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探讨了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方面的问题现状与解决对策,为改善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可行的借鉴方案。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4-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根据麦可思《2014年就业蓝皮书》统计,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比2012年增加了20万人,而2004年,全国才280万毕业大学生。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
  由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实施,学生成为成本分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贫困生也成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单是经济困难,还凸显出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等其他问题。因此,针对高校贫困生开展专门的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在就学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据教育部的权威统计,我国高校贫困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至少将有百万贫困大学生需要就业。拿兰州理工大学来说,由于我校处于贫困地区,每年的贫困生占全校人数的33%左右,每年的贫困生约有6000-7000人。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越来越被边缘化。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利益,还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轨的政策走向。[1]
  一、高校贫困生的职业发展弱势
  高校贫困生受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1.缺乏人脉资源
  家庭环境以及成长背景的限制会使贫困生们缺乏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人脉资源。以我校为例,大多数贫困生来源于农村,而且父母、长辈们很多都以种地为业,并不了解其他行业的情况,而作为高校贫困生本身跳出农门就已经不简单,很少有机会建立起有效的人脉,获得职场发展的平台。更不可能从父辈那里获得相应的资源。
  2.经济困难
  经济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会让贫困生没有参加其他校外培训的机会,因而很难获得在职场更具有竞争力的能力。我校作为理工科院校,除了课程内容外,还需要学生掌握各种专业软件,这些软件的培训课程往往需要额外的学习经费。因此,贫困生很难获得相应能力或者资质。另一方面,经济困难也让贫困生在求职期不敢做更多的尝试,让他们的职业选择优先考虑生存问题而放弃长远的发展。
  3.观念守旧
  由于成长背景的限制使得他们从小经历的限制,影响他们的职业观念和眼界,使得他们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我校很多学生祖辈都是农民,又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他们的成长过程所受的教育让他们很少思考出国或者读研深造等职业发展途径,局限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可能。
  4.技能不足
  技能方面的弱势一方面是因为贫困生从小缺乏相应的培训,因而像外语这一类的对基础要求较高的能力显得较为薄弱。我校的很多学生是甘肃籍生源,他们的外语学习基本上循了“哑巴英语”的学习路线,对外语有要求的职业他们很多时候都不敢选。当然,在这些职业中的录用率也相应很低。另外,贫困生在校期间还要参加勤工助学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学习时间,使得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5.性格弱势
  很多贫困生性格内向,更容易表现出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状况,对于求职带来的压力缺乏应对能力和调节机制,让他们很难在求职甚至未来的职场有出色表现。
  6.信息缺乏
  信息缺乏是导致贫困生职业选择困难的又一重要限制。由于获取职业信息渠道有限,使得贫困生在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选择等方面只能依靠班主任、辅导员,或是朋友、同学的建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二、解决方式
  对于贫困生职业发展中的困难,调整如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地发展。
  1.健全资助体系。对于缓解贫困生经济方面的压力,学校除了现有国家奖助学金体系以外,需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开展更多包括企业定向、专业专项奖助学金等。这样,贫困生不仅可以免去后顾之忧,更加专注于学习,还可能因此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很多企业定向、专业专项奖学金就本身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工作机会。
  2.拓展求职渠道。对于贫困生缺乏人脉和相应的信息等问题,需要高校积极拓展包括创业在内的职业发展渠道,为贫困生搭建各种平台,帮助他们在拓展能力的同时拓展人脉,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积累相应的经验和资源。如,提供更多去公司实习的机会,让贫困生更容易切入职场。
  3.专门的职业指导。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特点类似,如能在高校针对贫困生开展专门的职业指导,将会极大地促进贫困生的职业发展。高校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开展这项工作:
  第一,以必修课的方式为贫困生开展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目的是让贫困生先树立职业发展意识。
  第二,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团体辅导。让贫困生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获得来自于相似经历同伴的精神鼓励和支持,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让他们的性格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主动,学会如何更好的与别人相处。
  第三,对有需要的贫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很多职业发展的个人问题太个人化,也只有通过个别辅导才能解决。
  4.提高贫困生的综合能力。贫困生的能力是他们求职的最大障碍。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科技竞赛来引导、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沟通能力。
  自我营销能力也是贫困生综合能力培训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我校曾经开展的“100元增值计划”等项目,让学生勇于创新,甚至勇于创业。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磨练,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更有把握,敢于向社会推销自己。
  5.引导贫困生合理的自我评价和职业定位。高校职业指导机构在帮助贫困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时,让贫困生清晰理性的自我评价是首要前提。贫困生在自我评价中往往出现两极性,容易高估自我或低估自我。
  针对贫困生的特殊心理状态,高校职业指导机构和人员要帮助他们在四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定位。一是做好单位性质的定位,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角度,说明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在逐步减少,稳定性就业岗位也将越来越少;二是做好职业地域的定位,不要把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地域定位的必选地,更不要局限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三是做好薪水收入的定位,要结合自身素质、能力和岗位发展趋势来看待薪水收入的期望;四是做好行业和岗位定位,帮助贫困生了解行业整体情况、发展趋势、人才要求,要避免家庭对择业定位的影响,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个人理想、兴趣、能力进行理性的行业、岗位定位。[2]
  总之,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指导亟需以多层次、全方位、专业化、精细化的工作思路开展这项工作。因此,积极探索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岑道权.高校贫困生就业弱势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6):39-40.
  [2]许红芝,樊永兵.贫困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与职业指导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5):210-211.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我们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探究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 重大意义 层次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05-02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语文素养的研究,“语文素养”在语
期刊
【摘要】读写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之一,读写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英语学习水平的高低。小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以读促思,以思促写,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小学生读写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小学生 英语 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8-01  目前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
期刊
【摘要】以一节习作指导课为例,谈谈我对生态教学的理解:课堂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单一、零散,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性地设计课后检测作业,让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学记》所言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状态。  【关键词】习作指导课 生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28-02  在我的认知中,
期刊
【摘要】很多学生运用英语时缺少英语思维。要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要理解和记忆,其次是应用、分析和创造。本文从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的目的出发,谈谈运用五位一体法:言语识记,言语组织,快速交流,言语思辨和观察想象,在五个层面创设适用于新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材的语用活动。  【关键词】五位一体 语用活动 英语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重视古诗教学,要紧紧抓住古诗亦画亦情的特点,体会古诗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有效地激发学生萌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感受诗的瑰丽语言,驰骋于诗的梦幻国度。  【关键词】品语言美 观“无形画” 悟诗中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3-02  对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志象;如果抓住精
期刊
【摘要】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模式,核心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它也是可以学习、可以治愈的一种工具。理解其中的三重境界能帮助我们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都能理解对方,了解自我,充分表达自我,平和而有效地沟通。  【关键词】非暴力 沟通 需要 觉察 关爱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92-01  “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只有进行真正的自我培养,才能确保教师的教育力。”班主任应该以爱为根基,内练魅力,外塑形象,不断完善自己,感召凝聚全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谨慎合理,才能带出好班级。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目标 纵向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6-02  2015年4月,休完产假回学校
期刊
【摘要】后进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教育时需要教师降低标准,从另外的角度挖掘出“特长”,挖掘出“亮点”,运用教师的智慧转变其心态,最终融入“大集体”中。  【关键词】转化 后进生 降低标准 鼓励 支持 平等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16-01  所谓的后进生,就是考试成绩偏低,学习方法单一,学习习惯较差,不太活泼的学生,究其原
期刊
【摘要】这篇文章总结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意义,提出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的几点尝试与做法,利用软文化教育、感染学生,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改造环境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7-02  一、引言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更是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其意义在于用文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是用嗓音表达音乐的一种形式。本文从声音概念与歌唱方法、歌唱中气息支点与声音着力点、高音区与气息支点和中低声区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声音与气息的关系。  【关键词】声乐 气息 声乐教学 歌唱方法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32-02  歌唱是一门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古人认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因此,歌唱是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