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伴奏是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理论实践应用的最佳结合产物,钢琴伴奏对于其它器乐的演奏以及古典艺术歌曲和中国民族歌曲的配合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再度升华的效果。
[关键词]钢琴伴奏 配合 和声 伴奏织体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90-01
钢琴伴奏是一门专门的音乐表演艺术,人们常用“红花还待绿叶扶”来比喻钢琴伴奏对音乐作品主要部分所起的烘托陪衬的作用,钢琴伴奏并不单单只是一种音乐背景,而是整个音乐结构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
一、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发展至今日,早已不是旋律的陪衬,和声的背景,不只是起着“伴”的作用。许多歌曲中表达的形象需要钢琴去烘托,歌曲中的“潜台词”需要钢琴用音乐语言去补充、渲染,加深对意境的刻画和描述等都成了钢琴伴奏的重任。
中国的现代艺术歌曲以赵元任、黄自、青主等人为先驱。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西洋和声技法和作曲法的运用,更能感受到鲜明的中国气质。这样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就要求我们的钢琴伴奏者加深对文学艺术的深刻认识,不断地发掘诗作中更深层的意义。
艺术歌曲在世界乐坛上不过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诗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冲动,并逐渐确立了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时期,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被升华了。谈及艺术歌曲对钢琴伴奏的影响,就不能不提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沃尔夫、德彪西等伟大的作曲家,及他们对艺术歌曲做出的贡献。
我们为艺术歌曲伴奏,需要了解和掌握有关诗及诗与音乐的结合方面的知识。这为从事声乐伴奏事业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从文学艺术领域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修养,追求更新更好的音乐表达手法,探寻音乐完美的艺术境界,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
二、扎实的技能功底是钢琴伴奏的前提
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思维和实践活动,它是脑力和体力、技能和技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钢琴演奏需具备一切技能手段,钢琴伴奏更需具备完美的艺术效果,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超过钢琴演奏的要求。相同的一首歌曲,与不同音色的演唱者合作,钢琴伴奏触键音色是不同的,在千变万化的音色中,这无疑又对钢琴伴奏者的技能及多种触键的方法掌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特别要加强视奏训练
要加强键盘的直觉感,使眼前有个键盘,看谱上的音符时眼的视线在前,手指弹第一小节时眼睛已看到第二、三小节,心里数拍子保持节拍的稳定和节奏正确。不仅如此,还要加强视谱的正确性,培养看谱弹奏时必须仔细看清谱号、调号、音符位置、节奏及变音记号、力度记号等,养成正确、良好的读谱习惯。要注意和声配置,时刻注意倾听各类和弦的不同音响色彩,以及用不同方式连接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当然,训练要耐心,用慢速练习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不可操之过急,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掌握正确的弹奏技巧是需要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巩固和完善。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歌曲即兴伴奏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要有娴熟的弹奏技巧,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的学生台下弹得很好,一上台配伴奏时就浑身紧张,手指颤抖,以至无法将曲子弹得完整,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歌曲钢琴伴奏的质量。对这种学生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多进行个别辅导,给这些学生多创造伴奏机会,多在众人面前“露脸”。当学生习惯于人前弹琴,有了较多当众演奏的经验后,公开表演时的惧怕心理就自然消失。
此外,如果为有指挥的合唱伴奏,节奏、速度方面要与指挥完全一致。在没有扩音设备、房子较小的场合,伴奏的音量要适当控制,以免声音过大,超过了独唱,这点在弱唱时尤要小心。在大的演出舞台,音响效果不尽一致,最好请人在台下事先听听音响效果,判断一下钢琴与歌声音量的比例是否适度(在有扩音设备的场合,调配音量的责任则主要在于操作设备的人手里),这样才能使演出达到完美的效果。
五、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不断积累伴奏经验
钢琴即兴伴奏要求演奏者具备一定的视唱练耳能力,读谱准确、弹奏音响优美,要以演唱者为中心,切记钢琴伴奏不要喧宾夺主,那么一定要求把握住音量与演唱人的声音变化,一般我们来将此说成是相对的,也就是“他静你闹,他闹你静,”这样两者关系有一定的比例,听起来十分和谐。
学习钢琴伴奏耳朵一定要勤,多听好的音乐作品,在听的过程中多音乐的和声音响与织体有大致的轮廓,还要多听一些伴奏弹的出色的老师或同学,听他们伴奏中那些是你喜欢的,那些是你不喜欢的,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伴奏水平。综上所述,钢琴伴奏的写作特点是音乐主题与形象的契合,是调式和声布局、曲式机构与伴奏织体的有机结合,钢琴即兴伴奏又是写作的基本功,其特点是“即兴性”,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逻辑的伴奏方案,为歌曲即兴伴奏编配符合音乐情节与形象的伴奏织体,保证演出者的顺利进行,因此笔者认为运用好伴奏中的契合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在具备一定作曲技术方法和伴奏织体的类型后,我们更要大胆开拓伴奏谱写作的思路,深刻理解与把握歌曲的风格特征,这对于有效地提高钢琴伴奏写作与演奏的水平。
六、演奏的相互配合是追求艺术的完美
一首歌曲要雕琢成完美的精品,靠的是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达到旋律与伴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完美境界,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要把伴奏熟练于心中,熟练是前提。只有在熟练的情况下,伴奏者才有精力去考虑歌曲深层次方面问题,如情绪、力度、音色艺术效果等,可以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敏捷地应变,而不破坏歌曲的完美性;二是要熟悉演唱者。从演唱者歌唱的状态到呼吸的气口,从他的情绪状态到他的实际发挥能力,从他歌曲的理解到演唱风格把握各个方面都要了解,这样就会有把握地控制全局,不出现意外;三是要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避免喧宾夺主。既不能把伴奏弹成“独奏”,一味地表现自己,也不能简单地把伴奏看成是一种陪衬,而消极应付。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艺术表现的投入,要与歌唱者拧成一股劲。伴奏者不仅要“跟”好、“托”好、“带”好,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于苏贤编著,《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林捷,《新观念,应用和声》,四川科技大学出版.
[关键词]钢琴伴奏 配合 和声 伴奏织体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90-01
钢琴伴奏是一门专门的音乐表演艺术,人们常用“红花还待绿叶扶”来比喻钢琴伴奏对音乐作品主要部分所起的烘托陪衬的作用,钢琴伴奏并不单单只是一种音乐背景,而是整个音乐结构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
一、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发展至今日,早已不是旋律的陪衬,和声的背景,不只是起着“伴”的作用。许多歌曲中表达的形象需要钢琴去烘托,歌曲中的“潜台词”需要钢琴用音乐语言去补充、渲染,加深对意境的刻画和描述等都成了钢琴伴奏的重任。
中国的现代艺术歌曲以赵元任、黄自、青主等人为先驱。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西洋和声技法和作曲法的运用,更能感受到鲜明的中国气质。这样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就要求我们的钢琴伴奏者加深对文学艺术的深刻认识,不断地发掘诗作中更深层的意义。
艺术歌曲在世界乐坛上不过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诗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冲动,并逐渐确立了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时期,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被升华了。谈及艺术歌曲对钢琴伴奏的影响,就不能不提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沃尔夫、德彪西等伟大的作曲家,及他们对艺术歌曲做出的贡献。
我们为艺术歌曲伴奏,需要了解和掌握有关诗及诗与音乐的结合方面的知识。这为从事声乐伴奏事业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从文学艺术领域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修养,追求更新更好的音乐表达手法,探寻音乐完美的艺术境界,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
二、扎实的技能功底是钢琴伴奏的前提
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思维和实践活动,它是脑力和体力、技能和技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钢琴演奏需具备一切技能手段,钢琴伴奏更需具备完美的艺术效果,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超过钢琴演奏的要求。相同的一首歌曲,与不同音色的演唱者合作,钢琴伴奏触键音色是不同的,在千变万化的音色中,这无疑又对钢琴伴奏者的技能及多种触键的方法掌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特别要加强视奏训练
要加强键盘的直觉感,使眼前有个键盘,看谱上的音符时眼的视线在前,手指弹第一小节时眼睛已看到第二、三小节,心里数拍子保持节拍的稳定和节奏正确。不仅如此,还要加强视谱的正确性,培养看谱弹奏时必须仔细看清谱号、调号、音符位置、节奏及变音记号、力度记号等,养成正确、良好的读谱习惯。要注意和声配置,时刻注意倾听各类和弦的不同音响色彩,以及用不同方式连接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当然,训练要耐心,用慢速练习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不可操之过急,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掌握正确的弹奏技巧是需要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巩固和完善。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歌曲即兴伴奏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要有娴熟的弹奏技巧,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的学生台下弹得很好,一上台配伴奏时就浑身紧张,手指颤抖,以至无法将曲子弹得完整,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歌曲钢琴伴奏的质量。对这种学生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多进行个别辅导,给这些学生多创造伴奏机会,多在众人面前“露脸”。当学生习惯于人前弹琴,有了较多当众演奏的经验后,公开表演时的惧怕心理就自然消失。
此外,如果为有指挥的合唱伴奏,节奏、速度方面要与指挥完全一致。在没有扩音设备、房子较小的场合,伴奏的音量要适当控制,以免声音过大,超过了独唱,这点在弱唱时尤要小心。在大的演出舞台,音响效果不尽一致,最好请人在台下事先听听音响效果,判断一下钢琴与歌声音量的比例是否适度(在有扩音设备的场合,调配音量的责任则主要在于操作设备的人手里),这样才能使演出达到完美的效果。
五、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不断积累伴奏经验
钢琴即兴伴奏要求演奏者具备一定的视唱练耳能力,读谱准确、弹奏音响优美,要以演唱者为中心,切记钢琴伴奏不要喧宾夺主,那么一定要求把握住音量与演唱人的声音变化,一般我们来将此说成是相对的,也就是“他静你闹,他闹你静,”这样两者关系有一定的比例,听起来十分和谐。
学习钢琴伴奏耳朵一定要勤,多听好的音乐作品,在听的过程中多音乐的和声音响与织体有大致的轮廓,还要多听一些伴奏弹的出色的老师或同学,听他们伴奏中那些是你喜欢的,那些是你不喜欢的,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伴奏水平。综上所述,钢琴伴奏的写作特点是音乐主题与形象的契合,是调式和声布局、曲式机构与伴奏织体的有机结合,钢琴即兴伴奏又是写作的基本功,其特点是“即兴性”,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逻辑的伴奏方案,为歌曲即兴伴奏编配符合音乐情节与形象的伴奏织体,保证演出者的顺利进行,因此笔者认为运用好伴奏中的契合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在具备一定作曲技术方法和伴奏织体的类型后,我们更要大胆开拓伴奏谱写作的思路,深刻理解与把握歌曲的风格特征,这对于有效地提高钢琴伴奏写作与演奏的水平。
六、演奏的相互配合是追求艺术的完美
一首歌曲要雕琢成完美的精品,靠的是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达到旋律与伴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完美境界,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要把伴奏熟练于心中,熟练是前提。只有在熟练的情况下,伴奏者才有精力去考虑歌曲深层次方面问题,如情绪、力度、音色艺术效果等,可以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敏捷地应变,而不破坏歌曲的完美性;二是要熟悉演唱者。从演唱者歌唱的状态到呼吸的气口,从他的情绪状态到他的实际发挥能力,从他歌曲的理解到演唱风格把握各个方面都要了解,这样就会有把握地控制全局,不出现意外;三是要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避免喧宾夺主。既不能把伴奏弹成“独奏”,一味地表现自己,也不能简单地把伴奏看成是一种陪衬,而消极应付。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艺术表现的投入,要与歌唱者拧成一股劲。伴奏者不仅要“跟”好、“托”好、“带”好,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于苏贤编著,《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林捷,《新观念,应用和声》,四川科技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