育。目前,各企事业单位(电信局、移动通信局、通信设备制造、手机制造企业、现代电子电器企业等)需要对通信产品和设备进行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因此,通信工程施工、设计的一线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在移动终端制造、销售和维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与建设维护、光纤通信设施维护、3G应用等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通信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包括通信技术实验室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基地建设三部分。应加大实验室建设,增加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移动网和数据通信网络等基础实验平台,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进行交换助理工程师、通信工程CAD设计、网络工程师、无线电调试工等技能培训,把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组织更多毕业生到企业参加见习,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于通信系统价格昂贵,学生只有在校外生产实习期间才能接触到完整的实际通信系统。因此实习必须有针对性。学校应针对实习单位具体情况,与学校实训设备相结合,取长补短,加强实习指导。实习前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课题,并制定针对性强的实习计划。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校内学不到的知识和解决校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完成实习报告。同时邀请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来校授课或举办讲座等。
四、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学要办出特色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通过从企业引进、在职进修提高、参加岗位实践等手段,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技能丰富、结构合理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课程,而且还要有动手能力,具备工程师的资质。为了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抓教师素质的同步提高;在抓教师敬业精神的同时,抓专业技能的同步提高。学校应以优厚的条件,聘请品牌企业具有5年以上通信技术行业背景和大型综合项目经历的生产经理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方向,参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讨会,对专业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结合院系计划选派优秀的专任教师参加项目制专业进修和工程教育教学论、方法论培训,到合作企业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使他们成为通信终端检测与维修、通信网基础、电子信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骨干。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升学历、参与企业实践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增强教师理论和技能素养,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内的各种职业资格(如通信终端维修员、网络工程师、ARM工程师等)培训与考核,使教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得到提升和拓展。■
参 考 文 献
[1]傅勤,彭旭祯,过梦旦.基于南洋理工学院经验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李茂富,王志明.无线通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G].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万少云.浅谈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科技教育创新,2006(8).
作者简介:郑丽敏(1983-),女,河南郑州,主要研究方向是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