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初学者”对话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l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很小心、很谨慎地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未来资本运作肯定是企业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个问题真的不能回答你……”2010年10月19日,北京嘉里中心宴会厅,在《中外管理》抛出一个本以为会得到长篇大论的问题后,意外地得到了郭为这样的回答。“因为告诉你,就等于告诉了全世界。”郭的笑声一如他的年龄一样,沉稳而深邃。这一天,是神州数码与台湾最大的ERP鼎捷软件在华成立合资公司的日子。
  拒绝回答“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将神州数码推向怎样的高度?”这样的问题,但郭为却非常乐于分享他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后,对于资本的认识。因为在他看来,正是并购、分拆等资本整合的力量,成就了今天的神州数码。
  
  “帮忙不添乱”
  
  《中外管理》:神州数码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大规模做并购整合,进行战略布局,是不是意味着放弃了在并购企业中的管理权?这样是否会对企业未来的管理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郭为:作为神州数码本身来讲,我们始终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能力如何跟上市场发展的需要,我是觉得我们的能力(提升)是很慢的,不能够一下子满足市场的发展,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了。以这一次人资鼎捷为例,成为鼎捷的大股东,根本的目的是我们看好这样一个团队,这个团队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客户的需要。当然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也使得鼎捷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这是我们很好的协同点。
  众所周知,神州数码在中国是很有影响力的企业,我们有大量的客户群,这些客户群有深度的IT需求。而深度的IT需求如何满足?如跟鼎捷战略合作的模式,我们通过投资、人资,成为最大的机构投资人,同时我们也通过投资其他的企业,来丰富整个神州数码在IT行业的服务。而且无论是鼎捷或者其他企业,神州数码都有信心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中外管理》:为什么会采取“放权”这样一种投资方式?这与许多投资人的理念似乎完全相悖。
  郭为:我们在合资公司的时候相当于一个“儿女亲家”形式,现在干脆我们变成一个大家庭,而且从我的心里面,在中国大陆神州数码品牌影响力很大,但我们在合作伙伴面前却并不强势。我们实际上是通过资本的合资,与鼎捷融合到一起。融合了以后,把力量放在一起去使,一般像鼎捷这样的公司不太愿意让别人投资,因为他们做得很成功,也并不缺少钱,为什么还要别人投资呢?之所以最后选择合作,是因为在整个发展战略上,神州数码的协同性比较好,我们彼此建立了信任,而且是高度的信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初我们派去一个副总,但与鼎捷管理层有摩擦,我们就直接把人撤了回来,后来我们也再没有派副总过去,我们完全相信这是—个很专业、很好的公司。
  我们跟鼎新的合作始终是以原有的团队来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即使我们在成立合资公司的时候,我也秉承这样的理念——“帮忙,不添乱”。在市场上我们能帮忙就帮忙,在管理上他们已经非常成熟了。投资是要赚钱的,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才是最终目的。
  未来的神州数码,你要说大的发展,就是要通过资本的方式。实际上资本是个工具,你需要把人才聚集在一起,你可以发工资,也可以给股票,可以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使得人才聚集在一起。所以神州数码需要更多的、更好的像鼎新这样的企业合作。
  
  1+1>2
  
  《中外管理》:你对待资本的态度似乎很开明,把资本看成一种工具,你认为这个工具的力量有多大?
  郭为:神州数码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还是一个初学者,刚刚开始,但是我们知道未来整个企业的发展,如果离开了资本运作,是不可能有更大发展的,这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就像10年前,神州数码要经历感情关、战略关、管理关,现在必须跨过资本运作这一关。只有利用好这个工具,才能用它的杠杆作用来壮大企业。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初学者,我们很小心、很谨慎地来学习,来培养自己的能力,未来资本运作肯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且我一向认为:资本运作本来就是成长过程的一个方式。所以不是为了并购而并购,并购要能产生效益。一个软件公司并购进来,人都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来,那你的并购就是失败的。要对你的用户有价值、有正面意义,那才是对的并购。
  《中外管理》:你是对这个市场充满信心,还是对自己的投资眼光充满信心?如何应对合作后的整合问题?
  郭为:从全球视野来看,无论是现在我们讨论的ERP,还是今后一定会讨论到的服务商,是一个全球的趋势。SAP、IBM这些大企业都在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选择的合作伙伴,都是很优秀的、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企业,像鼎捷在台湾市场拥有绝对的占有率,这是很难得的事请。
  当然我们也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我更愿意将我们之间的磨合称之为融合。融合本身就会带来很大价值,在思想上、管理上,会有很好地互补。当然,信任非常重要。如果两家公司没有互信基础,融合就会遇到很多障碍,当建立很好互信的时候,那一定是1+1>2。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他文献
《五型领导者》是第一次将西方学者开发的“领导特质分析系统”(PDP: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广泛地向中国企业界推荐。  书中介绍,这个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统计学研究所与科罗拉多大学行为研究所共同开发的系统拥有了超过1800万个全球案例。其中经过可信度和有效度检验,且对受测者进行测后追踪与验证的案例也已有400多万个。PDP已经被众多知名跨国公司采用,其结果显示
我们成功了,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就此躺下、马放南山,而应当是改革新长征的开始。  最近,突然想起30年前来中国访问过的两个人,布鲁斯和锡克。为什么呢?等我说到最后,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30年前的国家困惑    话说1979年,中国已决定搞经济改革,可是怎么改,到底应走哪条路,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都是一些困扰人的问题。欧美和日本经济模式不可全学,因为体制不同;苏联当然也不能学,因为已经学过了却被
我们公司是做室内设计的,我本人也是设计师出身,因为表现优异,被一步步提升,直到成为两个合伙人之一,出任副总经理,分管设计师团队。  在正式出任副总经理之前,公司还特意派我去学习了EMBA课程。像大多数人一样,身处一个企业中,总是觉得企业有很多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一度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觉得企业之前的管理太不到位了。学成归来雄心万丈,很想大有一番作为。  但第一次开例会,我就被震了一下。想象中那些理
两会闭幕时,温总理成功而圆满地回答了国内外记者的各种问题。本期我们就以辉煌之时要有危机感为出发点——温总理在答记者时也不避讳自己强烈的危机意识——对国际舆论关注的三点问题加以时议。    如何看待当今全球经济的本质?    西方一些报刊认为:  1.“过去10年(2000-2009年)是泡沫经济,今后10年(2010-2019年)仍然是泡沫经济,不会有根本改变。也许再过20年,50年还会是泡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