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行 (天津)
2006年是“7·28”唐山大地震30周年,天津《今晚报》登了一篇由一位县委书记口述、题为《那年,我在宁河当书记》的征文。这位书记回忆说,他“有先见之明”,在邢台和海城地震后,他特意打造了个宽2尺半、长6尺的“特结实的大躺柜”,“放在炕边以防震”,“里面放了饼干,时间长了就扔掉陈的换上新的”。当灾难降临时,正是这个大躺柜救了他老两口的命,“翻身下炕,拉着被吓愣了的老伴钻进炕边的大躺柜”,逃过了劫难。此段文章写得生动传神,接下来就是“老生常谈”,不外是自己如何组织救灾,“功劳大大的”等等。
读完此文,不禁心生疑窦:作为百姓,如是“讲古”无可厚非;但县委书记是一县的“灵魂”,有“一言九鼎”的话语权威,你既有“先见之明”,为什么只顾自家,而不利用自己的权威泽及全县苍生?如果说,当年没有“意识”这一点还情有可原,如今时过30年,经过改革开放,受过先进性、荣辱观等教育,痛定思痛,面对全县16098名亡灵、43014名伤残者,不仅毫无自责之心,反而自豪地表述当年“自救”之智、“救灾”之功,人们读后就不是滋味了。
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位县委书记,他叫冉广歧,是距唐山市65公里的青龙县的当家人。当他得知国家地震局“有震派”在一次地震会议上“捅”出了唐山的土专家预测近两三个月内可能发生强烈地震时,便冒着丢掉乌纱帽的风险, “越轨”拍板向全县“捅”出临震消息,要求全县干部“必须在7月26日之前将震情十万火急地通知到每一个人”。青龙县47万老百姓全被“越轨”地“赶”到了室外去,冉广歧在帐篷里坐镇指挥,三天没合眼。28日地震来临,青龙县倒塌房屋18万间,但老百姓无一人伤亡,鸡犬牲畜毫发无损。其实,冉广歧在当时就用自己的“越轨”行为,狠狠地打了那些高高在上、以“地震短临预报是世界难题”做遮羞布、上瞒下欺从而逃脱了罪责的“领导型专家”一记响亮耳光。冉广歧的“越轨”行为决不是一时冲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量”的结果。冉广歧说,“漏报的一万个理由,也抵不上一颗良心”。
30年过去了,上世纪70年代的县委书记该是大干部了吧,文章如此落筆,就不怕老百姓问: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2006年是“7·28”唐山大地震30周年,天津《今晚报》登了一篇由一位县委书记口述、题为《那年,我在宁河当书记》的征文。这位书记回忆说,他“有先见之明”,在邢台和海城地震后,他特意打造了个宽2尺半、长6尺的“特结实的大躺柜”,“放在炕边以防震”,“里面放了饼干,时间长了就扔掉陈的换上新的”。当灾难降临时,正是这个大躺柜救了他老两口的命,“翻身下炕,拉着被吓愣了的老伴钻进炕边的大躺柜”,逃过了劫难。此段文章写得生动传神,接下来就是“老生常谈”,不外是自己如何组织救灾,“功劳大大的”等等。
读完此文,不禁心生疑窦:作为百姓,如是“讲古”无可厚非;但县委书记是一县的“灵魂”,有“一言九鼎”的话语权威,你既有“先见之明”,为什么只顾自家,而不利用自己的权威泽及全县苍生?如果说,当年没有“意识”这一点还情有可原,如今时过30年,经过改革开放,受过先进性、荣辱观等教育,痛定思痛,面对全县16098名亡灵、43014名伤残者,不仅毫无自责之心,反而自豪地表述当年“自救”之智、“救灾”之功,人们读后就不是滋味了。
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位县委书记,他叫冉广歧,是距唐山市65公里的青龙县的当家人。当他得知国家地震局“有震派”在一次地震会议上“捅”出了唐山的土专家预测近两三个月内可能发生强烈地震时,便冒着丢掉乌纱帽的风险, “越轨”拍板向全县“捅”出临震消息,要求全县干部“必须在7月26日之前将震情十万火急地通知到每一个人”。青龙县47万老百姓全被“越轨”地“赶”到了室外去,冉广歧在帐篷里坐镇指挥,三天没合眼。28日地震来临,青龙县倒塌房屋18万间,但老百姓无一人伤亡,鸡犬牲畜毫发无损。其实,冉广歧在当时就用自己的“越轨”行为,狠狠地打了那些高高在上、以“地震短临预报是世界难题”做遮羞布、上瞒下欺从而逃脱了罪责的“领导型专家”一记响亮耳光。冉广歧的“越轨”行为决不是一时冲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量”的结果。冉广歧说,“漏报的一万个理由,也抵不上一颗良心”。
30年过去了,上世纪70年代的县委书记该是大干部了吧,文章如此落筆,就不怕老百姓问: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