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验创新 促进学生乐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hong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常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乐学”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问题.利用创新实验,帮助学生开阔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持久的兴趣,促进学生达到积极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感应电流;创新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8-0031-02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物理微信公众号建设与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05-198).
  作者简介:陈文莉(1967-),女,重庆江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物理教研员,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黄蕾(1990-),女,重庆奉节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陶孝波(1986-),男,重庆垫江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实验创新研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物理课在课堂导入时需特别注意趣味性.
  在九年級“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一节,笔者利用新颖的情景教具“能量环”引入新课,用贴近生活的素材让学生产生共鸣,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
  就一堂课而言,课的开始与结尾,素有“黄金环节”的美称.所谓“龙头”(开始)、“豹尾”(结尾),就是说“头”与“尾”要新奇别致、引人入胜.
  “摇绳发电”作为经典实验,常出现在“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一节的课外实践活动中,由于该实验要求场地宽大,一直以来都未能在教室内直观演示.笔者通过大胆创新实验教具,在课的结尾,让学生们上讲台自己动手操作,实现了在小空间里直观呈现“摇绳发电”物理现象的目的.学生眼见为实,寓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致勃勃、兴趣盎然.
  1 教具“能量环”的设计、制作和演示
  1.1 设计缘起
  在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中,外星人的能量来自于头上的能量环.只要能量环发光时,外星人就能获得强大的能量,观看过电影的学生一定对这一场景印象深刻.如果在课堂上能拿出一个使环上的小灯珠发光,并且只要学习了本节知识就能知道原理的“能量环”,学生一定非常好奇,进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
  1.2 所需器材
  U型槽、LED灯珠、漆包线、铷磁铁、硬铜丝、钳子、焊锡(或502胶水).
  1.3 制作步骤
  首先依托已经成熟的3D打印技术制作好U型槽,接着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U型塑料槽内,一共绕制400圈左右,再将漆包线的两端头引出,打磨掉绝缘层后分别接到两根并排的硬铜丝上,然后将LED灯依次用钳子和焊锡(502胶水也可)并联在两根铜丝上(如图1所示).
  LED有单向导电性,在原来相邻的LED灯珠之间,再依次接上另外一种颜色的LED灯珠,且其正负极顺序与原来的LED灯珠的接法相反(如图2所示).这样当切割方向相反时,原来的LED灯珠会熄灭,另外一种颜色的LED灯珠就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若保持切割方向不变,只调换磁极方向,也能看到LED灯珠发光的颜色发生改变,从而创新地探究了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选LED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选择两种颜色对比度大的灯珠.
  1.4 实验在课堂中的应用
  用于引入新课,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最近有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叫《疯狂的外星人》,大家有去看吗?(播放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视频片段,视频主要突出电影中的能量环)
  教师:外星人之所以很厉害,是因为它头上戴了一个能够发光的“能量环”.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能量环,同学们想看看吗?
  教师:大家看到老师的能量环上有一些小灯泡,那怎样让小灯亮起来?
  学生:加电池.
  教师:可以,但现在老师手上没有电池,同样也能使小灯泡发光.
  教师左手叉腰,右手拿起能量环,在上衣口袋表面附近上下挥动.
  学生:亮了.
  教师:你们也可以创造奇迹,有没有同学想来试一试?(请一名男同学上来)
  男同学左手叉腰,手拿起能量环,上下挥动.
  教师:加油!怎么不亮了?
  教师:老师再试试.(接过能量环再做演示)
  教师:其实并不是老师有超能力,是因为老师上衣口袋里藏有一块铷磁铁.看来这个电流是磁铁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磁铁产生电流的现象.
  用于课中,承上启下,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如果线圈不动,移动磁铁,可以产生电流吗?
  学生:能.
  教师:线圈不动,上下移动磁铁小灯发光,请仔细观察小灯的发光情况:
  向下,白灯亮;向上,红灯亮.(注意操作时,将能量环立起来)
  提问:怎么一会儿白灯亮?一会儿红灯亮?
  教师:能量环上接的是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从这个方向流入,白灯亮;反过来,红灯亮,原来是因为电流的方向不一样.
  教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与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教具“能量环”其实质为一个利用电磁感应发电让LED灯发光的“发光环”.在新课引入时演示,红、白两种颜色的灯珠交替发出耀眼的光亮,学生既觉得好玩又感到好奇,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其次,在探究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后,继续用这套教具讲解,利用LED的单向导电性,观察相反方向切割磁感线和改变磁极方向LED灯的发光现象不同(红、白交替发光),这对后续分组实验——“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起到很好导引作用.教具“能量环”轻巧便于携带,现象明显,而且贯穿了整节课,起到了让学生乐意学习的作用.   2 教具“摇绳发电”的设计、制作和演示
  2.1 设计缘起
  以往“摇绳发电”实验多是采用一根长度优势明显的单芯导线进行摇动,从而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笔者将单根长导线换为多匝数线圈来切割磁感线,节省空间又增大了感应电流.
  2.2 所需器材
  10米长的电缆网线、导线、灵敏电流计.
  2.3 制作步骤
  选择内含八根绝缘导线的电缆网线两根,将电缆网线依次错开进行串联(如图3所示),形成多匝数线圈,再分别与导线、灵敏电流计相连即可.
  2.4 实验原理
  “摇绳发电”实验改进的关键之处在于形成多匝数线圈,进而可以实现小空间产生大电流的现象.选择电缆网线是因为其内部含有多根绝缘导线,实验原理如图4所示,假如电缆网线中有三根绝缘导线,每根导线有两个端口,分别标上对应的1号、2号、3号,空出左上的1号和右下的3号分别与灵敏电流计相连,将中间剩余的4个端口错开相接,便形成了三匝线圈,当摇动线圈切割地磁场时,每根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的磁通量都在发生改变而产生电动势,进而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
  2.5 实验在课堂中的应用
  “摇绳发电”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感应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一堂课的结尾,可以由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器材,实现空中来电,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升温课堂互动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助力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
  “摇绳发电”实验操作起来轻便灵巧,无论是课堂教室里的演示,还是作为学生在操场等地进行第二课堂繁荣实验都非常可行,且取材方便、制作簡单、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3 结语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笔者遵循“实验直观性、实验低成本”的原则,大胆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与改进,使学生在物理课上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进而达到学而不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春燕.创新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冯坚,冯广.科技创新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12):47-51.
  张维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选修3-2[M].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10:32.
  [4]梁喆.实践关键能力与创新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对“内能改变”创新小实验的在优化[J].中学物理,2019(4),6-8.
  [5]李明权.浅谈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05(19):26.
  (收稿日期:2021-05-14)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结合重心与稳度、合力、向心力、交流电的产生等演示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对教材中实验装置进行创新与改进,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之中,辅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实验;生活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借助实验
摘 要:中学生心里的喜、怒、哀、乐都会形之于色,理解、混淆、不理解的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教师一是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学习收获。  关键词:心理变化;调整;教学策略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对于完全理解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心花怒放;对于混淆不清的内容,
摘 要: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力是学生发展的体现,要想提升学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关键。学生不同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分析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日常教学中的经验,认真观摩优秀教师的化学课堂,经过对比和反思,分析化学课堂中一些教学案例,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初中化學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课堂;学习动力;策略  第
摘 要:课堂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生长,关注课堂即时生成问题,适时点拨,让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  关键词:问题导向;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1 重视情境的问题导向式概念和规律教学  1.1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习最终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
摘 要:基于不同版本物理教科书浮力一章内容的设计,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课标得到本章节的逻辑思维进阶模式.教师依据学习进阶理论进行复习课的设计,根据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能力开展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逐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  关键词:学习进阶;创新;物理核心素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8-0015