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充盈语文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huiyi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不再是学习信息唯一的发布者,课堂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的交流所,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善于捕获信息,让信息充盈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关键词】 信息 语文课堂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信息观念和信息处理能力已以成为一代新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等等。现在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 课前开放,扩大信息容量的储备
  老师与学生不再是“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找水源”,现今社会,无论是图书室,科技馆、报刊、、、、等等都蕴藏着极丰富的‘水源’。教师在开放课堂的同时,要把触角伸向课前,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接触这些‘水源’,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如在教《万里长城》一颗的前一星期,我就向学生公布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点击网站,甚至走访登过长城的亲戚朋友好友等方式,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搜集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学生们可谓各显神通,有的在书店 、图书馆里找到介绍长城的书籍、有的在网上点击到了<<长城全接触》,有的下载了大量有关长城的图片等。在这些搜集到的信息中,既有图片信息,又有文字信息,信息的储备远远超过了课本所包括的内容。课堂教学还未开始,万里长城——象证中华民族骄傲的古建筑奇迹,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脑中。而当课堂教学开始后,学生们的一些难点,疑点自然迎刃而解,整个学习过程时时处在主动探究之中。
  二、 拓宽渠道,突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课堂中,如果说教师的“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输,那么师生间的“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遍,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的是一个公共参与、信息多向、立体传输的学习网,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信息的交流,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
  在这个网中,师生间的说话、同桌间的商议、小组内的讨论、大组间的合作与交流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网线”,但只要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后重新发布,就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传递、表达与应用能力。在教学《鲸》一文,我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鲸的知识,然后按照鲸的品种、类、大小、呼吸、吃食、睡觉等方面归类,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演示,从而使枯燥乏味的科普文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体验信息资源共享的快乐
  三、学科融合,培养综合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得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并不单纯是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决不能将语文学习孤立起来。课堂内既要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也要向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全面理解,运用各种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五月端阳》一文介绍的是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包括姑娘们制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老师们讲屈原的故事等。在教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家乡端午节习俗的各种信息,并且在课内进行课内交流。
  四、适时的评价,提高信息评判的能力
  在大量信息犹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积极的和消极的信息往往同时存在,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筛选”信息能力,归纳整理有用的信息。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除了强调要与课文所学知识相关,与正确的道德观相连,与正确的理论相通之外,还应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运用进行适时的评价。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更好的方法是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一遍这一个信息的运用过程,具体分析每一个环节,这样学生的进步会更快。
  “沟通课堂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我们知道,课本不再是学生惟一的信息源,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发布者,教室也不再是学生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我们要立善于捕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信息,让信息充盈语文教学的课堂,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加工、发布、集成信息的过程中,不但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成为一个新的“信息源”。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处境尴尬,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新课程标准下必须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谐化、丰富化、个性化、高效化,才能使我们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生活化合作学习个性化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程的标
期刊
【摘要】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方式之一,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着教学。因此,试题所体现出的理念就尤为值得关注。长期以来,阅读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更是制约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指导  拿现代文阅读题来说,多年来全国各省的均分一直不能突破50%,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学生将阅读视为畏途,甚至到了谈阅读变色的地步;许多老师也反映阅读问题讲与不
期刊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些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老,美丽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存。”这是余光中先生在《听那冷雨》里对汉字的吟咏。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结构、音韵、意蕴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为了书法艺术的大国。然而,在键盘逐渐代替“文房四宝”的时代,作为晚清著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更加明显,本文主要从情景教学的模式出发,揭示了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语文教育中的规律。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乐趣  情境教学是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运用一定的情绪、形象的主体,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老师老说利用情境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如何营造情境其实小学教师
期刊
【摘要】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写我口,以生活为本位,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但是目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东拼西凑, 拷贝他人,生搬硬套,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没有真情实感,只能胡编滥造,没有个性,没有创新。在考场作文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作文写法格式化、题材同质化、情感空泛化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学生作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还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建立新型的教学结构。同时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为什么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开展到什么程度,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从教者都必须弄明白这些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学学习方式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
期刊
【摘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也能让人气得跳。教师如果能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说话,让学生感到教师与自己心连心,课堂气氛会比较融洽。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结构合理教学心态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