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悟语之“炫”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swd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炫是一种时尚。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将自己的爱好、特长乃至生活等等不遗余力地放到网上、微信、微博中去,博取人们的眼球、点赞、打赏。
  对于社会上涌现出的新奇表现,我一贯是既不赶时髦,也不反对,保持平静的生活,偶尔还点击浏览一下。不过,对于这个惹人的“炫”字,还是颇有点看法的。
  炫是什么?字典释义:炫是异常明亮或者明亮和变幻的意思,形容一种展示的状态,一种带有点夸张或者不同于寻常的展示状态。
  一次,跟几个老同学聚会约在一个茶馆喝茶,闲聊的空当有同学拍了几张照片,阳光洒在精美的器具上,美极了。大家都在晒照片的时候,有个女同学却捂着手机不敢发,她说上次在单位洗手间不小心听到同事说她总是晒美景、晒美食,什么高档发什么,语气不善,最后有个人还不屑地下了定论,“她就是炫耀啊!”
  坦诚地讲,炫,如同火一般只是眼前一晃(见辞源:炫,形声。从火,玄声。本义:晃眼),短暂不长久。人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深深懂得这般道理。有句话说:“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很快乐。”越是正值年轻力壮的人,越是想迫不及待地证明自己的成功,全身名牌似乎才是成功的标配。当一个人做到不再需要锦衣貂裘来粉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时,方才算是真正领略到了人生的意义。
  炫,不能瞎炫。许慎早就说过:“炫,烂耀也”。就拿名噪一时的郭美美来说吧,她炫富,把自己拥有的名贵财货一一拍照上网,秀给她所不认识的网民看,结果引来公愤,开启了一连串的人肉搜索,意外追究出中国慈善团体到底有没有浪费公众捐款的讨论(因为在照片中展示兰博基尼跑车的郭美美曾经自称是“中国商业红十字会”的经理)。虽然这件事的焦点早就转移到了慈善机构的公信力问题上,不过我仍然觉得郭美美那种炫富方式很有趣,很值得细想。它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炫耀了这么多昂贵的好东西之后,换来的不是大家对郭美美的艳羡甚至佩服,而是大规模的鄙夷及辱骂。我很好奇,难道郭美美之前完全料想不到读者的反应?难道她不知道今日一般网民对于炫富的反感?很有可能,仇富与炫富这两个各走极端的倾向,是同一种心理焦虑的两种表现,正如一块硬币的两面。


  英国流行病学专家理查德·威尔金森和凯特·皮克特在他们那本广受好评的《不平等的痛苦》中提到:“伴随着焦虑水平的上升,自恋也随之上升,二者拥有共同的根源。它们都是由所谓的‘社会评价威胁’的增加引起的。”简单地说,“社会评价威胁”是一种身份焦虑,把自己的尊严完全建立在其他人的评价之上,一天到晚就在担心人家瞧不起自己。根据这两位学者的比较研究,他们发现一个社会越是不平等,其成员就越是忧虑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一个极端不平等的社会里面,大家既会用消费来增加自信,想让他人看得起自己;也会因为在炫耀性消费面前自惭形秽,觉得自己被人贬低贱视。
  尤其在当今一个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社交成本越来越低;但这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时代,人们封锁在手机屏幕背后再难像从前一样愿意努力去跨越距离触摸彼此真实的模样。而社交软件的确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在人们无法面对面的时刻,至少还能通过朋友圈、微博这样的途径去看一看你关心的人都在经历着什么。如果说炫能够得到强大的存在感,那么获取了短暂的存在感后,内心仍是空虚。那些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而去炫的人,往往有着被扭曲了的自尊心,这是一种性格缺陷。因为他们深知自身能力有限,而又没有自信去获取真正的实力,便只能通过炫的方式来向外兜售自己的存在价值。
  于丹曾说:“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内心便越缺什么。”也许你当下拥有的东西并不能满足你目前的生活需求,但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便意味着你始终没有快乐可言。朋友圈里,不乏看到五光十色的小资生活,也许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朋友圈里的人,似乎一年四季都在度假,看着忙碌的自己,不由羡煞万分。其实,别人的实际生活未必如此,或许他们为一次旅游曾奋斗不息,或许他们只是为了记录或分享生活的点滴。但往往就有人会暗自较劲,并想方设法去炫耀一番,从有这一点想法开始,生活的方向就错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應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惭愧。”与其在虚无的荣耀上想方设法地伪装自己,不如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抑或看几本好书,那才是一个强者应有的模样。
  “炫”,背后的动机是为了夸耀自己,以期获取羡慕与赞赏,满足可怜的虚荣心。殊不知,“炫”如果把握不好,只会令人更加丢丑,甚至为此丧命。
  我记得《庄子·徐无鬼》里有一则“搏矢丧生”的寓言:吴王渡过长江之后,翻越一座猴山,群猴看见人来,惊慌地四散逃跑,躲进密密的荆棘深处。惟有一只模样水灵的猴子,对着众人搔首弄姿,显示它灵巧的身手。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过来箭,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吴王冷笑一声,命令随从一起发箭,猴子抵不住箭如雨下,惨叫一声,中箭而亡。
  吴王回头对友人颜不疑说:“这只猴子自恃灵巧,仗着身手敏捷貌视我等,以至于落得可悲的下场。不要以色骄人,恃巧而动,这只猴子的教训值得记取啊!”
  颜不疑深有同感。回国后拜董梧为师,摒弃荣华,谢绝享乐,注意时刻保持谦躬的姿态,国人对他的转变交口称赞。
  任何行为动作,最为重要是适度。浅薄的人最爱卖弄,真正有学问的人一定深藏不露、波澜不惊。吴王登临猴山的时代早已远去,但以色骄人、恃巧而动的猴魂还在;弄巧成拙的悲剧,每一天都在上演。
  我读过一篇微小说《最大的炫耀》:一老头骑三轮蹭了路边停的一辆路虎,正愁眉苦脸时,走过来一个路人。路人问:赔得起么?老头:赔不起!路人说:赔不起还不跑,等人家来找你啊!老头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一步三回头的走了!这时这名路人拿出钥匙开着路虎走了!
  人的一生当中,最大的炫耀,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精明,更不是你的手段,而是一种简单的理解和体谅!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在今年世界读书日,我出版了新书《我是故宫“看门人”》,有的朋友向我表示祝贺,还说我近年来是高产的作者,不仅出版了很多专业著作,而且也有作品面向大众读者。其实,“读书加写作”是我多年以来的生活习惯,每天必须读上两三个小时的书、写上一些东西,几十年下来,自然而然就写作出版了几十本书。每天吃过晚饭,沏上一杯茶,摊开喜爱的书籍,打开电脑,这是我每日最美好的个人时光。  长期以来,我面对的工作任务一直比较复
期刊
全民阅读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今天的一股热潮。目前,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和农村。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
期刊
白鹭洲书院为江南著名书院,坐落于江西省吉安市城东赣江中的绿洲上。因洲上多栖白鹭,古人取李白诗句“二水中分白鹭洲”给洲命名。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著名爱国丞相江万里在吉州任知军,见白鹭洲绿树点点,清幽静雅,是读圣贤书澄明心境的好地方,遂在洲上构筑精舍,创办书院,设坛讲学,延请名儒欧阳守道(曾任岳麓书院副山长)出任山长。书院创办后第15年,生员文天祥高中状元,吉安39人同登进士及第,占当年进士全
期刊
1.《英雄山·穿插》《英雄山·伏击》  徐贵祥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英雄山”系列作品落脚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各路力量胶着的鄂豫皖地区,两部作品一正一反、一明一暗,以富有藝术性的交叉叙事在人物性格、角色关系及故事情节等方面形成互补,展现了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跌宕曲折的抗战情节和拯救国家于危难不畏牺牲的英雄情怀。  2.《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者结合自身际遇对大学生毕业后
期刊
【基本信息】  书名:《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作者:李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对新中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重要推动作用的45个“大事件”,用“大事件”串联新中国历史,以“小细节”解析“大历史”,用事实说话,让细节发光,力求在细节呈现上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把那些鲜为人知或者知之不详的历史现场、幕后情节、事件脉络准确还原出来。本书选题精准,图文并
期刊
01.拉格斐与他的书世界  本来,时尚圈和读书圈好像并不搭界,但是时尚圈的人一旦爱读书、爱藏书了,恐怕就真的让读书人艳羡了。比如,德国著名服装设计师,人称“老佛爷”的卡尔·拉格斐在巴黎的书房,大概是所有爱书人梦寐以求的空间吧:  两层高的房间,从天花板到地板的墙壁都做成书柜。在这间数百平米的屋子里,收藏了超过60000册书,而这,据说只是主人私人藏书的五分之一。作家梁文道说,老佛爷的私人藏书,超过
期刊
鲁迅与蔡元培的关系很微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话题。  蔡元培和鲁迅是绍兴同乡,前者比后者大13岁。从某种意义上讲,身为朝廷翰林院学士的蔡元培是后学鲁迅的师长和伯乐,身为教育总长或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则是鲁迅的上级。1912年,蔡元培被孙中山力荐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后,便开始延揽人才。蔡元培对推荐鲁迅的许寿裳(时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说:“我久慕其名,正
期刊
前段时间,北京的疫情一直揪着大家的心,很多人又回到了每天早上起来,查看最新消息的状态。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朋友和同事,陷入了新的迷茫和焦虑。有人决定离开打拼了几年的大城市,回老家过安逸的生活;有人重新梳理了人生规划,推翻了自己原来的生活;甚至也有人丧失了向上奋斗的动力……  因为一场疫情,很多人突然走到了人生和心灵的困境。所以我想给大家推荐这本经典好书:加缪的《鼠疫》。这本帮助加缪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的
期刊
01  华语乐坛有很多写歌词的高手,但是李宗盛是一个特别奇怪的另类——他没怎么受过教育。他最高的学历是新竹私立明新工业专科学校,肄业,也就是没毕业。而且他的专业跟音乐没有丝毫的关系,电机。然而,李宗盛却能成为这么厉害的一个作词者,他能用那么平实的语言直击我们的心灵,他能用那么简单的文字让我们无言以对。  我很好奇,李宗盛的语文是谁教的?这得是一个多么厉害的大师,才能利用有限的几年课堂时间,把他培养
期刊
喜欢书,是小时候的事了,自己都不记得从何时开始的。只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过年新买的年画,上面或是可爱的娃娃,或是鹤发童颜的寿星,或是彩衣翩翩的美女。那些鲜活的面孔和艳丽的色彩给灰色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一丝彩色。不知从何时起,带着油墨味的书籍开始渐渐走进了我的生活。起初是仅有的课本,同学的小人书,母亲订阅的《农业知识》,后来渐渐有了一些报纸杂志甚至还有了真正的小说。  在舅舅家仓房的一箱子旧书里,我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