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铅中毒性脑病并发视神经炎一例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35月龄,因"腹痛17 d,昏迷16 d"于2006年1月11日入当地医院治疗.该患儿17 d前出现腹痛,位于脐周,阵发性,伴呕吐;第2天出现反复抽搐,并出现呼吸暂停,心率降至50次/min,经心肺复苏后收入ICU治疗;检测血铅458.21 μg/L,给予依地酸二钠钙治疗9 d,因患儿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而转入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入院体检:昏迷评分5分,体温37.2℃,呼吸24次/min,脉搏90次/min,血压1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部抵抗,肺、心脏、腹部、肝脾正常.四肢肌张力低,膝腱反射未引出,Brudzinski征阴性,Kernig征阴性,Babinski征阴性,眼底视神经乳头轻度水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ABO溶血病的新生儿IgG各亚型含量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实验室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采用常规ELISA法测定患儿血清中IgG各亚型含量及胆红素水平.结果 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34.0%,IgG各亚型阳性发生率32.0%,IgG1、IgG3阳性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IgG阴性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P<0.05),IgG2、IgG4则无差异.
国内现行四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对于“反应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沪教版教材与其他三个版本教材的表达方式有明显区别。那么,不同版本教材为什么会采用不同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